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又称为一般属性或科学属性。
社会属性则表现在学校管理是与一定阶级的利益,意志和一定社会制度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特殊过程。
认识学校管理的二重性质的意义:做到科学地取众家之长,发展自我,突出特色。
三、学校管理学的性质、研究对象: 学校管理学的性质:学校管理学是介于教育科学体系与管理科学体系之间的边缘性学科,同时是两个学科体系的分支。此外,它还是介于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内部管理活动。 四、学校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学校管理工作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学校管理同样需要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对于经验的理性概括。
所谓学校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既是指科学理论因时因地的灵活运用,又是指对实践经验的科学规范和熟练巧妙地随机操作,达到既是“运用之妙,存于一心”,又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学校管理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五、学校管理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教育及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在我国是最早的。我国2000多年前就已问世的教育理论专著《学记》,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年;比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1800多年。 但是,把学校管理作为专门的学问来研究,并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近代的事。一般认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目前,学校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还在发展之中,我们每一个从业者都应从各自不同的方面积极地做出努力。
六、学校管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学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理论基础主要是:
1.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基础; 2.系统方法论基础; 3.教育学的理论; 4.心理学理论;
5.管理学理论。两者关系: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七、学校管理研究方法:
1.总结法;2.调查法;3.文献法;4.实验法;5.行动法;此外,还有比较法、统计法、个案法等。是人们对于管理的理性认识,多表现于人们对管理思想的观念、主张、看法或根本观点之中。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