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质量控制标准(2)

2018-11-30 14:53

放射诊断质量一般项目检查记录表(____ ___医院_______年______月)

评片总数(份) 20 百分率 平均分 项 目 诊断报告书写质量 一般资料 病人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别 住院号 病室\\病床 门诊号 X线号 CT号 MRI号 DSA号 摄片序号 摄片日期 报告日期 核片日期 临床诊断 优良100-70 % 分 中69-60 % 分 差59-0 % 分 上月检 查项目 百分率 大型X线机检查阳性率 % CT检查MRI检查阳性率 阳性率 % %

姓名 记分 2 2 2 2 2 诊断正确率 随访 质量 检查名称 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学表现 医学影像学诊断 书写报告医师签名 审核报告医师签名 定位符合 定性符合 病人姓名 性别 一般 年龄 资料 科别 住院号 门诊号 X线号 CT号 MRI号 DSA号 摄片序号 病理号 手术日期 影像检查名称和诊断 手术记录 病理表现与诊断 书写/签核报告医师记录 随访者签名 2 2 2 5 5 5 5 5 5 5 5 5 2 2 2 2 2 总分 2 2 5 5 5 5 5 100 20*:其中胸部、腹部、四肢脊柱、颅脑五官各5份

6

投照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办法

常见部位放射技术质控标准 (一) 肘关节: 肘关节前后位: 1. 1.1 1.2 1.3 1.4

评价标准:

关节间隙呈“一”字样阴影,肱桡关节面无骨性重选; 肱尺关节面有尺骨膺嘴重迭但关节间隙仍清晰; 桡骨粗隆少许与尺骨重选,尺桡关节间隙界限不清楚;

肱骨纵轴线与尺骨纵轴线在外方构成角165°-170°(女方多为165°,男多为170°)。

2.质控要点:

2.1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放置; 2.2 中心线垂直肱骨内外髁中点下1寸英寸. 肘关节侧位: 1. 评价标准:

1.1肱骨内外髁重迭构成圆形致密影;

1.2 膺嘴呈切线投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 1.3 桡骨头与尺骨喙突“△”形重迭显示。 2.

质控要点:

2.1 前臂与上臂成90°弯屈,且在同一平面放置; 2.2掌呈半握拳,腕肘关节呈侧位; 2.3 中心线垂直肱骨外上髁。 (二)肩关节前后位 1. 评价标准:

1.1 肱骨头与肩胛盂有1/3呈“纺锤状”重迭面; 1.2 肱骨头与肩峰分离约4mm不应重迭,肱骨大结节显示; 1.3 肩峰与锁骨远端相邻形成约2-5mm的肩锁关节面。 2. 质控要点:

2.1肩部自然下垂,不应抬肩; 2.2中心线应垂直通过喙突;

2.3为使肩关节无肱骨头重迭呈切线显示,应取15°斜位设置。 (三)踝关节前后位 1. 评价标准:

1.1踝关节间隙呈“]”中括号显示,上端为胫距关节面,内侧胫距关节面;外侧腓距关节面,仅上端关节面有少许胫骨影;

7

1.2距骨上缘水平线同胫骨切线,腓骨切线互成交角各为80°; 1.3

胫骨的中轴线与距骨的垂直轴线相接续。

2. 质控要点:

2.1小腿平伸,足趾自然向上垂直,不内斜或外斜; 2.2中心线垂直通过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达胶片。 (四)跟骨轴位 1. 评价标准:

1.1跟骨投影其横径与纵径之比为1:2; 1.2距下关节应显示。 1. 质控要点: 2.1足底与胶片垂直;

2.2中心线35°向头通过第五跖骨基底部。 (五)膝关节 1. 评价标准:

1.1膝关节间隙内外两侧等距约4-8mm,股骨内外髁关节面切线与胫骨相应关节面切线平行; 1.2胫骨嵴分离呈“笔架”样; 1.3腓骨头与股骨仅少部分重迭; 1.4髌骨居内外踝中间略偏外。 2. 质控要点

2.1由于胫骨关节面前缘高于后缘,内侧关节面前后倾角约13°,外侧关节面前后倾角约10,因此体位设置应在股骨下方,经膝关节间隙呈切线垂直胶片; 2.2中心线垂直通过髌骨下缘 膝关节侧位: 1. 评价标准: 1.1股骨内外髁重迭;

1.2股骨与髌骨分离,髌股关节间隙清晰。 2. 质控要点:

2.1身体侧卧股骨下垫棉垫使股骨与胶片成6°角; 2.2跟骨下垫高使胫骨平行胶片; 2.3中心垂直通过髌骨下缘。 (六) 髋关节 髋关节前后位 1. 评价标准:

1.1髋关节面呈半圆形,股骨头约1/2与髋臼重叠;

8

0

1.2股骨颈完全显示,不与股骨大粗隆重迭,小粗隆可见。 2. 质控要点:

2.1由于股骨颈前旋18°,则应取下肢足内旋18°,可避免大粗隆与股骨颈过多重迭; 2.2骨盆端正,两骼前上棘等高;

2.3中心线垂直通过骼前上棘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垂直下1英寸。 髋关节侧位: 1. 评价标准:

1.1股骨颈完全显示不变形,无股骨大粗隆重迭影; 1.2股骨大粗隆与小粗隆相重迭。 2.质控要点

2.1为使投影正确应掌握二个平行面,即:中心线同髂前上棘与耻骨连线平行;胶片与股骨颈轴线(即:与髂前上棘同耻骨)平行;

2.2中心线与胶片垂直通过髂前上棘与耻骨联线中点垂直下5公分达胶片。 (七)颈椎 颈椎前后位 1. 评价标准:

1.1椎间关节显示清晰“心”形状(即不完整“心”字样)及双侧钩突关节(路施卡关节)显示; 1.2下颌骨与枕骨相重迭,两侧下颌角呈“△”形显示; 1.3应显示颈椎3-7椎体。 2.质控要点

2.1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头不偏斜; 2.2仰头使听鼻线垂直胶片;

2. 3中心线15°向头通过环状软骨下缘达胶片。 颈椎侧位: 1.

评价标准:

1.1颈椎1-7全部显示; 1.2各椎体后缘呈单边显示; 1.3下颌骨不与颈椎重迭; 1.4齿状突显示清楚。 2、质控要点:

2.1标准体位站立,两肩下垂、挺胸、眼平视、颈椎呈自然屈度;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 2.2外耳孔垂线居胶片中线,片上缘包括外耳孔; 2.3下齿反咬推出下颌骨使不与颈椎1-2重迭; 2.4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环状软骨垂直胶片;

9

2.5焦点胶片距离取180-200公分。 颈椎斜位: 1.评价标准:

1.1颈椎2-7椎间孔显示在椎骨影像正中偏后,对侧椎弓根位于椎体中线前缘,无下颌骨重迭; 1.2颈椎2-7椎间孔显示长类圆形;

1.3构成椎间孔前缘的上/下相邻椎体的唇状椎间隙界限清楚。 2.质控要点:

2.1身体自然站立,身体旋转使冠状面与胶片成45°-50°角; 2.2下颌骨前伸、齿反咬、两肩自然下垂;

2.3中心线水平投射15°向头,通过环状软骨达胶片;

2.4后前斜位视察同侧椎间孔,前后斜位观察对侧椎间孔,片上左、右标记应注明清楚。 (八)腰椎 腰椎前后位: 1.评价标准:

1.1腰椎1-5及骶椎1-2显示; 1.2腰椎椎体上/下呈单边显示; 1.3腰大肌影清晰。 2.质控要点:

2.1为减少腰椎生理性前突,尽量与胶片平行,应取双膝屈曲肩部垫高,使腰背贴紧床面; 2. 2中心线垂直腰椎3达胶片。 腰椎侧位: 1.评价标准:

1.1片含腰椎1-5及腰骶关节;

1.2椎体呈“四方块”影,无上/下或后缘双边影; 1.3腰椎棘突显示。 2.质控要点:

2.1身体背面垂直床面,腰下垫棉垫使腰椎棘突联线平行胶片; 2.2中心线垂直通过腰椎3达胶片。 腰椎斜位: 1.评价标准:

1.1片含腰椎1-5的斜位影像; 1.2腰椎上/下关节面清楚;

1.3椎弓部分的“狗”的侧面形象界限清楚(被检测的横突相当狗嘴;椎弓根似为狗眼,上关节突为狗耳,下关节突为狗前腿,横突为狗尾,对侧下关节突为狗后腿)。

10


放射质量控制标准(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数据认证考试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