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案例(3)

2019-01-05 11:58

利里拉。

案例编号:

1992-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

9月12日,意大利里拉告急,汇率一路狂跌到了里拉对德国马克的最下限。尽管意大利政府曾分别在7日和9日两次提高银行贴现率,从12%提高到15%,同时向外汇市场大量抛售德国马克和法郎,仍然未能挽回局势。

9月13日,疲惫不堪的意大利央行最终申请里拉贬值。面对严峻的形式,欧盟宣布意大利里拉中心汇率下调3.5%,同时其它货币相应上调3.5%,即意大利里拉贬值7%。这是自1987年1月12日以来,欧洲货币体系比价的首次调整。

然而,这并没有影响投资者的进攻,反而激起了他们更高的热情。

9月14日,德国好像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出于维护欧洲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行,作出了细微的让步,宣布将贴现率降低0.5个百分点,由8.75%降到8.25%,这是德国五年来第一次降息。然而,为时已晚,一场更大的风暴在等待着英国。

9月15日,英镑汇率一路下滑,英镑对德国马克的比价达到了1英镑兑换2.7836德国马克,接近2.778的最低限。

9月15日晚上,在大西洋彼岸已是9月16日了,成千上万手持英镑的人们挤破了交易所的大门,在纽约外汇市场,一开盘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就跌至2.7,比汇率机制的最下限低了0.08,人们将这一天称作“黑色星期三”。

英国政府乱了阵脚,英国国会被迫提前复会,有内阁成员说他们似乎又恢复成了1940年的战争内阁。

9月16日早晨,拉蒙特宣布提高银行利率2个百分点,由10%提高到12%。仅仅几个小时之后,拉蒙特再次宣布英镑利率在12%的基础上再提高3个百分点到15%。一天之内两次提高利率,这在英国近代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同时,英国还联合欧洲其它国家的中央银行共同注入了上百亿英镑的资金支持英镑。

此时市场信心已经动摇,英格兰银行方寸大乱显然成了投机客的兴奋剂,他们开始更加疯狂的抛售英镑。英镑对德国马克的比价跌至2.64。

9月16日晚上,英格兰银行已黔驴技穷,拉蒙特宣布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让英镑自有浮动,并将银行利率降低3个百分点至12%。消息一出,英镑更是一路狂跌。

同一天,意大利政府在为抑制里拉下跌花费了价值40万亿里拉的外汇储备未奏效后,也宣布里拉退出欧洲货币体系,让其自由浮动。

9月17日上午,拉蒙特又宣布将银行利率降低2个百分点,恢复到原来的10%。 (三)法郎保卫战

英镑退出欧洲货币体系之后,紧接着法国法郎面临巨大的冲击压力。在欧洲货币体系中,法国法郎的地位仅次于德国马克,一旦法国法郎失守,也就意味着欧洲货币体系的瓦解。因

- 11 -

案例编号:

1992-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

此,法国法郎的保卫战也就成了欧洲货币体系与投机客之间的背水一战。

9月18日,法国法郎与德国马克的比价跌至欧洲汇率机制规定的最低限,法国央行被迫闭门半小时。

9月21日,法国央行一天之内买入了510亿法郎用以维持汇率。

9月23日早上,法国央行宣布将短期回购率提高250基点,到13%,但仍未能阻止法国法郎的贬值。

德国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对芬兰马克、里拉与英镑的退出无动于衷,然而对于法国法郎的贬值,是决不会作壁上观的。

1993年初,国际投机客对法国法郎的攻击火力猛增。仅1月4日一天,法国央行就买入了250亿法郎,德国央行买进了100亿法郎。此时,法国的外汇储备已不足280亿法郎!

1993年2月4日,德国央行经过再三权衡,终于宣布降低利率,贴现率从8.25%降低至8%,抵押贷款利率从9.5%降低到9%。随着德国马克利率的降低,欧洲各国弱势货币对德国马克的汇率普遍上升;同时,由于降息,德国马克出现了贬值的可能,国际投机客一时不敢轻举妄动。

1993年7月,投机客再度发起进攻,法郎保卫战进入最艰苦的阶段。仅7月22日至29日,法国央行共买入1000多亿法郎,其外汇储备降为负28亿法郎。法郎近乎弹尽粮绝,岌岌可危!

1993年7月30日,法国、德国、比利时、西拔牙、丹麦和荷兰的中央银行投入200多亿美元,支持不断疲软的法国法郎,法郎对德国马克的比率仍旧跌破3.4305:1的极限至3.4328:1。

1993年8月2日凌晨,欧共体12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并宣布“放宽”欧洲汇率机制:除德国马克与荷兰盾围绕中心汇率的浮动范围维持在2.25%之外,将欧洲汇率机制中的其它国家的货币围绕中心汇率的浮动范围放宽至15%。

七、世界最大的外汇投机客

因为与市场打交道,投机客们向来乐于保持默默无名的状态,从不对外宣扬自己的胜利。英镑危机却使得其中的一位投机客名扬天下,他就是乔治?索罗斯。

1992年10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六早上,索罗斯正准备外出,当他推开位于伦敦的公寓大门,媒体、闪光灯迅疾潮水般向他扑过来,记者们纷纷往他跟前挤,高喊着要他接受采访。出于本能,索罗斯立刻退回屋里,他需要搞清楚发生了什么状况。

在跟一位熟悉的媒体朋友通过电话之后,他才明白原来当天一早《每日邮报》在头版刊出一篇文章,斗大的标题写着:“英镑崩盘,我赚十亿!”文章刊出了一张索罗斯的照片,他

- 12 -

即“黑色星期三”,英国政府被迫让英镑贬值了20%。

案例编号:

1992-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

微笑着举着一杯酒,仿佛在向世人炫耀自己的胜利。事件发生在一个多月前的9月16日,

英国民众都知道,梅杰总理和拉蒙特财长吃了大败仗。他们从8月起就信誓旦旦说会采取一切行动来对抗投机客,而在花了数十亿英镑的外汇储备用来支撑英镑之后,却仍一败涂地。与美元、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相比,英国人的薪水、退休金和储蓄等统统贬值了20%。

一个多月来,漫天盖地的报道都在说投机客打败了英国政府,迫使英镑贬值,但是从未有报道提到哪些投机客取得了胜利。这个周六《每日邮报》公布了其中一位赢家,索罗斯也变成了世人所知的唯一赢家。对于英国民众来说,“邮报上刊出的照片让索罗斯看起来像一个恶棍。”①

索罗斯意识到,他至少出现了公关危机。很快,他搞清楚了邮报是如何锁定他的。他的量子基金②按照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的严格规定,发布的本季财报显示英镑资产激增,这一信息传到华尔街,随后又被秘密传递给有邮报,邮报又捕捉了一些细节,凑成了他们在头版上刊出的报道与照片。报道很短,甚至没有明确索罗斯赚的是10亿英镑还是10亿美元。

为了正面应对公关危机,索罗斯随后接受了《泰晤士报》的专访,坦言在“黑色星期三”前两周,他跟英国政府玩了一场历史上赌注最高的赌局。他解释说,因为对英镑会贬值十分肯定,所以量子基金大量卖空英镑,其在“黑色星期三”之前的仓位价值约100亿美元,其中,借来的钱是基金资产的一倍半。索罗斯说:“赚10亿的估计大致正确,不过是美元,不是英镑。”③除卖空英镑之外,他也做多大量的德国和法国外汇期货,此外还买了大量英国股票。这段期间内,索罗斯旗下的四支基金大约赚了20亿美元。此外,他在专访中表示:“任何汇率制度都有缺陷,唯一的办法是没有汇率制度,形成欧洲的单一货币。”

八、危机过后

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危机对于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危机中意大利里拉、英国英镑、法国法郎等多国货币先后被攻击,英镑和里拉更是退出了欧洲货币体系;在法郎保卫战中欧洲汇率机制不得不采取“放宽”举措,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此外,货币危机对成员国货币及汇率机制的冲击使人们对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前途产生怀疑。

英国在退出货币体系之后,通过货币贬值和降低利率,开始了经济复苏(参考附件5),英国对此感到高兴,并且多次声称,如果欧洲汇率机制不加以改革,英国就不返回(英国至今未加入欧元区);意大利在退出货币体系之后,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大大增加,由长期以来的出口逆差转为出口顺差(参考附件9)。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们对欧洲货币体系以及统一货币前途的怀疑。 ①②

参考考夫曼著,王柏鸿译,《金融大鳄索罗斯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P173 量子基金: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量子基金由双鹰基金演变而来。双鹰基金由索罗斯和吉姆·罗杰斯于1969年创立,资本额为400万美元,基金设立在纽约。1973年,双鹰基金被更名为索罗斯基金,资本额约1200万美元;1979年,索罗斯将其更名为量子基金。 ③

引自考夫曼著,王柏鸿译,《金融大鳄索罗斯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P175

- 13 -

案例编号:

1992-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

有舆论认为这次货币危机实际上是美国的“政治阴谋”。他们认为,美国政治家视欧洲为危险的贸易对手,不愿意看到欧洲货币体系成功走向统一货币,那将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阴谋轮的证据之一是,在攻击法郎的浪潮中,美国金融市场上投机商们抛售的法郎总额约占各大市场抛售总额的一半;此外,1993年7月30日,包括3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内的6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联名写信,呼吁法国带头放弃欧洲汇率机制。①

尽管欧洲一体化的脚步受货币危机的影响而被迫放缓,但是一体化进程并没有停止。欧元于《马约》规定的最后期限1999年1月1日在11个成员国实现流通,并在2002年1月1日完全替代欧元区内的所有货币。

思考题:

1. 欧洲经济共同体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创立之初,罗马条约中并未包括建立经济货币联盟的任何具体内容,请结合当时的历史分析其原因。

2. 欧洲大陆国家为什么不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为什么创造出EMS的体系?

3. 投机客利用了什么样的汇率决定理论来决定其投机行为?他们有可能面临什么样的风险?

4. 英国至今仍未加入欧元区,甚至曾经一度威胁过要退出欧盟,请思考其原因有哪些?

参考李占五:《欧洲货币危机与欧洲货币联盟》,《国际贸易》,1993年第11期,P36

- 14 -

附录1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从《巴黎条约》到欧元流通

案例编号:

1992-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

附件2 德国经济与欧洲其它主要国家的经济不对称冲击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 15 -


1992-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案例(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8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