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虚拟专用网VPN:利用公用的因特网作为本机构各专用网之间的通信载体,这样的专用网又称虚拟专用网VPN。
2.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3
对比的方面 思路 连接的建立 终点地址 虚电路服务 可靠通信应当由网络来保证 必须有 仅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每个分组使用短的虚电路号 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均按照同一条由进行转发 所有通过出故障的结点的虚电路均不能工作 总是按发送顺序到达终点 可以由网络负责,也可以由用户主机负责 数据报服务 可靠通信应该由用户主机来保证 不需要 每个分组都有终点的完整地址 分组的转发 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进行转发 当结点出故障 分组的顺序 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的控制 出故障的结点可能会丢失分组,一些路由可能会发生变化 到达终点的时间,不一定按发送顺序 由用户主机负责
4物理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转发器。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网桥或桥接器。 网络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路由器。 在物理层以上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网关。
5 IP 地址的编码方法共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分类的IP 地址?子网的划分?构成的超网 (看书p118到p120)
物理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而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称IP地址是逻辑地址是因为IP地址是用软件实现的)
6 ARP协议-------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 题。
ICMP协议-------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 路由协议------就是在路由指导IP数据包发送过程中事先约定好的规定和标准。
7重点书p128分片
8 p136 A类B类C类的子网掩码
9 (选择题)Tracert(跟踪路由)是路由跟踪实用程序,用于确定 IP数据包访问目标所采取的路径。Tracert 命令使用用 IP 生存时间 (TTL) 字段和 ICMP 错误消息来确定从一个主机到网络上其他主机的路由.其命令格式如下。tracert [-d] [-h maximum_hops] [-j computer-list] [-w timeout] target_name
10 (选择题)PING (Packet Internet Groper),因特网包探索器,用于测试网络连接量的程序。Ping发送一个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s Protocol)即因特网信报控制协议;回声请求消息给目的地并报告是否收到所希望的ICMP echo (ICMP回声应答)。它是用来检查网络是否通畅或者网络连接速度的命令。
11计算题书4-21和4-30
第五章
1. 复用:指在发送方不同的应用进程都可以使用同一个运输层协议传送数据(需要加上适当的首部)。
分用:指接收方的运输层在剥去报文的首部后能够把这些数据正确交付目的应用进程。
2.网络层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而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运输层还要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
运输层需要用到两种运输协议: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UDP。
当运输层采用面向连接的TCP协议时,尽管下面的网络不可靠,但这种逻辑通信信道就相当于一条全双工的可靠信道。但当运输层采用无连接的UDP协议时,这种逻辑通信信道仍然是一条不可靠信道。
TCP/IP运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和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按照OSI的术语,两个对等运输实体在通信时传送的数据单位叫做运输协议数据单元TPDU(Transport Protocol Data Unit)。
在TCP/IP体系中,则根据所使用的协议是TCP或UDP,分别称为TCP报文段(segment)或UDP用户数据报(datagram)。
UDP在传送数据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TCP则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3.硬件端口是不同硬件设备进行交互的接口。
软件端口是应用层的各种协议进程与运输实体进行层间交互的一种地址。
4.路由器和交换机的端口是硬件端口
TCP/IP的运输层用一个16位端口号来标志一个端口。
运输层的端口号分为两类:
(1)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这里又分为两类:一类为熟知端口号或系统端口号,数值为0~1023 另一类为登记端口号,数值为1024~49151 (2)客户端使用的端口号 数值49152~65535
5 UDP的主要特点是:(1)无连接(2)尽最大努力交付(3)面向报文(4)无拥塞控制 (5)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6)首部开销小(只有四个字段:源端口、目的端口、长度、检验和)
6 TCP的主要特点是:(1)面向连接(2 ) 每一条TCP连接只能点对点的(一对一) (3)提供可靠交付服务 (4)提供全双工通信 (5)面向字节流 7
书p194 所谓“伪首部”是因为伪首部并不是UDP用户数据报真正的首部。只是在计算检验和时,临时添加在UDP用户数据报前面,得到一个临时的UDP用户数据报。伪首部既不向下传送也不向上递交,而仅仅是为了计算检验和。
在UDP伪首部中,包含32位源IP地址,32位目的IP地址,8位协议,16位UDP 长度。
8 MSS是每一个TCP报文段中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
9检验和字段检验的范围包括首部和数据这两部分。和UDP用户数据报一样,在计算检验和时,要在TCP报文段的前面加上12字节的伪首部。
10运输连接有三个阶段:连接建立 数据传送 连接释放 11
12接收方收到有差错的UDP用户数据报时应如何处理? 丢弃 13
14流量控制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要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发送方的发送窗口不能超过接收方给出的接收窗口的数值。 TCP的窗口单位是字节,不是报文段。(p212)
15拥塞控制就是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是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拥塞控制所要做的都有一个前提,就是网络能够承受现有的网络负荷。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
流量控制往往指点对点通信量的控制,是端到端的问题。(接收端控制发送端)流量控制所要做的就是抑制发送端发送速率,以便使接收端来的及接收。
16 (网上搜的了解)UDP伪首部的作用和怎么计算UDP的检验和?这个检验和是否涵盖伪首部内容?还是只是UDP数据包的内容?
首先,要时刻谨记一个“伪”字,既然是“伪”首部,也就是假的,不仅是“假”首部,而且“假”到连地址空间都没有。也就是说伪首部是不占地址空间的,在实际传输中不存在这
样的字段。只是在使用的时候把它拿出来一下。 其次,设置了伪首部,为了计算检验和!书中原话“其目的是让UDP两次检查数据是否已经正确到达目的地”,具体是那两次呢?我们注意伪首部字段:32位源IP地址、32位目的IP地址、8位协议、16位UDP长度。由此可知,第一次,通过伪首部的IP地址检验,UDP可以确认该数据报是不是发送给本机IP地址的;第二,通过伪首部的协议字段检验,UDP可以确认IP有没有把不应该传给UDP而应该传给别的高层的数据报传给了UDP。从这一点上,伪首部的作用其实很大。
第六章 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 ARP DNS MAC IP 主机名 点分
POP3和IMAP(邮件读取协议)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送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网际组管理协议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 POP(Post Office Protocol)邮局协议
SMI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TELNET(TELetype NETwork)电传机网络(一种因特网的应用程序) WWW(World Wide Web )万维网
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万维网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