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文化教育类:在居住区的中心位置布置小学一所、托幼一所,以满足居民孩子入托和入园的需求。
③文体科技类:现状村内文体娱乐设施欠缺,规划文化活动站设置在村庄新建居住区的中心地带,并结合休闲广场设置居民健身场地,广场中可放置一些体育健身器材,布置小型雕塑,形成村庄的综合中心,树立村庄形象,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品位。
④医疗卫生类:现状村内只有个体诊所,规划在居住区主入口处设卫生院一处,配备完善的医疗设施,提高医务水平,加强管理,方便居民就医,满足人们看病就医的需要。
⑤商业服务类:根据村庄特点,在村庄规划住宅区主入口布置商业门店,大型超市、蔬菜店,主要服务于本村村民、新迁居民和工业区外来打工人口,以及流动人口的餐饮、食宿,提高服务水平和档次,带动全村服务业,增加村民收入。 造型丰富的公共建筑,最能体现城镇建设的风格及水平,规划要求建设实施过程中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追求城镇景观的整体性,并充分体现民族特色,创造良好的村庄形象。 ⒊工业用地
大各庄村村工业主要以家庭作坊式为主,居住、生产混杂在一起,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规划积极响应工业“进园进区”的号召,所有村庄内部的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企业逐渐向工业区转移,实施规模建设,统一管理,综合治理,共同发展。 ⒋道路交通规划
①现状:现状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是道路系统不完善,部分道路路面狭窄,居民出行不便。
②布局原则:充分利用现状地形条件,结合功能分区,创造便捷的交通环境和完善的道路网络。
③路网结构:规划主干道为四横四纵的方格网道路结构。
④道路等级:根据该村实际,大各庄村村道路分为:主路、次路和支路。主路红线控制为 24米,两侧路面各宽8米,采用柏油路面,人行便道各宽2米,
道路两侧设排水暗沟,为一块板式;居住小区道路为14米,路面宽度为6米,采用砖或混凝土路面,宅间路为4米。
所有道路纵向坡度应根据地形条件按0.3%--3%控制。相交道路的转弯半径可按 5--10米长控制。道路选线充分考虑现状,利用现状道路,力求减少拆迁量,尽可能保留质量较好的建筑。
规划严格控制道路红线,分期建设,先建车行道,其余可做绿化或保留现状。 ⑤亮化建设
路灯按主路两侧设置,灯杆高4--6米,间距30--50米;巷道采取单侧布置,间距50--70米。 ㈣ 专项规划 ⒈ 绿化建设
村庄绿化包括村庄生态防护绿地,村庄公共绿地、小区的公共绿地和宅间绿化、道路绿化,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 (1) 村庄生态绿地
结合村庄整体规划,在村庄东环路东侧建设生态绿化带,保护村庄的整体环境。
生态率地的建设过程中,适当考虑园林设计、经济林、防护林的建设,在创造环境效益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绿化树种选择以适合当地生长的本地树种为主,适当引进经济效益高,观赏效果好的新品种;注重长青和落叶,乔木和灌木,花卉与草坪相结合,以丰富绿化内容,美化村庄环境。 (2)住宅区公共绿地绿化
在住宅小区的中心部位均布置公共绿地,绿化主体布置各类果树、观赏树木、花草,美化环境、丰富生活,规划要求宅前屋后的空间在满足交通、停车的前提下,尽可能充分绿化,提高宅间绿地质量,保证居住环境的优美。 (4)道路绿化
街道绿化以行道树为主,作为绿化的补充,形成绿树成荫的街道空间,减少污染、提供绿荫、美化村庄。规划要求合理选用行道树树种,增强其观赏性。
(5)树种选择原则:以适应当地土壤、气候并有广泛苗源的乡土树种为主,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速生种与慢生钟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同时引进适宜的外来树种,丰富植物种类,利于优化美化环境。
总之各类绿地都应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态环境,逐步使绿化覆盖达到55%以上。
通过以上措施,实施“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手法,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⒉防灾规划 (1)抗震规划
大各庄村村地处地震烈度为8度区,规划要求一般建筑物,构筑物按8度设防。重要机构及易产生次生灾害的设施提高一度设防。
建筑物结构设计必须满足要求,主要电力、通讯、供水、交通等基础设施在基本烈度地震发生时,应保持正常运行;通过街道、绿地、广场组织减灾疏散。 (2)消防规划
现状及存在问题:村庄没有消防设施及消防队伍,居民消防意识淡薄;大部分房屋为砖木结构,一旦发生火灾不容易控制。
根据《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各项规定,规划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村委会设立消防指挥中心,成立消防小组,准备足够的消防工具; (2)合理安排可靠的防火水源;
(3)各类建筑群必须留有不小于 3.5米的消防通道;
(4) 规划考虑利用绿地、广场、体育场所等作为防灾的避难、疏散用地。 ⒊ 环境保护规划 (1)规划措施
①确定合理的功能分区。
②完善排水设施,修建污水、雨水排放管道。 ③充分绿化,净化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④改变能源结构,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大气环境质量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规划以天然气、液化气为主要能源。 ⑤加强交通管理,降低燥声污染。
(2)环卫设施规划
大各庄村村内现状没有环卫管理站,主要街道均无垃圾收集点,公共场所没有公共厕所。
规划依照有关规定及建设需要,作以下规定:
①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为100%,无害化处理100%,粪便处理率达100%;在生活区按70--90米服务半径设垃圾收集点。
②在公共中心区及人流密集的生活区按服务半径150米考虑设置水冲式公厕;
③沿主要街道设置果皮箱,主要每隔50--80米设一处,一般道路每隔85--100米设一处。 ㈤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规划完善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等市政设施。 ⒈给水工程规划
现状给水为各户水压井,水源未经处理直接饮用,水质不能保障。 规划保留大各庄村给水点,实行集中供水,采用自动变频供水设施,水源取用地下水,并在其周围设防护绿地,卫生防护范围内不得有渗漏式厕所或污水坑塘等。多层住宅实行加压供水。
给水管网形式为枝状。主管管径为DN100,支管为DN50。 主要设计用水标准:
村民生活用水 120升/人·日;
公共建筑绿化用水标准:取村民生活用水的50%,60升/人·日;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标准,按生活用水量的1.2倍考虑,144升/人·日;
管网漏失量及未预见水量按村民生活水量的20%计算。
用水量预测:远期规划人口3000人,供水普及率100%。村庄全天用水量为1670.4立方米,平均每小时用水量69.6立方米。 ⒉排水工程规划
现状没有完整的排水设施,雨水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致使村庄建成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污染。
规划村庄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合流制。在主要道路上布置排水暗沟,采用分散、就近重力自流,充分利用现有坑塘作为受水体。排水暗沟宽0.3~0.5、深1.0~1.5米,排水应排入村庄中部沟渠的排水体系。 ⒊供电工程规划
供电电源为村内现有的变压器,规划结合道路建设,合理组织路线,敷设方式可采用地下、地上结合的方式,消除安全隐患。 ⒋邮政、通信工程规划
(1)邮政:设邮政代办点一个,承担报章杂志、书信往来等邮政业务。 (2)通信:与邮政代办点合属办公,到2020年电话普及率按30 门/百人计,需要安装电话900门左右。
(3)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系统:建立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实现以电信网为基础以Internet为手段的“信息高速路”。使传统的电信网向智能网转变,实现通信的全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和宽带化。 ⒌燃气规划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料结构不断优化,大各庄村村现状燃料以煤、作物秸杆为主。为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生活环境,规划利用液化气、天然气作为气源。
三、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⒈新农村建设规划作为大各庄村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一经政府批准,应严格执行,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各项建设活动。
⒉采用不同的经济手段,全方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行为,政府应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促其实施;对于阻碍新农村建设的行为,则采取必要的限制政策及适当的经济手段。
⒊调动各方积极性,建设公共绿地和生态防护林,以加快村庄生态环境的改善,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建设美好家园。
⒋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宣传,增强村民的规划意识,自觉执行规划和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