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习题(4)

2018-12-08 21:16

A 20~40%;B 60~80%;C 90%;D 100%。

12.人体在进行有( )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A 大量肌肉B 少量肌肉;C 上肢肌肉;D 下肢肌肉。

13.马拉松、滑雪等长时间的运动项目,体重比较轻有利于运动,因而最大摄氧量的( )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

A 相对值;B 绝对值;C 利用率;D 百分率。

14.对于中长游、速滑、自行车、划船等运动项目,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的是最大吸氧量的( )。

A 相对值;B 绝对值;C 利用率;D 百分率。 15.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是( ) A 耗氧量;B 吸氧量;C 摄氧量;D 需氧量。

16.在肺换气过程中,由肺泡气扩散入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称为( )。

A 氧亏;B 吸氧量;C 过量氧耗;D 需氧量。

17.反映人体的代谢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开始向无氧代谢为主过渡的临界点称为( )。

A 乳酸阈;B 最大摄氧量;C 最大摄氧量百分率;D 最大摄氧量利用率。 18.由于个体的差异,乳酸阈值并不都是4mmol·L,其变化的范围大约在( )

A 1~2 mmol·L ;B 2~4 mmol·L ; C 4~7 mmol·L ;D 1.4~7.5 mmol·L 19.乳酸阈单位的表示方法是( )

A ml·kg·min ;B 次·mi C mmol·L D L·min 20.决定有氧耐力训练效果的有效指标是( )。

A 最大心率;B 最大心输出量;C 乳酸阈;D 运动后过量氧耗。 单选题

1 A;2 C;3 B;4 B;5 A;6 D;7 D;8 C;9 B;10 C;

11 B;12 A;13 A;14 B;15 D;16 B;17 A;18 D;19 C;20 C。 第十四章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单选题:

1、 准备活动的强度和时间的安排应以什么变化为主要标志。( ) A、体温升高;B、血压升高;C、兴奋性提高;D、心率加快。 2、优秀的长跑训练神经过程较高的是( )

A、灵活性;B、机能稳定性;C、应激性;D、兴奋性。

3、有训练者在相对安静状态下,基础心率呈现( )的变化趋势。 A、平稳上升;B、平稳下降;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 4、运动员在比赛前出现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反应是由于( )引起的。

A、压力感受性反射 B、化学感受性反射 C、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 5、赛前状态运动员的体温变化为( )。 A、不变;B、降低;C、升高;D、变化不定。

6、良好的赛前状态和准备活动生理意义的相同之处是( )。

A、防止受伤;B、缩短进入工作状态;C、推迟疲劳;D、加速恢复。 7、“极点”产生在那种状态?( )

A、赛前状态;B、进入工作状态;C、真稳定状态;D、假稳定状态。 8、“第二次呼吸”产生在那种状态?( )

A、赛前状态;B、进入工作状态;C、真稳定状态;D、假稳定状态。 9、人体运动进入假稳定状态时,吸氧量与需氧量的关系是( )。 A、 吸氧量等于需氧量;B、吸氧量大于需氧量;

C、吸氧量达最高水平仍低于需氧量;D、吸氧量与需氧量同步增加。 10、马拉松跑时机体功能水平主要处于( )。

A、进入工作状态;B、真稳定状态;C假稳定状态;D疲劳状态。 11、产生进入工作状态的主要原因是( )。

A、 运动器官的生理惰性大于内脏器官;B、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大于运动器官; C、物理惰性大;D、运动时的空气阻力大。

12、通常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反而会减少,原因是:( )。 A、 心肌收缩力减小;B、心室充盈时间过短; C、心室收缩时间过短;D、心室收缩期过分缩短。

13、在一定强度的周期性运动中,经过( ) 状态后,机体便进入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A、赛前状态 B、进入工作状态 C、假稳定状态 D、疲劳状态 14、通常易出现“极点”的运动项目是( )。 A、短跑;B、中长跑;C、体操;D、投掷。 (三)单选题

1、A 2、B 3、B 4、C 5、C 6、B 7、B 8、B 9、C 10、B 11、B 12、B 13、B 14、B


运动生理学习题(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幼儿园教师培训和激励制度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