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ISO IEC17025-2017实验室管理体系质量手册目录框架和内(5)

2019-01-10 11:20

6.4.7实验室制定校准方案,并进行复审和必要的调整,以保持对校准状态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6.4.8所有需要校准或具有规定有效期的设备应使用标签,编码或一其他方式标识,方便设备使用人能够迅速识别校准的状态或有效期。

6.4.9如果设备过载或处置不当、给出可疑结果、或已显示有缺陷或超出规定限度时,应停止使用。这些设备应予隔离以防误用,或加贴标签或标记以清晰表明该设备已停用,直至经过验证表面能正常工作。实验室应该核查设备缺陷或偏离规定要求的影响,并应启动不符合工作管理程序(见7.10)。

6.4.10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性能的符合性时,应按程序进行核查。

6.4.11如果校准和标准物质数据中包含该参考值或修正因子,实验室应确保该参考值和修正因子得到适当的更新和应用,以满足规定要求。

6.4.12实验室应有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设备被意外调整而导致结果无效。 6.4.13应保存对实验室活动有影响的设备记录。记录应包括以下适用的内容: A设备的识别,包括软件和硬件版本;

B制造商名称、型号、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C设备符合规定要求的验证证据; D当前的位置;

E校准日期、校准结果、设备调整、验收准则以用下次校准的预定日期或校准周期; F标准物质的文件、结果、验收准则、相关数据和有效期; G与设备性能相关的维护计划和已进行的维护; H设备的损坏、故障、改装或维修的详细信息。 6.5 计量溯源性

6.5.1为建立并保持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实验室应通过制定《校准管理程序》、《现场检定、校准和测量管理程序》、《计量溯源管理程序》不断的校准链与适当标准相链接,其中每次校准对测量不确定度均有贡献。

注1:在ISO/IEC指南99中,计量溯源性定义为“测量结果的特性,结果可以通过形成文件的不间断的校准链与参考标准相关连,每次校准均会引入测量不确定度” 注2:关于计量溯源性的进一步见附录A

6.5.2实验室通过以下方式确保测量结果可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 6.5.2.1具备能力的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室可视为是有能力的。

17

注1:满足本标准要求的实验室可视为是有能力的。

6.5.2.2具备能力的标准物质生产者提供并声明计量溯源到SI的有证标准物质的标准值;

注2:满足ISO17034要求的标准物质生产者被认为是有能力的。

6.5.2.3 SI单位的直接复现,并通过直接或间接与国家或国际标准对比来保证。 注3:SI手册给出了一些重要单位定义的实际复现的详细信息。

6.5.3技术上不可能计量溯源到SI单位时,实验室应通过血猎方式证明可溯源至适当的参考标准,如:

A具备能力的标准物质生产者提供的有证标准物质的标准值;

B使用参考测量程序、规定方式或者描述清楚的协议标准,其测量结果满足预期用途,并通过适当对比予以保证。 6.6 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6.6.1实验室应确保影响实验室活动的外部产品和服务的适用性,包括: A将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用于实验室自身的活动; B将外部提供的部分或全部产品和服务直接提供给客户时; C用于支持实验室运作。

注:产品可包括测量标准和设备、辅助设备、消耗材料和标准物质。服务可包括校准服务、抽样服务、检测服务、设施和设备维护服务,能力验证服务以及评审和审核服务。

6.6.2实验室制定《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控制程序》和记录: A确定、审查和批准实验室对外部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B确定对外部供应商的评价、选择、表现监控和重新评价标准;

C在使用外部提供服务给客户之前,应确保符合实验室规定的要求,或适用时,满足标准的相关要求;

D根据对外部供应商的评价、监控和重新评价结果采取措施。 6.6.3实验室应与外部供应商沟通以明确以下要求: A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B验收准则;

C能力、包括人员所具备的资格;

D实验室或其客户拟在外部供应商的场所进行的活动

18

7过程要求

7.1 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

7.1.1实验室制定《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控制程序》确保: A明确规定要求,形成文件,并被理解; B实验室有目录和资源满足这些要求;

C当使用外部提供者时,应满足6.6的要求,实验室应告知客户由外部提供者实施的实验室活动,并获得客户同意;

注1:在下列情况下可能使用外部提供的实验室活动:

A)实验室有开展活动的资源和能力,然而由于不可预见的原因不能承担部分或全部活动;

B)实验室没有开展活动的资源和能力。

C)选择适当的方法或程序,并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注2:对内部或例行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可简化进行。 7.1.2当客户要求的方法不合适或是过时的,实验室应通知客户。

7.1.3当客户要求针对检测或校准做出与规范或标准符合性的声明(如通过/未通过,在允许限内/超过允许限)时,应明确规定判定规则。选择的评定规则应与客户沟通并得到同意,除非或标准本身已包含判定规则。 注:符合性声明的进一步指南见ISO/IEC 98-4。

7.1.4要求或标书与合同质检的任何差异,应在实验室活动开展钱解决。每项合同应被实验室和客户双方接受。客户要求的偏离不应影响实验室的诚信或结果的有效性。 7.1.5与合同的任何偏离应通知客户。

7.1.6如果规则开始后修改合同,应重新进行合同评审,并将修改内容通知所有影响的人员。

7.1.7在澄清客户要求和允许客户监视其相关规则表现方面,实验室应与客户或其代表合作。注:这种合作可包括:

A允许适当进入实验室相关区域,以观察与该客户相关的实验室活动。 B客户出于验证目的所需的物品的准备、包装和发送。

7.1.8应保存评审记录,包括任何重大的变化。针对客户要求或实验室活动结果与客户的讨论也应作为记录予以保存。 7.2 方法的选择、验证和确认

19

7.2.1方法的选择和验证

7.2.1.1实验室制定《方法选择、验证和确认程序》开展实验室活动和(适当时)评定测量不确定度,以及使用统计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注:本标准所用“方法”可视为是ISO/IEC指南99定义“测量程序”的同义词。

7.2.1.2所有方法、程序和支持文件应保持现行有效并易于人员取阅,例如与实验室活动相关的指导书、标准、手册和参考数据(见8.3)

7.2.1.3实验室应确保使用最新有效版本的方法,除非不合适或不可能做到。必要时,应补充方法使用的细节以确保应用的一致性。注:如果国际的、区域的或国家的标准,或其他公认的规范已包含了如何让进行实验室活动的简明和充分信息,并且这些标准是以可被实验室操作若要使用的方式书写时,则不需要进行补充或改写为内部程序。对方法中的可选择步骤,可能有必要制定附加细则或补充文件。

7.2.1.4当客户未制定所用的方法时,实验室应悬着适当的方法并通知客户。推荐使用以国际标准、区域标准或国家标准发布的方法,或由知名技术组织或由有关科技书籍或期刊中公布的方法,或设备制造商规定的方法,也可使用实验室开发或修改的方法。

7.2.1.5实验室引入方法前,应验证能够之前运用该方法,以确保能实现所需的方法性能。应保存验证记录。如果发布机构修订了方法,应在所需的程度上重新进行验证。 7.2.1.6当需要制定方法时,应予策划,并指定具有足够资源并有能力的人员进行。在方法制定的过程中,应进行定期评审,以确认持续满足客户需求。开发计划的任何边个应得到批准和授权。

7.2.1.7实验室活动与方法的偏离,应事先将该偏离形成文件、做技术判断、获得授权并被客户接受。注:客户接受偏离可以事先在合同中约定。 7.2.2方法确认

7.2.2.1实验室应对非标准方法、实验室制定的方法、超出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或其他修改的标准方法进行确认。确认应尽可能全面,以满足预期用途或应用领域的需求。

注1:确认可包括对抽样、检测或校准物品的处置和运输程序的确认。 注2:可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技术进行方法确认:

A使用参考标志或标准物质进行校准或评估偏倚和精密度; B对影响结果的因素做系统性评审;

20

C沟通改版控制参数检验方法的稳定性,如恒温箱温度、加样体积等; D与其他已确认的方法进行结果对比; E实验室间对比;

F根据对方法原理的理解和抽烟或检测方法的实践经验评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7.2.2.2当修改已确认过的方法时,应确定这些修改的影响。当发现影响原有的确认时,应重新进行方法的确认。

7.2.2.3当按使用目的对方法的性能特性进行确认时,应满足客户的需求,并符合规定要求。

注:方法性能特性包括但不限于:测量范围、准确度、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检出限、定量限、方法的选择、线性、重复性或复现性、抵御外部影响的稳健度或抵御来自样品或检测物基体干扰的交互灵敏度以及偏倚。 7.2.2.4实验室应保存以下确认记录:

A使用的确认程序;B规定的要求;C确定的方法性能特性;D获得的结果 E方法的有效性声明,并详述与预期用途的适宜性。 7.3 抽样

7.3.1当实验室为后续检测或校准而对物质、材料或产品进行抽样时,应用抽样计划和方法,制定《抽样管理控制程序》。抽样方法应明确需要控制的因素,以确保随后检测或校准结果有效性。在抽样的地点应能够得到抽样计划和方法。只有合理,应根据适当的统计方法制定抽样计划。 7.3.2抽样方法应描述:

A样品或位置的选择;B抽样计划;

C从物质、材料或产品中取得样品的制备和处理,以作为随后检测或校准的物品。 注:实验室接受样品后,进一步处理要求见 7.4的规定。

7.3.3实验室应将抽样数据作为检测或校准工作的一部分保留记录。这些记录应包括以下相关信息:

A所用的抽样方法B抽样的日期及时间

C识别和描述样品的数据(如编号、数量和名称); D抽样人识别信息;E所用设备的识别;F环境或运输条件;

G适当时,识别抽样位置的图示或其他等效方式;H与抽样方法和抽样计划的偏离或

21


2018最新ISO IEC17025-2017实验室管理体系质量手册目录框架和内(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第一章课文翻译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