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医学史(3)

2019-01-05 11:59

务。在研究糖代谢方面取得优秀成绩,其中最著名的是提取胰岛素。1923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1935年逝世。

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爵士,KBE,MC,FRSC(Sir Frederick Grant Banting,1891年11月14日-1941年2月21日)是加拿大一位有名的医学家和诺贝尔奖得奖者。在1922年的夏天,班廷和他的助手研究糖尿病治疗方法的时候,他们制成了一种可以控制血糖的注射药物。这个药物是今天的人造胰岛素。在1922年前,糖尿病是一个无法医治的疾病。就由这个突破性的医学发明,班廷在1923年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奖者。

威廉·埃因托芬(Willem Einthoven,1860年5月21日-1927年9月29日)是一位荷兰医师与生理学家。 埃因托芬出生于当时属于荷兰的爪哇岛三宝珑,他的父亲是一位医生,在他小时后便过世。他在1903年发明了最早的心电图与量测装置,并因此在192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2、1925年,未颁奖,奖金划拨到生理医学奖专门的基金上。

约翰尼斯·安德列斯·格列伯·菲比格(Johannes Andreas Grib Fibiger,1867年4月23日-1926年1月30日)是一位丹麦科学家,曾经获得192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菲比格声称发现了一种他称为螺旋体癌(Spiroptera carcinoma)的生物,这种生物会在老鼠体内造成癌症。

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Julius Wagner Ritter von Jauregg,奥地利在1919年废除Ritter头衔,之后他的名字变成Julius Wagner-Jauregg,1857年3月7日-1940年9月27日)是一位奥地利医学家。他在1917年研究以疟原虫接种来治疗麻痹性痴呆(general paresis of the insane)。这项研究使他获得了192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查尔斯·尼柯尔(Charles Jules Henri Nicolle,1866年9月21日-1936年2月28日)是一位法国细菌学家,曾经因为关于辨认出虱子为斑疹伤寒的传染者,而获得192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弗雷德里克·哥兰·霍普金斯,OM,FRS(Sir 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1861年6月20日-1947年5月16日)是一位英国生物化学家,在1929年与克里斯蒂安·艾克曼因为发现了多种维生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外他也在在1901年发现了色胺酸(主要氨基酸之一)。

克里斯蒂安·艾克曼(Christiaan Eijkman,1858年8月11日-1930年11月5日)1858年生于荷兰。从阿姆斯特丹大学毕业后,到印度尼西亚当军医,后因患疟疾退役回国。1886年他重返印尼爪哇,建立实验室,继续进行脚气病研究。他发现脚气病的病因不是由细菌传染,而是因为缺少维生素B1。这个发现使他在1929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1930年逝世。

卡尔·兰德斯坦纳(Karl·Landsteiner),奥地利著名医学家,1868年6月14日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继续留校,学习化学。他因1900年发现了A、B、O、AB四种血型中的前三种,而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1943年逝世。

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语:Otto Heinrich Warburg,1883年10月8日-1970年8月1日),德国生理学家和医生。1931年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及作用方式”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OM,GBE,PRS(Sir 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1857年11月27日-1952年3月4日),英国科学家,在生理学和神经系统科学方面有很多贡献。他和埃德加·阿德里安一起由于“关于神经功能方面的发现”而获得193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1866~1945)美国生物学家,被誉为“遗传学之父”。生于肯塔基州列克星敦。在肯塔基州立学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动物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实验动物学教授。是美国全国科学院院长,美国遗传学会主席、实验动物学和实验医学学会会员。一生致力于胚胎学和遗传学研究,由于创立了关于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作直线排列的基因理论和染色体理论,获193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威廉·莫菲(William Parry Murphy 1892年2月6日-1987年10月9日)是一位美国医学家,出生于威斯康辛州。由于关于贫血治疗的研究,而在1934年与乔治·迈诺特(George Richards Minot)及乔治·惠普尔(George Hoyt Whipple)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乔治·理查兹·迈诺特 George Richards Minot (1885年12月2日—1950年2月25日) 美国医生。1885年12月2日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1928年迈诺特任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1934年与惠普尔(George Hoyt Whipple,1878—1976)、墨菲(William Parry Murphy,1892—1987)三人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迈诺特关于恶性贫血的病因是某种维生素缺乏的设想是十分正确的,在其后二十年已被福克斯等人所证实。

乔治·惠普尔George Hoyt Whipple (1878年8月28日—1976年2月1日) 美国医生。1878年8月28日生于新罕布什尔州阿希兰;1976年2月1日卒于纽约州罗彻斯特。惠普尔190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905年得到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学位。他先到巴拿马运河区

待了一段时间,又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深造并教学几年之后,于1914年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任医学教授。1921年他到罗彻斯特大学工作,创建了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就任第一任院长,直到1953年。著名学者乔治·惠普尔这位医学和牙科学院的创始人兼院长因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于1934年同美国的乔治·迈诺特、威廉·P·墨菲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汉斯·斯佩曼(Hans Spemann,1869~1941)是一位德国的生物学家,同时也是实验胚胎学领域的先驱。他因发现了胚胎的发育过程而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创新的“胚胎诱导”理念为发展生物学分支的确立作出了很大贡献。

奥托·莱奥维(Otto Loewi,1873年6月3日-1961年12月25日),奥地利-德国-美国药理学家。生于法兰克福,毕业于慕尼黑大学与斯特拉斯堡大学,后前往奥地利格拉茨大学从事研究。他与亨利·哈利特·戴尔一起因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而获得193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躲避纳粹在1940年十移民至美国而后归化美国公民,并在纽约大学担任教职,1961年病逝于纽约市。


世界医学史(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统编版九上名著导读《艾青诗选》详解练习题及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