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1.行为人有意制造和发布有害的、虚假的、过时的和无用的不良信息称为
A、信息污染 B、网络垃圾 C、网络谣言 D、虚假信息 2.
A、 B、 C、 D、
3.网络犯罪的特点具有高智能化等,也就是只要用()所涉及的领域,就都会存在
A、网络技术 B、手机用户 C、电视用户 D、高端科技
4.我国网络舆论的特点是
A、可操作性 B、匿名性 C、社会危害性 D、信任冲击性
5.互联网能够广泛的传播是因为互联网具有开放性、()
A、方便性 B、复杂性 C、有国界性 D、无国界性
6.在美国,()明确规定了对青少年有害的内容是指任何的淫秽图片、图形文字、文章、录音、图书或的对身心造成健康的都是违法的。
A、《儿童在线保护法》 B、《青少年权益法》 C、《知识产权法》 D、《儿童受教育法》
7.互联网安全除了电脑以外,还包括
A、手机 B、图书 C、杂志 D、报纸
8.互联网信息安全的解决最终还是要()
A、信息安全的管理体系 B、提高人们的认识 C、多开发杀毒软件 D、使用的要谨慎
9.我国要建立科学、及时、()的网络舆论预警机制
A、准确 B、有效
C、快速 D、复杂
10.《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是公安部()年颁布的
A、2000 B、2003 C、2005 D、2008
11.属于加强网民自律建设的是
A、提高网络舆论监控的技术手段 B、培养专门的网络舆论引导人才 C、充分发挥网络舆论意见领袖的作用 D、明确网络舆论应急处理的特点 12.国务院2000年9月25日颁布()
A、网络保护管理法 B、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 C、电信条例 D、电子签名法
13.《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是()年颁布的
A、2003 B、2005 C、2009 D、2011
14.网络领域遇到的问题必须依靠()来解决
A、网络技术本身 B、政府 C、派出所民警 D、保安
15.下列属于网络舆论发展的因素之一是
A、专家分析 B、虚假新闻泛滥 C、及时通讯工具 D、法律的不完善性
16.维护互联网自由与完善( )监管的统一
A、多元化 B、一元化 C、一体化 D、个体与集体
17.截至2011年,我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小时
A、15 B、14 C、18.7 D、17.5
18.1984年,日本制定了管理互联网的( )
A、信息技术法
B、电信事业法 C、互联网服务法 D、互联网责任法
19.互联网的信息安全要求信息的传输、存储、()都处于安全的状态
A、使用 B、处理 C、使用和处理 D、聊天
20.为什么要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
A、论坛 BBS、丧失网络舆论霸主的地位 B、移动互联崭露头角 C、社交网站的社会动员潜力
D、媒体关注社会生活的角度转向反常
二、多项选择题(四选项)(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1.根据互联网不良信息的性质,互联网不良信息可分为()
A、违反法律的信息 B、破坏信息安全的信息 C、暴力及暴力倾向信息 D、违反社会道德的信息
2.从信息安全所产生的威胁来看。信息安全主要有()等表现形式
A、计算机病毒的扩散与攻击 B、垃圾邮件的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