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楼梯机器人开题报告(3)

2018-11-27 17:31

传递动力给太阳轮所在传动轴的,再通过齿轮之间的相互啮合来传递动力,最终将动力传递给小车轮,实现平直路面上的行驶。当遇到小障碍物时,行走机构立即演变成行星轮机构,直接跨越。当遇到在攀登范围内的大障碍(楼梯)时,机构一直以行星轮机构作用,达到攀登的目的。当遇到攀登范围之外的障碍,要求机器人转向时,通过控制左右两个电机的转速快慢来实现。

图2 机器人机构简图

1、楼梯 2、小车轮 3、4传动齿轮 5、行星轮 6、太阳轮 7、行星架(转臂) 8、车架

(二)、研究目标及创新

爬楼机器人要求具有在平面行驶和爬楼梯的功能,当然也具备转向避障和

10

良好的行走线性轨迹。本机构具有如下特点:1)能够实现在平直路面上的轮式快速移动,且跨越一定高度的障碍;2)无需传感装置来检测允可范围(除不可攀越的障碍物)的障碍;3)平面运动和越障运动之间的转换取决于路面对小车轮的作用力情况,无需复杂的辅助机构来协同定成,机构实现简单。 三、可行性分析

行星轮系是由太阳轮(几何轴线固定的齿轮)、行星轮(随行星架绕主轴线回转的构件)、行星架(支持行星轮且能承受外力矩的构件)构成的。本课题研究的爬楼机器人基本原理如图1,从机构分析,运用差动轮轮系传动比的相关公式,可以得出如下关系式:

?2??5?4??5?Z4Z2

其中,?2为中心齿轮2的转速;?5为转臂5的转速;?4为驱动齿轮4的转速;

Z2为中心齿轮2的齿数;Z4为驱动齿轮4的齿数。

?2?4Z4Z2?5当驱动轮系为定轴轮系时,=0,所以/=/,车轮6与中心齿

?4轮2具有相同的旋向。当驱动轮系为行星轮系时,转臂的旋向必须和中心齿轮的旋向相同,所以?2/?5?0,即Z2取得较大值时,可以提高车轮组的越障能力。

?=0,所以

?2/?5=1-Z4/Z2,在电机旋向不变的情况下,要使整个车轮组继续往前运动,

Z4。当Z2?Z4对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是采用整车为研究对象,找出爬楼的最大坡度,来优化行星轮、太阳轮及行星架的尺寸比,并且运用Matlab对其仿真。 Matlab(Matrix Laboratory)是一种高度集成化的科学计算环境,是集数值计算和图形处理等功能与一体的工程计算及数值分析软件。Matlab现有30多个工具箱,Simulik工具箱就是其中应用广泛,影响较大的一个。它是一个用来进行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集成软件包。不仅可以进行线性系统仿真,也可进行非线性系统仿真,既可以实现连续时间系统仿真,也可以实现离散时间系统甚至连续-离散时间系统的仿真,还支持多制式采样率的系统仿真。利用Matlab可以分析出结构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

ADAMS是虚拟样机分析的应用软件,用户可以运用该软件非常方便地对虚拟机械系统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用户使用ADAMS软件,可以自动生成包括机、电、液一体化在内的、任意复杂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数字化虚拟

11

样机模型,能为用户提供从产品概念设计、方案论证、详细设计、到产品方案修改、优化、试验规划甚至故障诊断各阶段、全方位、高精度的仿真计算分析结果,从而达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及竞争力的目的。通过Pro/E导出的模型导入ADAMS软件中,定义刚体,添加约束、力、运动等,完成爬楼机器人的虚拟样机的机械系统模型。

电机使用单片机进行控制,通过编码器构成反馈系统;在机器人两侧装上激光测距扫描仪,保证机器人与楼梯的在安全距离范围,通过单片机不断采集信号,用PID控制电机速度,修正其轨迹;在机器人前端大于越障范围处安装激光测距仪,使机器人原速返回另择路径。 四 、课题进度安排

1 、2008年03月~2008年10月:确定课题题目及研究的内容,收集资料,

查阅文献,做前期基础工作

2 、2008年10月~2008年12月:撰写开题报告,开题答辩 3 、2008年12月~2009年06月: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完成主要内容 4 、2009年06月~2009年10月:撰写论文 5 、2009年11月;完善论文,论文答辩 。 五 、参考文献

[1] 蔡自兴编著.机器人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 Robin R. Murphy Introduction to AI Robotics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蔡自兴 21世纪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00.7 [4] 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专家组.机器人博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 梁斌,王巍,王存恩.未来我国发展月球车的初步构想.中国航天,2003 [6] 蔡鹤皋.机器人将是21世纪技术发展的热点.中国机械工程第11卷.2002.2 [7] 罗志增,蒋静坪.机器人感觉与多视觉融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 [8] 张海洪 龚振邦. 具有越障功能的全方位移动机构研究. 高技术通讯,2001 [9] 蔡改贫 吴光华 欧阳田. 越障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仿真.江西有色金属,2008.3.

[10]李贻斌,刘明,周风余.移动机器人多超声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9;21(9):55--57

[11] 张骏 杨杰 杜华生 吴月华 吴建兵. 关于SMA微小型越障机器人越障过程中本体位姿控制的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8.6.

12

[12] 王德新 王付锐 董二宝 宋轶群 杜华生 杨杰. 自主越障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下的越障控制研究.制造业自动化.2005.7.

[13] 汪增福 关胜晓 曹洋. 一种主动适形越障机器人的设计与特性分析.计算 机仿真.2007.4.

[14] 陈慧宝 李婷 徐解民. 关节式履带机器人的爬梯性能研究. 电子机械工程.2006.11.

[15] 肖俊君 尚建忠 罗自荣. 一种多姿态便携式履带机器人传动和结构设计. 机械设计,2007.3

[16] 庞涛 尹志强 朱华炳 柳欣. 爬楼梯小车控制系统的研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6.9

[17] 唐鸿儒 宋爱国 章小兵. 基于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移动机器人自主爬楼梯技术研究. 传感技术学报,2005.12.

[18] 苏和平 王人成. 一种双联星形轮机构电动爬楼梯轮椅的设计.中国临床康复.2005.7.

[19] 苏和平 王人成. 爬楼梯轮椅的研究进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5. [20] 乔风斌 杨汝清. 六轮移动机器人爬楼梯能力分析. 机器人.2004.7. [21] 武明 项海筹 张济川. 新型爬楼梯轮椅稳定性的灵敏度分析.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1998.3.

[22] 范明聪 吴月华 杨杰. 高机动性越障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轨迹控制研究.光学精密工程.2004.6.

[23] 康玉辉.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六轮腿移动机器人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4] 白琨. 履带式移动机器人越障能力的研究. 内蒙古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7.

[25] 陆丰勤. 多功能爬楼梯装置的研究及控制系统的设计.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8

[26] 李天庆.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机器人自主爬楼梯研究,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7] 瞿亮.基于NATLAB的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8] 刘金馄.先进PID控制及其MATLAB仿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13

[29] 王正林,王胜开,陈国顺.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0] 苏金明,王永利.MATLAB 7.0实用指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1] 方建军,刘仕良.机械动态仿真与工程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2] 霍伟.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3] 李增刚.ADAMS入门详解与实例.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34] 陈立平.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及ADAMS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

[35] Zahed Siddique, David W Rosen. A virtual Prototyping approach to Product disassembly reasoning. Computer Aided Design,1997(12):29 [36] Valasek M.Software Tools for Mechatronic Vehicles . Design Through Modeling and Simulation.Vehicle System Dynamics Supplement.l999(33):214一230

[37] J.Larsson,P.Krus.Modelling, simulation and validation of complex

fluid and Mechanical systems .International ADAMS User Conference .1998

[38] MOHSEN M. DALVAND AND MAJID M. MOGHADAM, Stair Climber Smart Mobile Robot (MSRox), Tarbiat Modares University of Iran, Iran.2006. [39] ROEMI FERNANDEZJOAO HESPANHA, Nonlinear Control for the Dual Smart Drive Using Backstepping and a Time-Optimal Reference, IAI/CSIC-Industrial Automation Institute.2005.

[40] Takashi Kubota1, Yasuharu Kunii, Yoji Kuroda and Working Group, Japanese lunar robotics exploration by co-operation with lander and rover, Chuo University,Meiji University.2005.

[41] Ashish Deshpande · Jonathan Luntz, Behaviors for physical cooperation between robots for mobility improvement, University of Michigan,2007.

[42] Toshihiko Mabuchi ,Takeshi Nagasawa , Keizou Awa . Development of a stair-climbing mobile robot with legs and wheels, Kansai University,1998.

14

[43] Hyun Do Choi · Chun KyuWoo · Soohyun Kim · Yoon KeunKwak · Sukjune Yoon, Independent traction control for uneven terrain using stick-slip phenomenon: application to a stair climbing robot, Korea Advanced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

[44] R. Morales · A. Gonzalez · V. Feliu · P. Pintado---Environment adaptation of a new staircase-climbing wheelchair,University of Castilla-La Mancha,2007.

15


爬楼梯机器人开题报告(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2-201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民乐一中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