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版---智悲组三戒论复习答案(整理版) (2)(2)

2019-01-07 19:33

完全获得清净,并且最终现前法性天尊的清净相。这就是事续部的见解,主要从光明方面来讲,可以见到一切万法清净天尊之相。 行续:与瑜伽续相同。

瑜伽续:以证悟胜义中诸法无相之加持,所有世俗法的本体即为金刚法界本尊。 大瑜伽续:七胜义无本体的本性中显现妙力, 一切外境现为普贤佛母坛城,一切有境为普贤佛父坛城,有境和外境显现的一切执著相均为普贤之子,于此三垫天尊坛城中,自性任运自成,此二者只是反体不同,自性无有差别,也就是抉择真谛无别大法身。

随类瑜伽:法界无生离戏普贤佛母坛城、有境自然智慧自性任运自成普贤佛父坛城、二者本体无别大乐佛子根本菩提心坛城。阿努约嘎三大坛城,即三垫天尊坛城。对此三坛城,并未如大圆满一般远离一切寻伺方式来修行。

明点瑜伽:断定诸法于觉性本体中原本就已成佛,不需要依靠地道而再次修成。

6、请阐明上中下三根趋入密乘的方式。为什么有此差异?这里的上中下三根以何而立?据此请结合自心说明你的修行次第如何?你该如何修行?修行的核心是什么?

答:一、阐明上中下三根趋入密乘的方式。对应科判颂词:丁三、明确此处所抉择之义:

上根67于此上中下根中,曾经修行已究竟, 具有缘分上根者,得灌顶顿生三戒,

证悟解脱即同时,犹如恩札布德王。

中根P68中依三戒各仪轨,次第获得如龙猛。

下根69二观察续说下根,劣缘难化次第知,

长净十戒四宗派,事行瑜伽趋无上。

1)上根者:具有往昔修行圆满之缘分的上根者,即生在获得灌顶的同时,相续中顿时生起密乘戒、菩萨戒以及别解脱戒,无须先受居士戒、比丘戒等。三戒于相续中全部圆满,证悟和解脱也是同时的。

2)中等根基者:依靠各自的仪轨,次第获得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就像龙猛菩萨一样。此中根者,虽然是次第性受持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但各自戒体均一次性受持,只是分三个阶段而已。

3)而劣缘难化的下根者:对别解脱戒首先需要皈依三宝做居士,其次做沙弥、比丘……是次第性一步一步上来的,然后修学事续、行续、瑜伽续,再进入无上密法。

二、为什么有此差异?

65众生的根基不同或者说意乐差别。以往二资修学的情况不同。 三、这里的上中下三根以何而立?

堪布云嘎说:本论是以中根者的方式来讲解如何得受三戒的。

四、据此请结合自心说明你的修行次第如何?你该如何修行?修行的核心是什么?

自己应该按照下根者的次第修行。《喜金刚二观察续后戒律品》云:最初传长净,后授十戒律,于彼讲有部,经部亦复然,其后瑜伽行,再后说中观,密次第皆知,后传喜金刚。

修行的核心是:如理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

7、请以等起、仪轨、时间、所断以及补特伽罗的不同来区分三乘戒律。并说明其中何者为关键。

答:丁三、明确此处所抉择之义:

74前译普集续中说,自利利他大利他, 别解菩萨密乘戒,智者共称若分持, 声闻菩萨持明称,如是共同下二戒, 为无上密之分支,依如海续此宣说。

75-76如是三戒根据?自利利他大利他?来分,自利为别解脱戒,利他为菩萨戒,大利他为密乘戒。依照律藏、经藏与密藏各自所说的教义,以等起、仪轨、时间、所断以及补特伽罗的不同,分别受持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 ?等起?就是所谓的发心,比如别解脱戒的等起是获得自己寂灭的阿罗汉果位,菩萨戒就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获得圆满正等觉,密乘戒则是为了广大他众而想迅速获得如来双运的果位。

所谓的仪轨,别解脱戒通过比丘念诵《毗奈耶经》里面的羯磨事业仪轨;菩萨戒则有无著菩萨和龙猛菩萨传下来的两大仪轨;密乘在各自续部中都有不同的灌顶仪轨。

时间方面也有差别,一般别解脱戒有一天戒和有生之年受持的;菩萨戒和密乘戒则是乃至菩提果之间需要受持。

在所断方面,有人无我的违品、法无我的违品等差别。密乘断三现迁移习气。 补特伽罗的不同,根据不同的根基,有些是小乘人,有些是大乘显宗修行人,有些则是密乘修行人。

二、76其中以发心为关键

根据这些不同受持三种戒律,其中,前者为声闻、中者为菩萨、后者为持明者,这一点虽是智者们共同的说法,然而从发心角度来说并不一定。这种说法非常好,仪轨以及口头发愿也许相同,但从发心来讲是不一定的,为什么呢?密乘真正的戒律,首先需要在见解方面了知等净无二,生起一切皆为清净的见解;以此为基础,菩萨戒体必须具足,也即发愿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以密宗非常殊胜的息增怀诛四种方便,利益广大有情众生。如果这些都不具足,单单依靠密宗的仪轨密宗的上师来灌顶,以自私自利阿罗汉的心来摄持,也许只是得到小乘的戒律。

《分析三戒论》中云:?意乐以发心所摄持,仪轨依据声闻宗,八种性别解脱,均成为菩萨别解脱戒。?此处明显讲到,依据发心的不同,虽然依靠声闻乘的仪轨,但是八种别解脱戒也可以变成菩萨戒。

第7、8节课

8、佛陀涅槃以后,教法是依靠哪些人传承下来的?请根据结集时间、结集原因、结集内容、施主、结集地点、结集人简述三次结集和弘扬的情况。 一、传承

80第二品 别解脱戒

乙二(分说别解脱戒之次第)分四:一、缘起;二、未得戒者得受之方法;三、得戒者不失护持之方法;四、失而恢复之方法。

丙一(缘起)分三:一、真实缘起;二、所受戒之本体;三、以分类方式概括。 丁一、真实缘起:

缘起即于鹿野苑,本师佛为五比丘, 传律为主四谛法,迦叶等尊作结集。 圣撰大毗婆沙等,功德释迦光弘扬。

87佛陀在八十一岁铁龙年四月初八接近涅槃时,将佛法与四众眷属一同交付迦叶尊者。后来迦叶又传给阿难尊者,阿难传给草衣,之后是啸虎、有愧、魁舍和大三千,这就是释迦牟尼佛教法的七大传人。有些人还加上龙猛菩萨。但实际上,释迦牟尼佛已经将小乘教法全部传给迦叶尊者,他是一位结集者。用大乘观点来讲,释迦牟尼佛三转法轮的结集者,就是金刚手菩萨。不仅释迦牟尼佛,有一千个佛所转的法,全部由金刚手菩萨结集,这在《秘密不可思议经》中有详细记载。 有些译本对七大传人分别译为:饮光 [迦叶尊者]、庆喜 [阿难尊者]、麻衣 [奢搦迦尊者]、小护 [近护]、有愧、黑色和大善见。只是译法不同而已。 二、三次结集和弘扬的情况。88-91

结集时间 结集原因 结集内容 施主 结集地点 结集人


终版---智悲组三戒论复习答案(整理版) (2)(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宏观经济学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