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课程组高级职称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一帮一的辅导对子,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能力
★★★
教学团队教师不断地通过听课、说课、备课、教研活动来提高自身的基本能力,通过培训班、公开课、讲课比赛、评教、国内、外培训、名师督导等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通过下企业、带实习、基地建设等提高双师素质,通过参加、申报、产学研结合提高科研开发能力。
★★★ 三、教学内容 (一)内容选取
1. 进行维修岗位实际工作任务调研
课程教学团队通过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以及几十家汽车维修厂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调研,并且通过山东省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协调会,经过座谈、问卷、访问等方式进行深入的调研交流,多次邀请企业专家共同研讨,明确了本课程对应岗位的人才需求规格。
★★★
2. 进行汽车底盘维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和骨干教师,对汽车维修行业普遍采用的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工艺进行剖析,设计课程的典型工作项目和任务。
依据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制定了课程标准,将汽车底盘的检修作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同时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职
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汽车底盘检修工作任务,以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为依据对课程内容重构,选取维修实例、职业资格考核内容等。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
★★★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递进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
由于汽车底盘是由多个系统组成,一个故障现象可能是由多个系统的故障引起,因此,通过对维修企业维修汽车底盘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单元按照汽车底盘系统的组成和特点,从单一到综合的规律进行排序。在学习时先从各区域检修入手,最后再学习汽车底盘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
★★★
3. 课程内容设计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采用以项目教学为主线,实现基于工作过程为目标的典型任务的学习方法进行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五个学习模块组成,而五个学习模块又分为三十二个学习项目。以现代、丰田、奇瑞A3等车系的汽车底盘维修贯穿课程学习过程,以故障现象为载体综合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和检修内容。通过以行动导向的任务学习,培养岗位的综合素质,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理论知识有机融合在故障任务中,通过完成任务获取知识,每个任务都是完整的一个工作过程,形成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
本课程学习以下内容:
模块一 汽车底盘整体认识,其中包括汽车底盘概述1个项目 模块二 传动系构造与维修,其中包括离合器检修等15个项目 ★★★
模块三 行驶系构造与维修,其中包括四轮定位测量等6个项目 模块四 转向系构造与维修,其中包括循环球式转向器等5个项目
模块五 制动系构造与维修,其中包括盘式制动器检修等5个项目
★★★
(二)内容组织
我们通过对汽车维修岗位的服务内容、工作流程、工作规范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对应于汽车机电维修工,由实际岗位流程中调研分析,将学习内容以项目的形式重新序化整合。根据汽车底盘各系统分散和功能综合的特点,按照由局部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先重点后其他、采取并列、包容、综合递进式进行序化整合,以故障任务载体为依托,设计学习项目。
在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的原则上,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设计合理的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
★★★
(三)教学资源
选用先进、适用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我们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张红伟主编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
如图是我们课程团队自己开发的任务工单,该工单既有较强的结构原理学习内容,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实训学习内容,我们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在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检测维护、和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础上加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了常用的应用技术,力求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级地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另外,我们课程团队还为课程制作了符合课程设计要求,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的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已经投入使用并上传网络,理论讲解和展示全部采用多媒体。充分利用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汽车检修视频、课程组自己拍摄的教学演示录像等多媒体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且保证了学习的无损可重复性。
★★★
为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拓展视野,丰富学习资源,提高学习兴趣,课程组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课外网站资源。为学生在线学习提供条件,使学生及时准确地把握本行业的发展动态,把自己的学习与行业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学习,以下是我们提供给学生和老师的网站资源。
★★★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项目教学法—重点培养学生制定维修计划并实施的能力,如车轮定位参数异常,车轮摆振及不平衡等单一的项目组织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搜集资讯→决策计划→实施解决→检查评价,化项目为游戏式过关,使学生乐于实践,教师对每个阶段都制订了详细的考核指标和评分依据,并把职业素质的培养渗透于专业学习过程中。
案例分析法—重点培养学生创新与拓展能力,主要用于教复杂的综合性项目,如用在汽车跑偏、汽车侧滑等复杂项目组织教学过程中。汽车底盘各系统既分且合,有只涉及本系统的故障,也有相互关联的综合故障,维修难度大。因此精选实际典型案例导入,然后讲解、演示、排除,使故障具有真实性、实战性,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举一反三的解决能力。
引导文教学法—重点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与自学的能力,通过完成32个学习项目达到该能力的培养。学生借助学习手册、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故障案例、维修资料、维修数据库、网络资源、任务工单等资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自主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检查评估等过程,辅以教师指导,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整个过程中锻炼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小组工作法—重点培养学生交流、沟通、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