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10套(成语+病句+补写+得体改错+(4)

2020-07-22 15:33

的现象。

2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最是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 :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 的点睛之笔。 A. 用心 别树一帜 浑成 B. 匠心 别树一帜 饱满 C. 匠心 别有洞天 浑成 D. 用心 别有洞天 饱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题要求选出“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第一处,匠心;巧妙的构思。用心: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此处是说自己艳羡园林与暑假化平淡为神奇的巧妙构思,使用“匠心”更恰当。第二处,别树一帜:另外树起一面旗帜,指与众不同,另成一家。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此处说园林艺术家运用巧妙的构思创造出另外一种引人入胜的境界,使用成语“别有洞天”更恰当。第三处,饱满:丰满,充足。浑成:形容文学艺术作品等自然,浑然一体,不见雕凿的痕迹。根据前文“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一帧名作”推断出此处选用词语“浑成”。故选C。

22.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划线的三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请予修改。要求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语句通顺,不改变原意。修改后的句子每句都不得超过15个字。

我的朋友老王,人称“戏痴”,自号“梨园客”。①由于用“客”来称呼,可见不是戏曲界的专业人士。但是,凡说起他,②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特别爱听戏、爱唱歌,后来还成了有名的票友。他退休后又热衷于戏曲资料的收藏:买剧本,集唱片,淘剧照等,忙的不亦乐乎。③还有700余份戏单是他搜集的,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的。

【答案】既然自称为“客”(或“他自号为客”);戏曲界无人不知(或“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还搜集了700余份戏单。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鲜明、得体的能力。句①如果未表达出“自称为客”意思的,不给分;句②如果不用“戏曲界”作为话题,不给分;句③如果不用“他”作为话

题,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关键处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艾佛山昨天发了一条关于“幸福”的微薄,内容如下:

在一片火红的夕阳下,遥远的小山包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的脸上雕刻着岁月的痕迹,头发渲染了时间的颜色,可是他们的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互相依靠着,彼此会意地一笑。

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见闻和体会吗?请你也写一条这样的微薄。

要求:(1)不得少于50字;(2)要有细节描写;(3)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1)修鞋工在快乐地鼓捣着那台有点破旧的补鞋机,补鞋机滴滴答答响个不停,仿佛一曲酣畅的旋律在流淌。即使从早到晚一桩生意都没有,他的眼睛也总是笑眯眯地眯成一条缝。

(2)一位三十左右的少妇,静静地坐在草坪上织毛衣。线和针在她纤细白嫩的手指间欢快穿梭,明显不同于熙熙攘攘的人群或者首尾相继的车队所形成的那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语言表达,组织答案。比如本题首先指出“艾佛山昨天发了一条关于?幸福?的微博”,然后具体给出了这条微博的内容,最后要求根据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体会写一条同样的微博,要求有细节描写,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少于50字。仔细阅读所给的微博内容,可发现该调微博是对夕阳下两个老人的细节描写,该描写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解答此题,学生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要符合“幸福”的主题,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字数的要求。

语言文字运用(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西安的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 ,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图 ,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一大唐工坊”。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风》中这样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难道2000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 ,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瓷器丝绸,( )

“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变得强烈。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果。 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 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络绎不绝 呼之欲出 推陈出新 卓尔不群 B. 不绝如缕 惟妙惟肖 推陈出新 特立独行 C. 络绎不绝 惟妙惟肖 革故鼎新 特立独行 D. 不绝如缕 呼之欲出 革故鼎新 卓尔不群 18.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B. 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C.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D.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匠人的初心始终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 B. 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们的终极目标 C. 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其终极目标 D. 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符合语境。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形容人来来往往不断。句子强调的是人来人往,故不合语境。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不符合语境。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似乎一叫就将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肖像十分生动。也指某件事即将揭晓或出现。符合语境。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此处形容工料、工艺,符合语境。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不能用来形容“工料”“工艺”。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符合语境。特立独行:保持独特高尚的品行,不随波逐流。此处没有“随波逐流”的意思。故选A。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文段画线的句子中,“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语序不当,“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精神”搭配不当。A项,语序不当,“零距离”应放在“互动”之前。B项,成分残缺,主语残缺,应在句首加“活动”。D项,搭配不当,应将“表现”改为“展示”。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

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从语意连贯程度上看,本段强调的是“匠心”,而不是“匠人”,而且括号前说的是玉器、青铜器和瓷器丝绸,所以括号内的C项。B项、D项的区别在于“终极目标”,文字应以“匠心”为陈述对象,由此排除A项、这个目标对于“历朝历代”的匠人而言有些空洞,所以,“初心”比“终极目标”更贴合文段意思。故选D。

20.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存在五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情境一

某杂志上有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 情境二

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三

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

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答案】(1)“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

(2)“笑纳”改为“收下”。(3)“光顾”改为“游览”。

(4)“豪雨”改为“暴雨”。(5)“可望”改为“有望”。(广播不能出现谐音)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乔迁”,祝贺别

 


2019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10套(成语+病句+补写+得体改错+(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4.客户服务与管理题库及答案 RE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