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通,分格缝最大间距为6m。
2.4.3 铺装水泥砂浆:按分格块装灰、铺平,用刮扛靠冲筋条刮平,找坡后用木抹子槎平,铁抹子压光。待浮水沉失后,人踏上去有脚印但不下陷为度,再用铁抹子压第二遍即可交活。找平层水泥砂浆一般配合比为1∶3,拌合稠度控制在7cm。
2.4.4 养护:找平层抹平、压实以后24h可浇水养护,一般养护期为7d,经干燥后铺设防水层。 3 质量标准 3.1 保证项目:
3.1.1 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3.1.2 屋面、天沟、檐沟找平层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平屋面坡度不小于3%;天沟、檐沟纵向坡度不宜小于5‰; 3.1.3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资料。 3.2 基本项目:
3.2.1 水泥砂浆找平层无脱皮、起砂等缺陷。
3.2.3 找平层与突出屋面构造交接处和转角处,应做成圆弧形 或钝角,且要求整齐平顺。
3.2.4 找平层分格缝留设位置和间距,应符合设计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3.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0-3。
屋面找平层允许偏差 表10-3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1
4 成品保护
4.1 抹好的找平层上,推小车运输时,应先铺脚手板车道,以防止破坏找平层表面。
4.2 找平层施工完毕,末达到一定强度时不得上人踩踏。 4.3 雨水口、内排雨口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临时措施封口,防止杂物进入塔塞。
表面平整 5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检 查 方 法 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 找平层起砂:水泥砂浆找平层施工后养护不好,使找平层早期脱水;砂浆拌合加水过多,影响成品强度;抹压时机不对,过晚破坏了水泥硬化;过早踩踏破坏了表面养生硬度。施工中注意配合比,控制加水量,掌握抹压时间,成品不能过早上人。
5.2 找平层空鼓、开裂: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水泥砂浆找平层施工前未用水湿润好,造成空鼓;应重视基层清理,认真施工结合层工序,注意压实。由于砂子过细、水泥砂浆级配不好、找平层厚薄不均、
养护不够,均可造成找平层开裂;注意使用符合要求的砂料,保温层平整度应严格控制,保证找平层的厚度基本一致,加强成品养护,防止表面开裂。
5.3 倒泛水:保温层施工时须保证找坡泛水,抹找平层前应检查保温层坡度泛水是否符合要求,铺抹找平层应掌握坡向及厚度。 6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6.1 材质及试验资料。
6.2 质量检验评定资料。 四、防水层施工 一、施工准备:
进入工地的防水材料均应附产品合格证和材料质量测试报告单。现场抽样通过权威部门的检测。 1、材料要求
(1)主体材料:4MM SBS ①执行标准:GB18242–2008 ②规格型号:PY I 4MM
③主要技术指标:GB50207—200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2、主要工具:
小平铲、滚刷、油漆刷、钢卷尺、剪刀、粉线、手持压滚、扫帚、射钉枪或冲击钻。 3、作业条件
①原防水层大面积老化、局部破损,在屋面荷载允许的情况下,采用铲除原防水。
②基层找平,增做新防水层
3 雨天、雪天、五级风以上天气及基层潮湿的情况下,不得施工。 二、施工操作工艺
根据GB50207规范及工程实情制定本工艺。
1、工艺流程:
原防水层清理——基层找平——刷底油——阴阳角粘贴附加层——铺贴防水卷才——防水层表面清理检查——验收签
2、施工要点:
(1)铲除女儿墙、立墙、落水口、等节点部位的原防水层。
(2)将屋面上的尘土、砂粒、杂物清扫干净。对屋面进行找平,1:2.5的水泥砂浆抹平压光。相连的阴阳角;基层与立面墙、排水沟、排水口、沟脊的边缘相连的转角处应抹成光滑的圆弧形,其半径一般为50mm。找平层上应无明显湿渍,基层干燥,含水率小于9%,可用面积约1m2,厚为1.5~2.0mm的橡胶板覆盖在基层表面上,放置
2~3h,如覆盖的基层表面无水印,紧贴基层一侧的橡胶板又无凝结水珠,可满足施工要求。基层表面应坚实具有一定的强度,清洁干净,表面无浮土、砂粒等污物,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松动,要求抹平压光。
(3)涂刷底油,基层干燥后,涂刷基层处理剂。用长把排刷把冷底子油涂刷在干净干燥的基层表面上,复杂部位用油漆刷刷涂,要求不露白,涂刷均匀。干燥4h以上至不粘脚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4)做附加层,排气道、分格缝等部位:附加层宽度250mm。 (5)铺贴卷材防水层.试铺定位在基层上弹出基准线,把卷材试铺定位。卷材的配置—应将卷材顺长方向进行配置,使卷材长向与排水方向垂直,卷材搭接要顺流水坡方向,不应成逆向。如下图
先铺设排水比较集中的部位,按标高由低向高的顺序铺设 6卷材搭接缝施工
在热熔粘结搭接缝前,先将下一层卷材表面的隔离层用喷灯熔化,具体操作,由持喷灯的工人用抹子当挡板沿搭接线向后移动,喷灯火焰随挡板一起动,喷灯应紧靠挡板,距离卷材约50~100mm。(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