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内在质量检验 - 图文(2)

2019-03-03 15:14

第三项实验:客观实验

织物客观评价即利用仪器对织物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评定。从而实现对织物质量,可逢性及服用性能的控制和利用。 下表为贴身织物的基本手感值

2.2实验结论

通过对十块贴身服用面料主观接触舒适性和手感的评价,以及对面料客观物理性能的测量,综合分析了服装接触舒适性与其织物的手感的相关性,确证主客观方式都是评价织物手感的有效途径,多项个人的舒适感知,手感属性以及物理机械性能都与总体接触舒适性显著相关。 三、 安全性检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织物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3.1、 关注纺织品所用面料、辅料是否有有害特质

1、甲醛的含量: 甲醛常用于纺织纤维纯纺和混纺织物的树脂整理及部分服装成品的定型整理,具有免烫.防缩、防皱和易去污等作用。由含过量甲醛的纺织品做成的服装,在人们的穿着过程中甲醛会逐渐释放出来,通过人体呼吸及皮肤接触.在体内的甲醛对呼吸道黏膜和皮肤产生强烈刺激.引起相关疾病并可能诱发癌症,长期低浓度摄入甲醛会引起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衰弱.失眠等症状,对婴幼儿的毒性则表现为气喘,气管炎.染色体异常.抵抗力下降等。

2、pH值:pH值是表示酸碱性强弱的一个常用指标,一般在0~14之间取值。人的皮肤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以防止疾病的侵入。因此,纺织品特别是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的pH值能控制在中性至弱酸性范围内.则对皮肤最具保护作用;反之.就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导致皮肤损伤、滋生细菌、引起疾病。

3、色牢度:染色牢度是指染色或者印花纺织品在染色、印花以后的加工过程中或在使用过程中.受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能保持其原来的色泽的能力(或不褪色的能力)。色牢度不仅关系到纺织产品的质量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安全。色牢度低的纺织产品.染料或颜料很容易转移到皮肤上.其中包含的有害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离子等可以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轻者让人感觉瘙痒、重者可以导致皮肤表面起红斑丘疹等.甚至诱发癌症。特别是婴幼儿用品的唾液和汗渍色牢度指标尤其重要,婴幼儿可通过唾液和汗渍吸收有色.有害的纺织品中的染料,会对婴幼儿产生不利影响。

4.异味:不合格的纺织品往往都伴有一些异味,异味的存在说明纺织品上有过量的化学物质残留.这是消费者最容易判断的一项指标。纺织品在开封后,如果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气味中的一种或几种,则可被判为”有异味”。

5.禁用偶氮染料:禁用偶氮染料本身并没有直接的致癌作用.但其在一定条件下特别是染色牢度不佳时,部分染料会从纺织品上转移到人的皮肤上.在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中分泌物的生物催化作用下会还原出芳香胺,通过皮肤被人体逐渐吸收.导致肌体病变.甚至能改变人体原有DNA结构,诱发癌症等。

6.致敏染料:致敏染料是指某些会引起人体或动物的皮肤、黏膜或呼吸道过敏的染料。目前致敏染料共发现27种.其中分散染料26种.酸性染料1种.分散染料常用于聚酯、聚酰胺和醋酯纤维纯纺或混纺产品染色。

7.重金属的含量:使用金属络合染料是纺织品上重金属的重要来源,而天然植物纤维在生长加工过程中亦可能从受污染土壤或空气中吸收重金属。此外,服装辅件如拉链、纽扣上也可能含有游离的重金属物质。纺织品上残留的过量重金属组分一旦通过皮肤为人体所吸收,将会造成严重的累积毒性。

8.农药残留量:杀虫剂主要存在于天然纤维(棉)中.纺织品上的残留农药一般都结构稳定、难氧化.难分解、毒性大,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后容易累积稳定存在于人体的组织中,也能在肝、肾.心脏等组织中蓄积,干扰体内正常分泌物的合成、释放.代谢等过程。

9.织物燃烧性:大多数纺织品都具有易燃特性,而且现有的纤维材料都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最大限度地接触大气中的氧。因此,服装等纺织品很容易给人们带来燃烧伤害。织物的起燃时间越长就越有利于接触者及时摆脱起燃物品对人体的伤害,并在火场中对人体有短暂的防护作用,可以为人类躲避烧伤和逃生争取更多的时间。

10.抗微生物整理: 抗微生物整理剂是用于纺织品的抗菌防臭、防虫整理的助剂,它们中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毒性,这些整理剂既要满足纺织品自身性能、加工工艺又要满足最终用途.理想的抗微生物整理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弱点。有些抗菌剂对细菌非常有效.但是对真菌类无效,有些正好相反;有的不耐水洗;有的对人与环境有一定的危害等等。因此,根据纺织品的最终用途适当选用抗茵剂是合理的。用于与皮肤接触的纺织品的抗菌剂及其整理产品必须是安全的,对人完全无毒、无刺激,经常使用的产品所采用的抗微生物整理剂还必须是非致敏性的。

11.其他指标:其他纺织产品的安全性还有含氯苯酚.有机氯载体、有害细菌存活量和挥发性物质释放等。 3.2纤检人的责任

基于纺织品有以上诸方面的安全隐患.国家标准保证了纺织品的基本安全性.广大的纺织企业和经销单位积极配合执行有关标准.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健康的纺织品。作为质检人、纤检人,针对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纺织用品的安全隐患,我们应该在确保纺织产品安全性方面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引导生产企业生产符合有关产品标准. 《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及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的产品。一是加大纺织品安全的宣传。应加强环保意识和安全性纺织品生产、消费的宣传,建立专门的,安全性纺织品信息咨询机构.使纺织企业和消费者真正具有环保意识;重视纺织品安全性信息的收集,帮助我国纺织和服装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在纺织品服装领域对有害物质限量的最新要求和认证标准。二是加强对纺织品安全性的研究。纺织工业的生产链包括原料加工、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加工和制品加工等。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除生产工艺不当会过量残余外.有部分是上游原料带来的。因此,我们对纺织品安全

性的研究必须从原料的生产,加工到半制品生产过程有害物质含量指标及检测方法.功能性产品的评价方法及对纺织品可降解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积极为生产企业选择原料和工艺提供技术指导,也为提高最终产品的安全健康性奠定基础。三是开发安全性产品,取得国 际认证。

2.提高检测水平。根据纺织品产品标准及安全标准,完善相应检测手段,学习先进的检测知识,提高检测水平。结合我国国情和当地实情,制定相应的检测依据.或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密切关注国际上相关法规的动态.制定系列与国际接轨的”绿色”纺织品强制性标准, 并使之成为国际认可的标准。国外生态纺织品标准列入考核的内容多,公布的检测方法很少,未公开的检测方法都具有相当的难度。被列入欧洲的纺织品有害物质清单的项目中。我国仍有不少项目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我们应加强对纺织品有害物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我国的纺织产品安全标准也存在着部分现行标准水平相对低于国际标准.技术标准滞后于国际标准;标准的具体内容和项目设置不够详尽,标准涉及产品分类较笼统模糊,专用性

不强等缺陷。所以,还应该不断改进管理标准体系.完善技术标准体系,逐步与国际先进标准体系接轨。

3.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对生产、销售,使用(包括学校.医院.宾馆.餐饮及其他服务行业)纺织品的单位,部门积极宣贯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使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不得出厂出售、在市场流通、供消费者使用;规范市场行为,严防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加强对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的监管:坚持“打击假冒,保护名优”两手抓;积极引导和帮助有关商品进货单位和销售市场建立健全商品质量自律机制的同时.根据群众举报和顾客投诉的热点问题,依法进行查处,为纺织品市场保驾护航。

纺织品安全问题是系统性问题,它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管理及体制问题是我们纤检部门面对的大问题,它需要我们纤检人在国家不断完善纺织品的安全标准保障体系的前提下.对与纤检有关的纺织品进行安全质量监督,确保在执法监督过程对纺织品进行安全质量检查时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标准可执行,给人们一个放心消费.生活的空间。

四、 总结:

纺织品内在质量检验在纺织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织物的色牢度,舒适性,安全性,卫生性方面详细介绍,以帮助相关检验人员更好地了解纺织品的内在质量检验。

五、 参考文献 1、《中国纤检》2010 .12 2、《SICHUAN TEXTILE TECHNOLOGY》2002(6) 3、《四川纺织科技》 4、《纺织物理》于伟东 5、《实验心理学》 6、《毛织物手感评定研究》

7、纪峰,李汝勤,郭永平,冯毅力.纺织学报.织物悬垂性研究的追踪与展

望.2003.24:72-74.

8、张毅.硕士学文论文.天津工业大学.织物起毛起球检测方法研究.2011.


纺织品内在质量检验 - 图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重庆市情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