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辅助调查
那么,陈楠究竟适合做什么呢?为了更加准确地做出陈楠的职业定位,我们还得对他进行详细的成长过程访谈及辅助调查。通过访谈和辅查,陈楠的以下几点表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1)从小学习自觉,成长顺畅,但他家族里却有多起经过艰苦奋斗才出人头地的案例。在陈楠的学校生活中,他有两次因与女同学同桌,怕影响学习而主动调换座位,但内心又老觉愧疚,至今都怕与女生接触。对考上重点大学的同学的羡慕溢于言表,很多细节都记忆犹新。这些都说明了他的成就欲望强烈、竞争意识强,对目标的执着追求让他能抓住重点环节去做事,从成功者或强者身上寻找动力的源泉。
(2)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参加过保险经纪人培训,搞过市场调查,进建筑公司进行过实习,做过电子产品推销;组织过乒乓球赛、自助旅游、模拟招聘会;坚持听各类讲座,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坚持阅读各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和法律方面的书籍等。这些社会活动反映出陈楠较强的社会交往意识,自觉培养组织管理能力的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完善自我意识。成就动机促使他为心中的目标做准备。他是个上进心强、有目标又有行动的人。
(3)整个面谈过程中,陈楠表现得亲和、稳重、健谈;吐字清晰,有条理,表达收放自如,不急于表白,能倾听,领悟力强。特别是表现出强烈的了解自己的欲望,因而相当配合,使交流相当深入。可见,陈楠在社会交往方面有一定的特质和积累。
(4)在他的所学课程中,高等数学、建筑材料、成本会计等几门课程特别吃力,而人文、社会、管理类课程却学得很好。可见,智力结构不一样,兴趣爱好就不一样,专业学习的成绩肯定也不一样。 4.职业定位
在完成以上基本资料搜集后,我们开始汇总、分析,进行专家会诊。我们的结论是,陈楠适合从事这样一些职业:咨询师、公共专家、社会学者、福利服务、社会科学教师、营销、室内装饰专家、作者、评论员、职业分析师、酒店管理,企业综合性管理、房地产商、公务员、学校管理。再结合陈楠的兴趣和所学专业,我们建议陈楠可以往企业的行政管理或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发展。理由如下:
人力资源管理是新兴职业,除要求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多种行业的从业经验外,还必须具备这样一些特质:亲和力、敏感性、率直、耐心、享受工作乐趣、能体验别人的感受、好奇心、有效的表达、幽默感、热情、悟性等。而陈楠在亲和、率直、有效的表达、热情、耐心等方面都表现得比较显著。
而行政管理呢?名称虽不新潮,但被赋予了“服务、细致”的内容。行政管理的职业特性有这样几点:一是时效性,讲求办事快速;二是重细节,要周到细致;三是服务意识要特别强;四是廉洁。而这些,陈楠都基本具备。
这样的职位很多行业与企业都有,如何与之具体结合呢?我们建议陈楠在以下范围内选择:房地产、物业管理、建筑、装饰、酒店、建材生产及销售企业。
26
5生涯规划
在确定了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以后,就可以确定其职业发展目标。我们为陈楠设计了为期10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因为最多10年以后,基本上每个人都进入了专业发展的稳定期,要么已开始根据多年积累进行创业。我们建议陈楠可以将目标职业确定为:10年后成为大型综合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行政总监或人力资源总监。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还必须有分解目标的阶段性实现时间表和相应的辅助措施。因篇幅有限,现归纳如下: (1)按起点职位低点进入,利用电脑操作及会计学知识作为基本而重要的运用工具。 (2)每个起点职位至少做上半年以上,然后有目的地跳槽。总体目标是;3年内对上述行业要熟悉。
(3)最后锁定于综合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人事文员、招聘专员、培训助理、行政文员、人事主管等做起,从此上路发展。
(4)知识结构:保持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广泛涉猎。从现在开始到正式离校,系统地阅读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书籍。学习HR专业英语,系统了解房地产HR管理。
(5)实践清单:列表考察人才市场;拜访HR经理人;进入房地产公司实习、考察;参加各种培训、讲座,领悟其选题与组织过程;搜集各地就业形势与劳动人事政策;系统地阅读专业报纸与杂志。
(6)针对即将到来的‘‘双选会”,正式离校前一段时间的择业,我们建议陈楠可以将以下职位作为起点职位来应聘:①物业管理公司——内勤、文员、管理员;②建筑公司——资料员、内勤、秘书、文员、库管;③房地产公司——置业顾问、培训助理、电脑文员;④装饰建材公司——生产工人、业务员、营业员、库管。
当然,陈楠在与我们接触的半个月里,也表现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行为,这对他所处的成长阶段来说很正常。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提醒陈楠:①注意倾听;②凡事主动;③注重操作;④只求职业素养,不求职位高低;⑤新行业,高手很多,注意保护自己。 6收获在于过程之中
将心理测试、辅助调查和会诊的结果,以适合职业群、职业发展方向、行业选择、职业目标的形式表达出来,再辅之以职业生涯辅助措施,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就形成了。但它又不仅仅是几页文字,来访者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得到的成长帮助才是最重要的。
27
霍兰德职业规划理论
霍兰德是美国著名的职业生涯指导专家,他将职业选择看做一个人人格的延伸。他认为,职业选择也是人格的表现。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有相似的人格,因此对很多问题会有相似的反应,从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 他强调:个人的人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和对应是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的基础。由此,霍兰德假设:在我们的文化里,大多数人可以分为六种人格类型,这六种类型可以按照固定顺序排成一个六角型。
现实型(R):有运动机械操作的能力,喜欢机械、工具、植物或动物,偏好户外活动。 传统型(C):喜欢从事资料工作,有写作或数理分析的能力,能够听从指示,完成琐细的工作。
企业型(E):喜欢和人群互动,自信、有说服力、领导力,追求政治和经济上的成就。 研究型(I):喜欢观察、学习、研究、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
艺术型(A):有艺术、直觉、创造的能力,喜欢运用想像力和创造力,在自由的环境中工作。
社会型(S):擅长和人相处,喜欢教导、帮助、启发或训练别人。
通过进行职业测试,可以发现个人在上述六个类型中得分较高的型,寻找相应的职业代码,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