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2017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七)参考答案
1、A 解析
【关键点提示】
选项B:应为:炮制(páo);断章取义(qǔ)。选项C:应为:胆怯(qiè);粗制滥造。选项D:应为:玷污(diàn);走投无路。 2、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短语知识的认知能力。A、“这把锁锈死了”中的“锈”字是动词。C、“辛勤耕耘”、“不断发生”、“禁止吸烟”、“销售计划”四个词中“禁止吸烟”与其他三个结构不同。D、“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的主干是“这是散文诗。” 3、C
正确率: 53%, 易错项: A 解析:
下列六句中,只有⑤句首先提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概念,是对文段整体内容的概括,故⑤应为第1句。
⑥句紧承⑤句,开始讲述富兰克林成功的故事,是对后文的内容的总体介绍,故⑥应为第2句。
剩余四句句中分别有“一次”“接着”“几年以后”“这样下来”四个表示时间和逻辑顺序的词,进行分析即可发现,①句是富兰克林的例子的开头,故①应为第3句。 ③句中讲到“他模仿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应是富兰克林开始使用此方法的最初的举动,故③应为第4句。
②句是富兰克林坚持此训练法的初步收获,应在④句前,故②应为第5句。 ④句阐述了富兰克林使用并坚持此方法的成效,故④应为第6句。 本题正确排序为⑤⑥①③②④,与C项相符。 综上,本题答案为C项。 4、B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后半句中的谓语“增强”缺少宾语。应改为“学校经常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活动,这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选项有语病。 B项没有语病。 C项,搭配不当。“加快”后有两个宾语:“速度”和“规模”,“加快规模”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为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速度和扩大规模”。选项有语病。
D项,成分赘余。“切忌”就是“不要”的意思,语义重复。应将“不要”删去。选项有语病。
本题要求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 综上,本题答案为B项。 5、A 解析:
从“红叶”中可以看出送别的时间为深秋,不是暮春。
11
6、(1)隶书(1分) 解析:
字体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在秦代,隶书与小篆并行,是书隶日常抄录公文的便捷字体。小篆难写,不能适应秦代公文往来的需要,多用在比较正规的场合。为了便于快捷地书写,隶书将小篆圆转均匀的线条变成方折平直、粗细有致的笔画;将小篆纵长内聚的结体风格变为横扁舒展;此时的隶书成为不再象形的汉字符号。隶书对汉字字体的改变是巨大的,因此,“隶变”就成了古今汉字的分界。 (2)《童年》 “好事情” 《我的大学》(3分,每空1分) 7、(1) 通知
各班级: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工匠”的传奇故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校园电视台准备从下周一起,利用下午第四节课时间,在4频道重播央视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请各班安排专人准时打开电视,播出全部结束后,每人写一篇观后感,上交校团委。 (2)示例:李明妈妈,您好。校园电视台重播央视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那些“国宝级”技工的成功经历会给孩子巨大的鼓舞,有利于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再说了,这些热点时事可是绝好的作文素材啊,学校组织看这个节目,有百益而无一害。(2分,语言简明得体,理由充分) 8、(1)自缘身在最高层 (2)何当共剪西窗烛 (3)折戟沉沙铁未销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示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9、(1)翳:遮盖(2)乐:以……为乐(3)名:命名(取名)(4)适:正好(刚好) 10、 11、(1)……太守之/乐其乐也 (2)今/天不遗斯民 12、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 13、关心人民疾苦;与民同乐
14、共同点:骈(整)散结合,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或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并在句末多用“也”字。
妙处: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有助于表达感情。 解析:
9、文言文词语的意思为本题主要考查点。(1)遮盖(2)意动用法,以……为乐(3)名词作动词,命名(4)正好、刚好。
10、题干中的“而”表转折,ACD三项中的“而”均表示顺承。
1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文言句式进行断句。
12、翻译文言文语句是考查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所占分值较多,做这类题时应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力求做到“信”“达”“雅”。2、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时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3、要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弥月:整月;雨:下雨;、以:介词,因,省略了宾语。
12
13、考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关心人民疾苦; 与民同乐。
14、考生文言文文意理解能力及文章内容概括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共同点:骈(整)散结合,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或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并在句末多用“也”字。 好处: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有助于表达感情。 参考译文: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15、因为课堂上老是开小差,成绩不好,开始是拒绝的,后来成绩一跃到前三名,又盼望老师家访:由此可以看出沙平是一个天真可爱、自尊心强的孩子。(4分,态度2分,人物形象2分)
16、沙平担心老师误入沙漠,指明路线,反复提醒“可不要往沙漠走”,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明写孩子对老师的爱护,暗写沙漠对沙平的伤害,为下文写沙平的母亲的遭遇埋下伏笔。(4分)
17、运用细节描写,尤其是“钻”字,形象生动的表现沙平的内心,写出希望老师家访的坚定。(2分,写出句子特点1分,表达效果1分)
18、沙平爱画羊和沙包,一是因为母亲和羊被沙漠卷走,写失去亲人的痛苦;二是希望大的沙包里“住着羊,还有他娘”,希望亲人能平安归来,这份期盼和爱,让人感动和同情。(每点2分)
19、文章写了白桦林、胡杨林、骆驼草、红柳这几种植物。(1分)白桦树:宽厚、博大,具有无私的爱(1分);胡杨顽强、坚忍,具有永不放弃的爱(1分);骆驼草倔强、智慧、从容;红柳坚毅与淡然(1分)。 20、(1)“竟”是竟然的意思,表示出乎意料(1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发现一棵树上有三种叶子的惊讶和赞叹之情。(1分)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节疤比作丹凤眼,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树干的外形特点(1分),表达出对白桦树的赞美之情(1分)。 21、草木懂得顺应自然,随遇而安(1分),并竭力将根扎深扎牢,尽显生命极致之美。(2分)
22、运用了联想的手法(1分),由红柳联想到了电力人,表达了对电力人的赞美之情(2分)。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