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九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命题人: 历史:祁晓霞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140分)
24. 战国时期君主为了获得智谋,对士人免去君臣之礼而行宾主之礼。有些君主拜名士为师,屈执弟子之礼。此现象说明
A. 教育奉行“以吏为师” B. 贵族垄断教育被打破 C. 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始形成 D. 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25.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有关于手工业法律的记载:凡是制作同一种类器物的,其大小、长短和宽窄,必须相同。由此可见秦朝的法律
A. 阻碍了经济发展 B. 以经济立法为主 C. 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 D. 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26.柏杨先生用以下图示说明唐宋两代的社会结构。导致统治集团发生如下变化的原因是
A.三长制建立 B.科举制发展 C.均田制完善 D.王安石变法 27. 有学者认为:宋朝实行自由、开放的政策,大大激发了中国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创造出了许多新东西,使中国文明出现了飞跃性的进步。能够说明以上结论的是
① 重建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②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③ 儒学走向思辨化,进入新阶段 ④ 士大夫文人画的成就最为突出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28. 诗词、歌谣往往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生活状况,以下诗词、歌谣出现最晚的是 A. 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 B. 山西人,大褥套,挣下银子藏地窖 C.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D.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清帘上酒楼 29.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清政府允许外国在华设厂---------使列强势力侵入到内地 B.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揭开了近代工业的序幕 C. 魏源撰写《海国图志》---------- 主张向西方学习
D.义和团运动打击侵略者---------反映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愿望
30.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指出:“现在清室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要压制的??勿谓满清已倒,种族革命已告成功,民族主义即可束诸高阁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主义愈来愈朝着反对帝国主义的明确方向前进 B.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纲领
C.种族革命针对的是清政府,民族革命针对的是帝国主义 D.种族革命与民族革命的含义相同
31. 顾颉刚在 《悼蔡元培先生》 一文中说,1920年有一天去取北大《日刊》,却早被学生抢光,原来这天报上登着招录女同学的名字,大家要先睹为快呢!这种现象反映出北大 A. 汇聚了众多的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B. 办学宗旨突破了封建旧道德 C. 是具有民主、科学思想传统的学校 D. 开始以女子为主要招生对象 32. 胡适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对此解释最恰当的是
A.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B.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社会各阶层 C.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军阀镇压 D.五四运动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33. 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编写的一本 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 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A.大跃进运动影响文化教育 B.50年代基本扫除文盲 C.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D.近代化教育由此开始
34. 1956 年,苏联干涉波兰和匈牙利 (社会主义改革的) 事件发生后,毛泽东指出:“就其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沙文主义的错误。这种错误,特别是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对于社会主义各国的团结和共同事业,必然会带来严重的损害。”这反映出 A.“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B. “左”倾思想影响到中国的外交方针
C. 中国竭力维护当时的中苏关系现状 D. 平等、独立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原则
35.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带有司法独立意义的内容写入公报, 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 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下列对于中国民主法治的发展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张建立美国式的总统制共和制
②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 文革期间建立的“革委会”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中的一次大倒退
④ 1982 年全面修订宪法,将“依法治国”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③ D. ①②
第Ⅱ卷 综合题(共160分)
本卷共9小题,共160分,其中36---41小题为必做题; 42-43小题为地理选做题(考生可二选一作答);44-45小题为历史选做题(考生可二选一作答);。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一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颤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材料二: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
人住5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1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10分)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格猛涨。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1 000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1500元以上,小毛驴更时兴,涨到了800元以上。”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评材料中关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4、45、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4.(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的财政制度,从顺治朝初立,到雍正朝完备,形成一套戒律森严、以解、协饷为核心的制度。清政府对财政收支有严密的规定,其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列有10项,这些税目都是统一的、固定的,不得随意改变。但是19世纪40年代以后,此种静态的固定化
的财政体系已不能适应急剧变动的时局。太平军兴后,解、协饷制度崩盘,无钱可拨的中央丧失了对地方财政的协调能力,??晚清财源的开辟,中央少有作为,基本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一系列财源相继确立,其中的大项有:厘金、关税、铸币、公债等。这与古代以土地人口为基本的税源有很大区别,也导致了地方财政收支日益膨胀和中央收支日益萎缩。
——摘编自郭卫东《倾覆与再建: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在财政税收方面明确提出了统一财政、集中财权的政策主张,按照西方的财税理论,改革旧税制,着手新税制的建设??。宋子文出任财政部长后,首先划分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系统,确立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体制。为了防止中央与地方发生冲突,财政部于1928年11月间正式公布了划分国、地税收支标准案,基本上完成国、地税收支系统的划分。
——摘编自张志超等《民国时期(1912—1937)财税改革问题对话》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前后清政府的财政税收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8分)
(2)、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在财政税收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积极影响。(7分)
45.(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料: 曾国藩说:“古之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一秉乎礼。自内焉者言之,舍礼无所谓道德;自外焉者言之,舍礼无所谓政事。”曾国藩在吸取前代理学大师“礼”的思想基础上,将理学家奉为世界本原的抽象的“礼”具体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礼”。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的方式,才能促使人们自觉遵守封建的纲常礼教,维护以宗法等级制度为核心的封建统治,最终实现“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目的。
1861年(成丰十一年)7月18日,曾国藩在遵旨筹议总理衙门购买外国船炮时,再次重申了“造炮制船”的主张,认为购买外洋船炮,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为此,曾国藩于1861年设立了安庆军械所,潜心研制洋枪洋炮;1868年,他支持容闲在江南机械制造总局内设立机械学校,培训技术工人,给工人讲授机械制造原理,使他们掌握西方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
——摘编自熊吕茂《论曾国藩的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曾国藩教育思想的特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