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开展“争先创优”、“党员责任区”、“党员标兵”等活动,鼓励和组织党员在本职岗位和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勇挑重担,发挥党员勇于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更好地发挥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表率和带动作用。三是要围绕保持企业稳定发展开展活动,发挥凝聚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企业工会组织这一政治优势,广泛开展“厂务公开”、“职工之家”、“岗位能手”等活动,并把这些活动寓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之中,形成长期性、经常性、群众性、多样性的职工文化活动机制,形成联系、宣传、组织、团结职工的工作机制。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团结带领职工搞好企业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四是要围绕打造企业优良文化和优美环境开展活动,发挥协调作用。在企业中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同时,党组织要积极做好工会组织协调工作,协调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企业与社会、职工与社会的关系,妥善处理内部矛盾,做到既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又注重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创新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党建工作制度化。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既要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又要根据本企业的性质和新时代的特点,不断开拓创新。一是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即逐步在公司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党委书记负责领导,每季度定期召开各分支机构党组织、工会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分析形势,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措施。二是要以实行党建工
作目标管理为重点,建立严格、周密、可操作性强的考评机制。各级党组织按照“以党建促经济,以经济促党建”的要求,坚持把加强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与经济工作任务同步下达,与党员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同步考核,与评比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同步表彰,做到党建工作的成效与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挂钩,与党员领导干部民主评议挂钩。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四是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党建“法治”机制。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党对企业实施政治领导的基本条件和可靠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本身,就决定了党组织在企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把党建工作的内容、要求、途径和方法逐步的加以规范,明确规定党组织的具体要求及开展活动等具体内容,也是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改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况,逐步把企业党建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我们根据市社党委“京供发?2010?18号”《关于开展党建工作调研和职工
思想状况调查的通知》要求,并结合我公司实际,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对企业党建就目前党建工作基本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开展调研,进行分析和思考。
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当前不少企业还存在着党员教育管理难、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难等不足及问题,究其原因如下:
(一)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他们认为,企业经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盈利,企业领导的核心任务就是生产经营和管理,党建是“附带”工作。因此对党建工作缺乏热情,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有的是为了应付上级党组织的检查,也有把党组织的工作部门当作形式,没有不行、有却麻烦。党组织开展活动存在顾虑,担心活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时间)、扰乱正常工作秩序(人员)、加大企业开支(活动经费)等。部分党务工作者心理压力大,怕经理不支持,关系处理不好,影响自身利益;怕党员不积极参与,活动开展不起来;怕职工不理解,费力不讨好。导致有的党务工作者开展活动时理不直、气不壮,“底气”不足。甚至在一些党员中存在着,自己是“打工者”,拿企业的钱、归经理管,只要干好本职、保住饭碗就行了,不愿发挥也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个别企业管理者,也没有把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他们对企业党建工作支持、配合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应付多于主动。
(二)企业的特殊性束缚了党建工作开展。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稳定性,导致党组织建立难度增大。由于我们企业“小”、“变”、“散”等特点,严重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小”即企业规模小,目前企业党员人数少,不能单独组建党组织;“变”即企业经营变化快;“散”即企业分布相对分散,人员工作地点分散等,给企业管理特别是党建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二是企业用工制度灵活,导致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增大。由于企业员工的减少,党员人数也在不断的下降,加之企业经营活动条件的限制,一些党员成为名副其实的“流动”党员,企业党组织难以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三是企业现代管理机制的确立,导致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度增大。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的确立,工作时间由经理支配,党组织开展活动时间缺乏自主性,活动经费存在依赖性。从而导致,大部分党组织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党组织自身建设薄弱影响了党建工作开展。一是党组织的数量偏少。目前公司现有基层党支部六个,其中有三个支部的党员数不满5人。二是党务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企业党务工作者是由原企业改制后行政管理人员兼任的,他们在思想观念、专业素质和工作方法等方面未经过较严格的培训,因此难以适应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三是党组织负责人难选。由于企业改制后规模相对较小,党
员人数也少,要选出政治坚强、熟悉党务工作、会做思想政治工作,而且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同行政管理人员合作共事的党组织负责人比较难。还有个别的党组织负责人,把抓党建工作等同于抓企业经营管理,把党组织等同于企业的下属办事机构,致使党组织负责人在职工中缺乏影响力和感召力。
(四)相关政策法规滞后制约了党建工作快速发展。企业中党组织的地位、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途径等,现行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只作了原则的界定,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规定和制度,更没有规定企业党组织的建立及地位与作用的法律依据。《党章》虽然对企业中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任务作了相应规定,但现有的法律条文和党规中并没有提供这些任务所应有的支持手段。《公司法》和《个人独资企业法》也只是笼统地规定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按照党章进行活动,并没有对党组织开展活动提出具体要求。虽然近几年我们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目前还没有达到改制前企业所制定和形成的一整套成熟的工作机制,使得企业中开展党的活动缺乏保障机制、考核管理办法,造成党组织建立和开展工作处于“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
三、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问题的主要抓手及对策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的基层党建工作任务和《党章》中明确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要求,针对我区非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