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原理作业答案:一~四章(2)

2018-11-22 18:58

换回多少数量的进口商品。表达式为:N=(Px/Pm)X100(其中,N为净贸易条件,Px为出口价格指数,Pm为进口价格指数。)

2.收入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把贸易量加进来,反映了一国进口能力变化与出口变化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 I=(Px/Pm)* Qx(其中,I为收入贸易条件,Qx为出口数量指数)

3.单项因素贸易条件: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表达式为: S=(Px/Pm)* Zx(其中,S为单项因素贸易条件,Zx为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4.双向因素贸易条件:双向因素贸易条件不仅考虑到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到了进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表达式为: D= (Px/Pm)*( Zx/Zm)*100(其中,D为双向因素贸易条件,Zm为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第四章作业:

一、名词解释

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取

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范围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竞争。

二问答题

1.简述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并分析其原因。

答: (1).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主要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因为当时封建主义经济基础逐渐瓦解,资本主义因素迅速发展,在国内重视财富的积累,把贵重金属留在国内。

(2).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主义政策并行。英国在产业革命后,工业迅速发展,“世界工厂”的地位确立并巩固,其产品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英国需要以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换取原料和粮食的进口。为此,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国内外政府放松对外贸活动的管制。所以是一种开放性的贸易政策。 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国家如德国推行保护贸易政策。其基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工业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实力和商品竞争能力都无法与英国相抗衡,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主要是保护关税措施)以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避免遭受英国的商品竞争,因而逐步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的措施。这是的保护贸易主义政策就是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政策,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给与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进出口。 (3).资本主义的垄断时期:主要实行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的类型多样化,并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趋势。各国普遍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世界市场的竞争开始变得激烈。尤其是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市场矛盾进一步尖锐化。于是,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垄断国内市场和争夺国外市场,纷纷要求实行超贸易保护政策。超贸易保护政策是一种侵略性的贸易保护政策,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相比有着明

显的区别,①它不是防御性地保护国内幼稚工业,以增强其自由竞争能力,而是保护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以巩固国内外市场的垄断;②保护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而是垄断资产阶级;③保护的手法也趋于多样化,不仅仅是高关税,还有其他各种奖出限入的措施。不过,就美国而言,其对外经济政策的自由贸易成分越来越强,这反映出“金元帝国”在其鼎盛时期的战略态势。 2.简述重商主义的基本理论及政策主张

答:基本理论: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即财富;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贵金属,就必须通过贸易来取得,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

政策主张:(1)早期重商主义政策;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严格禁止货币外流。 (2)晚期重商主义政策: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限制进口措施:禁止部分商品进口、征收高关税。 促进出口的措施:例如给予津贴、出口退税、减免出口税、鼓励进口原料加工后再出口等等。 其他措施:如保护农业、采用本国船舶运输等。

3.试对比幼稚产业保护论与超保护理论的异同。

答:异:在超保护贸易的特点上: 第一,保护的对象扩大了。 第二,保护的目的变了。 第三,保护的战略方式改变。 第四,保护的措施多样化。

第五,保护大企业资产阶级利益。 幼稚产业保护论是从理论上阐述发展中国家保护贸易的必要性,它是一种可能性,而超保护理论是从现实出发,揭示发展中国家所处的被动地位,它是用事实来说明。 同:都是属于贸易保护政策,都是在保护自己的部分产品免受外来刺激。 4.普雷维什关于发展中国家应执行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1.中心外围论

世界分为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外围国家依赖中心国家。

原因:第一,中心国家通过资本输出,技术、管理优势强化外围国家对中心国家的依赖。第二,传统的国际分工的影响。第三,外围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

2.贸易条件恶化论

普雷维什发现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有长期恶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局面。

原因:技术进步的利益分配不均衡;制成品的市场结构具有垄断性;中心国际的工资刚性。 此外,还有需求方面的原因。

5.试评述战略贸易政策理论。

答:战略性贸易论作为新理论的一部分,有其积极的方面: 第一,他以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不完全竞争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是经济理论发展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反映和体现。 第二,战略性贸易论是从现实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状况中提炼出来的,试图设计出适宜于产业内贸易的干预政策,以改善扭曲的竞争环境,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值得注意的是战略贸易政策是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势必导致他国的保护,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国际贸易原理作业答案:一~四章(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细品我心中的司马迁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