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中学2016届高三(文综)历史练习题五
24.《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云:“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为一家??肥墒不得独乐,硗墒(质地差的土地)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兵车素定,是谓均民力强国家。”材料说明井田制下 A.出现土地兼并现象 B.农民拥有土地的支配权 C.土地经营相对公平 D.私田争夺公田的劳动力
25.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后来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逐渐衰落 B.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C.宰相成为宦官附庸 D.二府三司制雏形出现
26.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一”。这一变化
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C.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 27.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他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强调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 C.强调尊重前人研究成果 D.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28.根据图5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95—1911年间中国 临猗中学2016届高三(文综)历史练习题五 图5
A.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 B.对外赔款的数额(单位:千万两) C.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 D.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千万两)
29.康有为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他强调“中学为体”以传承儒学,“西学为用”以西化儒学。即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该思想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B.和洋务派思想一致 C.是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 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30.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是指 A.皖南事变 B.跃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31.有位学者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是“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 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这场“历史性变革”是
A.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32.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在阿吉纽塞群岛打败了斯巴达海军的将军们,因没有运回阵亡者的尸体而遭受陪审法庭严厉的审判,十将军中有六位被投票判处死刑,色诺芬认为,杀死六位将军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材料表明 A.民主裁决不等于公正的司法 B.将军判刑的依据是陶片放逐法 C.雅典政治体现天赋人权思想 D.民主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33.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
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
C.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34.旅美学者薛涌认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B.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
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统治地位 D.工业革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5.下图创作的背景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国内政治经济的混乱局面。从图中可以看出,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A.冷战影响下的局部热战 B.伊拉克恐怖主义的泛滥 C.多极化趋势形成过程中的动荡 D.美国插手别国事务使国际冲突加剧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管子·入国》述周代实施“养疾之政”,专设“掌病”一职,负责给老人“问病”;有“八十者,一子不从政(意为不服徭役);九十者,其家不从政”一说。汉代《王杖诏令册》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北魏,首创“存留养亲”制度,准许死囚在家“侍亲缓刑”,等家里老人去世后再服刑。《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贞观政要·孝友》又称,房玄龄“事继娘,能以色养(和颜悦色之意),恭谨过人”。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太祖朱元璋曾先后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对孤贫老人实行终身养老。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史料汇编》等 材料二 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我国古代各个时期养老政策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古代重视养老的原因(1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8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关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有关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观 点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即革命性和妥协性。在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双重压迫方面,中国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但在发展生产赚取利润方面,中国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又具来 源 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1994年 有明显的妥协性。 如果重新理解晚清以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或者说近代中国所走过的全部道路,我们应该承认,正是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每每引领中国社会往上走,正是中国资产阶级逐步从社会的边缘阶级逐渐成为社会重心,引领社会、稳定社会,并为社会指明发展方向,方才使中国社会在过去两百年的转型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波折,减少了震动。 马勇《重新认识近代中国两大主题》2013年 评述材料中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为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并指出俄、日两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自然法适用于所有的人,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不偷窃,不杀人不淫乱,不撒谎、敬父母,重互助等,这些都是自然所颁布的法律。制定法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教会法,法律是政治的法律,是任意制订的、纯粹民政的法律,若以为一个世俗的立法者有可能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而是代表神明制订出哪怕一条这样的政治性法律,那就是不了解人类的心意。他把对封建专制和维护其存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作为其理性主义史学的题中之意,(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发扬理性,就是推动历史;蒙蔽理性,就是阻碍进步。 ——摘编自南开哲学院《启蒙时代的先驱:伏尔泰》 材料二 自此以后,人类不再以宗教的眼光衡量世界的一切,反以发扬人的理性为主要价值。革命者大都相信人类可以透过理性的观察与设计,革除一切社会弊病,并获致无限的进步。科学方法除了应用在研究自然界的规律,也被拿来当做处理人类一切事物的不二法门,科学的地位也因此提高。相信人是理性的动物是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故必依据某些因素或条件行事,而社会科学家的工作即是找出这些因素或条件。
——摘编自王宏治《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思想主张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的重要作用(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3年12月中、美、英《开罗宣言》规定,三国的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务使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的其他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除出境。
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开罗宣言》的上述规定必将实施,更将日本的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材料二 1951年9月8日,美国、英国、法国等48个战胜国将中国排除在外,与日本私下达成了《旧金山和约》,将北纬29°以南的南西群岛(包括琉球群岛及大东群岛)等交由美国托管。所确定的范围将中国领土钓鱼岛挟带其中。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日本政府据此主张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钓鱼岛所属关系的看法。(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日媾和的原因及合约签订的影响(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爱新觉罗·善耆,被西方报刊称为“最具有自由思想的亲王”。光绪三十三年(1907) 五月,善耆任民政部尚书,开始掌握民政大权,成为满清贵族中具有实权的开明派人物。 善耆对报纸、著作权、出版权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制定了一些律令条文,如《报律》《著作权律》《出版律》,对报馆和报纸的一些事项作了重要的规定,要求报纸不得登载诋毁宫廷、淆乱国体、妨碍治安、败坏风俗等方面内容。善耆认识到自治的重要性,觉得“立宪之根本基于地方自治,而地方自治之根本特人民之有自治智识”,并致力于筹备自治事务。他着手组建京师地方议事会董事会。宣统三年(1911),在京城投票选举京师董事会成员。另外,善耆在京师市政建设方面还做了不少实际工作。他为京城架设了第一批电话线路,并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大戏园子、旅店、商店装上了电话;他积极推广西洋新式马车;对京师的公共卫生也进行了一番整治,建立起了第一批公共厕所;还掌管着中国自己开办的第一支消防队。光绪三十三年(1907),善耆开设“文明茶园”戏院,取消了女子不能到戏院看戏的戒律。
——摘编自孙燕京《善耆与清末新政》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善耆的新政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善耆的新政措施。(9分)
临猗中学2016届高三(文综)历史练习题五参考答案
题号 答案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C B D B C C B B 32 A 33 34 35 D C D
40. (1)周朝在徭役和医疗方面优待老人及其家庭;汉朝从经济和法律方面优待老人;北魏,创“存留养亲”制度(宗法伦理道德规范直接提升为法律规范);唐朝以法律明确养老义务并注重精神养老;南北朝到宋代政府承担一定的养老职责;明代制定官员60岁退休的
政策并对孤贫老人实行终身养老。(一点2分,共12分)
原因: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家提出的“忠、孝、仁、义”等伦理思想对世人影响较大;统治阶级把孝道作为宗法制的理念,用以更好的维护其统治;老年人是记载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任意2点得5分)
(2)成功经验:养老保障法制化;养老金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分担;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支持老年人再就业;政府多个部门齐头并进,保障老年人权益;加强老年人保障的社会宣传。(每点2分,共8分) 41. 示例一
观点:从革命史观来看,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即革命性和妥协性。(3分) 评述:一方面,中国资产阶级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反对外国侵略和反对封建压迫的要求,希望中国能够独立富强,为民族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提供条件。为此,他们发起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另一方面,它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不少人在政府机构中取得一定的官职头衔,或者在农村占有相当数量的土地,具有亦官亦商的多重身份。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所以他们缺乏反侵略、反封建的坚决性和彻底性。(9分) 示例二 观点:从近代化史观来看,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分)
评述: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产阶级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机器和管理经验,创办了近代实业,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中国资产阶级发起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客观上推动了思想启蒙。辛亥革命时期,以张謇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立宪派,力促清政府退位,推动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发生,为权力的平稳过渡做出巨大贡献。(亦可举孙中山及新文化运动的例子)(9分) 45.(1)“西方的脚步”:近代资本主义文明。(3分) “旧制度”: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3分)
(2)主要表现:政治:宪法赋予天皇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崇拜。(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6分)启示:既要顺应历史趋势及时改革,又要与本国国情结合。(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3分)
46.(1)特点:肯定自然法学说;制定法是出于自身目的制定的,强调理性的价值。(6分)
(2)意义:宣传了理性观念,对推动法国大革命发挥了重要的舆论作用;对于告别中世纪的神学观具有标志性意义;促进了科学方法在自然界和社会领域中的应用;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科学的发展;对亚非拉美等国的民族独立运动产生过重大影响。(9分)
47. (1)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书》,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应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旧金山和约》是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对日和约,不仅不是全面的和约,而且完全不是真正的和约,中国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置喙。(6分,每点2分)
(2)原因:新中国的建立;朝鲜战争的爆发;企图使日本成为亚洲的冷战前哨阵地。(3分)
影响:结束对日本战争状态,将日本拉入西方阵营,加据了亚洲的冷战;中日、苏日等双边关系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6分)
48. (1)新政措施:制定一系列律令条文,使新闻报刊业有章可循,逐步规范化;积极筹办京师自治,推动立宪运动的发展;加强京师市政建设。(6分)
(2)评价:是清政府新政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京的近代化建设和社
会变革;新政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