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畜禽常见的原核细胞型病原微生物(B)
第三节 畜禽常见的真核细胞型病原微生物(B) 第四节 畜禽的病毒(B) 要求:
1.掌握病原微生物与感染的发生过程、常见病原细菌的形态与特性。 2.理解防制传染发生的综合性措施。
3.了解畜禽常见病原细菌及病毒及所致的传染病。 作业:
1.病原微生物、致病性、毒力、感染、传染来源、传递媒介概念。 2. 全身传染有哪些类型?
3. 感染微生物学诊断的内容和步骤及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有哪些? 4.畜禽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所致的传染病。 七、实验名称与类别: 序号 1 2 3 4 5 培养基的制备 细菌和真菌的分离培养及移植 细菌抹片制备、染色及细菌基本形态构造的观察 细菌和真菌培养生长性状观察及细菌生化反应 细菌的药敏试验 实验名称 学时 实验类别 3 3 3 3 6 操作型 操作型 操作型 操作型 综合型 注:实验类别指: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1 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目的:
1.掌握培养基制备的基本原则。
2.了解培养基制备的常用原料及作用。 3.熟悉培养基制备的基本过程。
4.熟悉普通肉汤、普通琼脂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实验内容:
1. 培养基制备的基本原则
2. 培养基制备的常用原料及作用 3. 培养基制备的基本过程
4. 普通肉汤、普通琼脂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实验要求: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操作,独立完成,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实验2 细菌和真菌的分离培养及移植 实验目的:
1.掌握需氧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
2.了解厌氧菌分离培养的原则及常用几种分离培养法。 3.掌握钓菌、纯培养及移植技术。 实验内容:
1..细菌分离培养和移植的一般原则。 2.细菌的分离培养法。
3.自患病动物病料中分离病原菌方法。 4.钓菌纯培养 5.细菌移植技术 实验要求: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操作,独立完成,掌握细菌分离培养方法,为多学科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3 细菌抹片制备、染色及细菌基本形态构造的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和常用几种染色方法。
2.认识细菌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和瑞氏染色的反应特性。 3.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4.了解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原理。
5.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一些特殊构造。 实验内容: 1. 细菌抹片的制备 2.几种常用染色方法 3.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4.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的观察 实验要求: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操作,独立完成,掌握细菌抹片制备及染色;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认识观察细菌标本片,熟悉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并绘图。
实验4 细菌和真菌培养生长性状观察及细菌生化反应 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表现。 2.认识真菌菌落的特征,比较与细菌菌落有何不同。 3.了解各种常用的细菌生化试验原理、方法和结果判断。 实验内容:
1. 琼脂平板上菌落性状观察 2. 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性状 3. 常用的细菌生化试验 实验要求: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仔细观察细菌和真菌培养生长性状及细菌生化试验的结果。
实验5 细菌的药敏试验 实验目的:
1.掌握纸片扩散法、稀释法药敏试验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2..熟悉纸片扩散法、稀释法的质量控制方法。 实验内容: 1.纸片扩散法 2. 稀释法 实验要求:
1.学生要掌握药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应用到实验中。 2.掌握细菌的药敏试验操作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畜牧微生物学》黄青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5月 第4版。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1、《兽医微生物学》甘肃农大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动物免疫学》杨汉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3、《兽医微生物实验诊断手册》廖延雄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4、《微生物饲料生产技术》余伯良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93年11月第1版。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
实验课考试方式: 完成实验报告
执笔:黄毓青 审核: 批准人: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