高中历史 3.3新民主主义革命2教案 人民版必修1(2)

2018-09-24 23:10

经济基础是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组织基础是各地共产党组织的成立。

2、中共一大的召开:关于中共一大的召开,学生掌握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之后,应该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的由来,并且简要介绍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后来发生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党员的质量,以此来维护它的先进性、革命性。

概况:时间: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地点:上海,后来又转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共有13个代表参加了会议。

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3、中共二大的召开

时间:中共二大(1922年7月);条件: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分析;最高纲领:就是中共一大上提出的党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就是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4、诞生的意义: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影响: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出国共合作的条件、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国共合作的基础、国共合作实现的意义(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即可 1)、国共合作的条件和实现:条件: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共三大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 2)、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a、概况:1924年初,广州

b、内容: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即采取了党内合作的方式。

c、影响: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归纳出目的、对象、胜利进军等主要内容即可。可以适当补充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史实

和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在革命阵营内部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等史实。 概况:1926年7出师北伐,进展迅速,取得巨大成功。 3、国民革命的失败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需要提醒学生掌握失败的标志和失败的原因。

1)、概况: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政变,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2)、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国民革命给中共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

4)、失败标志: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中共缺乏经验,共产国际错误指示,陈独秀在革命后期放弃领导权 4、历史功绩

(1)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南昌起义 1)、背景:大革命失败,革命人士被屠杀,革命转入低潮,共产党人处于不利地位。 2)、时间、地点: 1927年8月1,南昌 3)、影响: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汉口 2)、内容: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秋收起义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秋收起义时间、人物:1927年秋,毛泽东 2)、秋收起义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4、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土地革命 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2)、意义: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生活有了改善。为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大力发展生产。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1)、性质:是代表工人、农民的民主政权,是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 政权,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中央政府、主席、宪法。(毛职位下降,主席,走下坡路。正确路线――错误路线) 2)、意义:在实践上为尝试建设全国政权积累了经验,促进了根据地的发展。 6、“围剿”与反“围剿” 1)、概况:从1930-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五次“围剿”。前四次被粉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中共犯了“左”倾教条主义路线错误 7、红军长征 1)、时间:1934.10―1935.10(中央红军);1936.10(三大主力会师) 2)、遵义会议:内容-结束了…、肯定了…,确立了…。意义-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 抗日战争 1)、胜利原因: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民族的抗战。 2)、历史地位:中华民族取得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人民解放战争

这里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在抗战胜利后,中国并没有获得一个和平稳定的局面?让学生了解蒋介石的独裁和内战的方针。这里面要强调一下毛泽东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著名论断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对于整个战争的进程,可以将它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1)、战争三阶段:战略防御(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战略反攻(1947年6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战略决战(1948年底至1949初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 2)、夺取最后胜利: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向全国进军。 3)、新中国的成立:筹备(1949年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历史意义:从国内、国际和思想三个方面来概括:其中国内意义强调实现了中国的独立、统一;国际意义强调改变世界政治格局,鼓舞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解放斗争;思想意义强调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2)、基本经验:

高中历史 3.3新民主主义革命2教案 人民版必修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品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