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论文(2)

2019-01-10 11:49

自由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人权,“自由就是只受法律支配”。另一位思想家卢梭对“自由”做了重要补充:“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 不在枷锁之中”,他把自由与民主联系起来,没有民主不可能有自由。受西方思想影响蔡元培政治上支持民主、自由,当然在教育上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来体现了,马克思和列宁都成肯定过,“对于任何革命,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或是民主主义革命,自由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口号” 。思想自由的主张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后,首先遭到封建专制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视自由为洪水猛兽,大逆不道。其次,在社会上也引起不同的反映,有的要求极端自由,反对一切社会的约束;有的担心强调自由,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面对封建专制势力的反对和舆论的众说纷纭,革命民主主义者、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以及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坚持高举自由与民主的旗帜,猛烈的批判封建主义。现在看来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必要和必须的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二)、兼容并包不仅包新而且包旧

对于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方针, 至今仍然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一种认为“蔡元培倡导的‘兼容并包’,其主导方面是为了促进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而决不是为旧思想、旧文化保留地盘 ”,即 “保新不保旧”;另一种认为 “‘兼容并包’可能是为旧的东西保留地盘,也可能是为新的东西开辟道路”,“蔡元培的‘兼容并包’在当时是为新的东西开辟道路的” ,即 “主观上保旧也保新,客观上保新”;还有一种认为:“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能最精炼地概括北大的传统”,“北大的传统是自由主义的传统”,即“教育必须承认个人和尊重个人的价值,因而必须赋与师生不受限制的学术自由” ,即 “不受限制的宽容与自由”。

蔡元培有言论表明: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不是只“包”一部分,也不是“保新不保旧”,而是既“包”新,也“包”旧,既“包”唯物,也“包”唯心,包括“任何学派”。二、“自由”与“容”,不是“不受限制的宽容与自由”,而是有条件的宽容与自由。条件是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不是毫无根据的胡说八道,是在社会发展中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而不是早已被历史与社会淘汰的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三、蔡元培在表达自己的态度时,用语是“容”(容纳、宽容)、“悉听”等中性词汇,而不是“允许”或“不允许”、“保护”或“不保护”等词

6

汇。前者是客观的态度,后者是用行政权力干涉的作法。蔡元培同意前者,不赞成后者。“兼容并包”的要意在于:容纳各种学术观点,宽待各种学术流派,从而促进学术的繁荣与发展。“兼容并包”的灵魂,是思想自由。

(三)、兼容并包两特例: 一是辜鸿铭

一提这个名字,许多谈及北京大学历史或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的文章著述,都会提到,他被称为“国宝级怪人”。说辜鸿铭怪,也确实怪。他是教英国文学的教员,却头戴红顶瓜皮小帽,身穿长袍马褂,脚登双梁中式鞋;“辜鸿铭当初是最先剪辫子的人”,辛亥革命以后反而蓄发留辫,整个一位“前清遗民”;他精通10余种外语,发音之纯正,连该语种国 ,辜鸿铭出身于华侨家庭,祖籍福建,儿时生活在东南亚的马来半岛。13岁赴西方留学,成年以后回到祖国大陆,面对东方热土上对西方文明的一片赞扬之声,做为一个十分熟悉西方社会和文化的东方人,辜鸿铭对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特别是回国以后,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深深为之震撼。他认为:“东方的社会,立足于道德的基础,而西方则不同,他们的社会是建筑在金钱基础之上的。换句话说,在东方,人与人之间是道德关系,而在西方则是金钱关系” 。他不赞成把物质生活作为评判文明的唯一标准。

二是国粹刘师培

刘师培在学术活动和学术思想上,也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学者。他既是与章太炎齐名的国学大师,又是西方文化思想的积极传播者;既是国粹主义干将,又是激进的无政府主义先驱。1936年出版的《刘申叔先生遗书》,收录刘师培一生大部分著作。此书被学术界称为“真知灼见和胡言谬说杂陈”,“国粹中有西化,西化中散发着国粹气”。「4」

两位一新一旧,针锋相对,给北大带来了一代人的回忆。还有胡适与陈独秀一个主张改良一个要求革命,李大钊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都是当时很激烈的论战,活跃的北大历史的天空。

三、现代价值

事实证明,只有自由的人才最能创造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在人认为有价值的各种价值中,自由是最有价值的一种价值。用西方一位名人的话说吧,自由主义者不但乐于听取各种

各样的反对意见,而且保护反对意见。自由的信条是:“我虽然反对你的意见,但坚决认为你有发表你的意见的权利。”

7

(一)、造就了一代人,却影响了几代人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做学问不等同与当兵!也不等同于执法!更不等同与工作!既然是在做学问的地方讨论,那么有的就是自由和宽容!应该砥砺德行,研究大学学问,敬爱师友,追求学术独立、自由,人格独立。

自由思想符合当代大学生追求就业的要求。蔡元培先生“不合作主义”正是我们就业的人格自由,很多大学生就是因为知道就业难而在企业里受难,甚至没有人格,尤其是外企里,当然孙天帅可以作为一个榜样。

当代大学生还应该学习的是蔡元培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思想的爱国主义行径。国家没大事青年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当年是多事之秋,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奥运会上青年在线,汶川地震、南方雪灾等无处没有青年的身影,但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国家有大事才有青年的爱国主义是不够的,在现代化建设这个漫长的道路上青年更应该身先士卒,为法治建设贡献力量,为和谐社会建设出力,我们要用思想武装自己、武装下一代提高民族素质贡献力量,日常生活中注意提高自己的形象,在国外就代表祖国。真正的爱国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青年的我们正处在接受知识的阶段为什么不学习呢,学习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人类多少年的文明我们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全部吸收,学习的力量太大了,用汉代王充的话说就是“人有知学则有力矣”及“知识就是力量”的最早提法。我们应该学习蔡元培的学无止境,用于攀登的精神,他而立之年学习日文,41岁学习德文,本是封建文人敢于接受新潮,何况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啊,终身学习应该是我们的责任。

从“劳工神圣”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知识分子也是劳动者,我们的劳动主要是脑力的,作为21世纪的现代人我们必须勤劳,正如一位名人说的“天才来自勤奋,聪明在于积累”我们都是聪明人应该可以理解吧。

(二)、当代大学精神的回归

大学之大就在于大师的存在,大学的大在今天仅仅是学校大、楼高、图书馆好看吗?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培养任务很艰巨,很多大学生都是毕业于母校,失业于社会,我们感慨,怎么大学生还不如技工,当然了今天高级技术人才更缺,而且很吃香,因为高校的任务就更艰巨,更必要了。回归自由学术、倡导大学实用人才,追求独立必须借鉴和参考近代教育思想。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最薄弱的一是信仰,二是法制。自由是一种信仰,当代中国出现了信仰危机,如果没有别的信仰你可以信仰自由。法制建设并不限制自由,正如 由不会违反法律一样,法制建设是以每个人的自由为前提,只有每个意识到自己有自由的权利才会去自觉的维护,维护自己的自由,也不损害他人的自由,这就是自由、法制。

五四时代的一大批知识分子,正是发扬了思想自由的精神,并且在如北京大学这样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实行了“兼容并包”的方针,才能在南北对峙、军阀林立的空隙间,创造出

8

思想空前活跃、学术观点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从而掀起汹涌澎湃的思想启蒙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今天我们也提倡思想自由是为更好的享受人类文明成果,更好的适应全球化对人才的需求,自由流动、权利自由,互通有无、人员交流、兼收并蓄。

【参考文献】

「1」 曲铁华,中国教育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萧夏林,为了忘却的纪念[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3」 梁柱,蔡元培与北京大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

「4」 冯建辉,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J]华文出版社2006 「5」 范保国、张多来,论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J]南华大学2002

年9月第三卷第三期

9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论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小学三年级中队工作总结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