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0082畜牧微生物教学大纲

2018-12-17 11:25

GDOU-B-11-213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英文课程名 开课院(系) 农学院 1330082 学分 2.5 总学时 50 理论 32 实验/上机 18 Animal Husbandry Microbiology 开课系 动物科学系 修订时间 2007年3月1日 课 程 简 介

课程简介: 畜牧微生物学主要以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研究细菌、病毒、真菌的形态、构造、生理、生态,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自然界中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及其作用;与饲料有关的微生物,饲料的加工调制与微生物学检验;与畜产品有关的微生物,畜产品的加工、贮藏与微生物学检验;引起畜禽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畜牧微生物学(animal husbandry microbiology)是微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专业性强, 研究内容广泛的应用学科。

畜牧微生物学的任务是将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综合应用到畜牧业生产中,充分发挥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控制有害微生物的作用,保障畜禽健康生长,提高畜禽产品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细菌、病毒、真菌的形态、构造、生理、生态以及微生物在动物疾病的发生与防制、畜牧业生产、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作用的有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理解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等知识,了解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的变异及肉、乳、蛋等动物性食品中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及作用等知识。 三、面向专业:

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 四、先修课程:

《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等作为本课程的先修

课程,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本课程又为《家畜生产学》、《畜产品加工》、《饲料生产学》、《饲料添加剂学》、《兽医学》等后续课程提供有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是许多后续课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 (1.0学时)

微生物的类型与基本特征(B)

微生物与人类、动物、植物的关系(B)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概念(A);微生物学发展阶段(C) 畜牧微生物学 概念(A)

要求:1.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畜牧微生物学概念。

2.了解畜牧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作业:1.微生物、微生物学、畜牧微生物学概念。

第一章:原核细胞微生物 (4.0学时)

第一节 细菌

1.细菌的大小、形态与排列(A) 2.细菌的构造(A) 3.细菌的观察方法(B)

4.细菌的生长代谢与繁殖(A) 5.细菌的人工培养(B) 6.细菌的分类与命名(C) 第二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

螺旋体(C)霉形体(B)立克次氏体(C)衣原体(C) 要求:

1.掌握细菌的形态、构造、化学组成、营养需要、呼吸的类型、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条件。

2.理解细菌的营养类型、酶、细菌的繁殖速度与生长曲线

3.了解细菌的观察方法、培养生长性状、对营养物质的摄取、细菌的代谢产物、分类与命名。 作业:

1.细菌基本构造有哪些功能?

2.细菌的特殊构造、化学组成、营养需要、呼吸类型、营养类型有哪些? 3.细菌对营养物质摄取的途径有哪些?

4.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条件、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哪些? 5.细菌的代谢产物有哪些? 第二章 真核细胞微生物 (1.0学时)

第一节 酵母菌(B) 第二节 霉菌(A)

第三节 真菌的培养(A) 要求:

1.掌握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2.理解真核细胞微生物的形态、细胞构造。 3.了解真核细胞微生物的繁殖。 作业:

1.霉菌菌丝的类型、真菌分离培养方法有哪些?

第三章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4.0学时)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大小和结构(A) 第二节 病毒的化学组成(A) 第三节 病毒的抵抗力(B)

第四节 病毒的增殖与工人培养(A) 第五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和干扰现象(A) 第六节 噬菌体(B)

第七节 亚病毒(C)

第八节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C) 要求:

1. 掌握病毒的特征、形态、大小、结构、化学组成、病毒的增殖、人工培养与干扰现象。

2. 了解噬菌体。 作业:

1.病毒的特征?

2.病毒衣壳具有哪些功能? 3.病毒的化学组成有哪些? 4.病毒的增殖有哪些阶段? 5.病毒人工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6.病毒干扰现象、干扰素、包涵体的概念? 第四章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作用 (2.0学时)

第一节 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中的微生物(A) 第二节 土壤、水、空气中的微生物(B)

第三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转化中的作用(B) 要求:

1.掌握正常动物体微生物的分布与作用。

2.理解土壤、空气、水中的微生物分布与作用。 3.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转化中的作用。。 作业:

1.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微生态制剂、.益生素、化学益生素、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动物、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固氮作用的概念。

2.正常动物体微生物的分布与作用?

3.正常菌群对动物体的意义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土壤、空气、水中的微生物来源、种类、作用。

第五章 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4.0学时)

第一节 物理因素(A) 第二节 化学因素(A) 第三节 生物因素(A)

要求:

1.掌握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实践中的应用。 2.掌握几个常见概念。

3.理解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作业:

1.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实践中的应用。

2.灭菌、消毒、防腐、无菌法、抑菌作用、杀菌作用、抗菌作用、质壁分离、胞膜破裂、共生、拮抗、寄生、协同的概念。

3.影响化学物质对微生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4.选择消毒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六章 微生物的变异 (1.0学时)

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的概论(C) 第二节 常见的微生物变异现象(A)

第四节 微生物变异的机理(B)

第四节 微生物变异株的获得及微生物遗传性的保存(B) 要求:

1.掌握常见的微生物变异现象。 2.理解微生物变异的机理。 3.了解微生物变异株的获得。 作业:

1.常见的微生物变异现象?

第七章 动物免疫学基础 (7.0学时)

第一节 免疫系统(A) 第二节 抗原(A) 第三节 免疫应答(A) 第四节 抗感染免疫(A) 第五节 变态反应(B)

第六节 免疫实验技术(B)

第七节 免疫学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B) 要求:

1.掌握动物机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的组成及功能、免疫分子的种类与功能。 2.掌握构成完全抗原的条件与抗原的分类。

3.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特征及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4.掌握细胞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的概念与作用。 5.掌握免疫应答的影响因素及动物天然防御机制。 6.理解变态反应机制。

7.了解佐剂、免疫学实验技术。 作业:

1.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的的组成及功能? 2.免疫细胞有哪些?功能怎样?

3.抗原、抗体的概念。根据抗原与免疫机体的关系不同抗原可分为哪几类? 4. 免疫分子分类及功能?构成完全抗原的条件? 5. 重要的天然抗原有哪些?

6.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特征及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7.抗体分类有哪些?免疫应答的影响因素?根据抗原的来源不同抗体分为哪几类? 8.多价苗和联苗、兽医生物制品、各型变态反应概念。

9.动物天然防御机制包括哪些内容?影响机体免疫失败原因有哪些? 10.动物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有哪些途径? 第八章 饲料微生物 (2学时)

第一节 饲料中的微生物(C)

第二节 粗饲料的加工与微生物活动(C) 第三节 青贮料的微生物(A) 第四节 单细胞蛋白饲料(A)

第五节 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A) 第六节 微生物与饲料中毒(B) 要求:

1.掌握饲料的青贮。

2.理解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的概念及其机理。 3.了解微生物与饲料中毒。。 作业:

1.青贮料的概念与原理。 2.青贮料中的微生物及作用?

3.饲料酵母、益生素、单细胞蛋白质、单细胞蛋白饲料的概念? 第九章 乳与乳制品的微生物 (0.5学时)

第一节 鲜乳的微生物(A)

第十章 肉及肉制品的微生物 (0.5学时)

第一节 肉的微生物(B)

第十一章 蛋和蛋制品的微生物 (0.5学时)

第一节 鲜蛋内微生物污染的来源(B) 第二节 污染微生物对鲜蛋的作用(B) 第三节 鲜蛋的贮存原则及方法(C) 第四节 种蛋的保存与消毒(B) 第十二章 微生物与皮毛 (0.5学时)

第一节 新鲜生皮与被毛的微生物来源及类群(C) 要求:

1.掌握乳、肉、蛋的微生物来源、类群及作用。 2.理解乳、肉、蛋微生物学检验。 3.了解种蛋的消毒。。 作业:

1.乳、肉、蛋的微生物来源、类群及作用、微生物学检验。 2.种蛋的消毒有哪些方法? 第十三章 畜禽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4.0学时)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与感染(A)


1330082畜牧微生物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中国羊毛脂市场产销分析与盈利战略研究报告(2014-2019)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