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1.7.2 活立木总蓄积
全县活立木总蓄积27666100m3。 1.7.3 森林生长量和消耗量
全县森林净生长量1024380m3,2003年森林资源消耗量617910m3。 1.7.4 森林覆盖率
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6.8%。其中,有林地覆盖率63.9%,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覆盖率2.9%。
全县林木绿化率69.1%。其中,有林地覆盖率63.9%,灌木林覆盖率4.8%,四旁树占地折算覆盖率0.4%。
1.8 成果资料
(1)**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
(2)**县森林分布图(1:15万);**县森林按森林类别、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级和事权等级图(1:15万);以乡镇为单位的林相图(1:5万);基本图(1:2.5万);
(3)县、乡(镇)森林资源统计表; (4)小班因子一览表; (5)2×2m县卫星全景影像图;
(6)以上成果电子文档及县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库光盘。
1.9 需要说明的问题
1.9.1 调查方法说明
按照**省林业厅2004年5月编制的《**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
9
第一章 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细则(试行)》、**省林业厅云林林政[2005]146号《**省林业厅关于印发〈思茅市、文山州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补充规定〉的通知》和结合**县实际编制的技术方案的有关要求,利用ASTER卫星影像和SPOT5卫星影像作为工作手图,现地对坡勾绘小班,调查林木的综合因子;再将小班线转绘在计算机中,并用GIS软件求算小班面积。抽样控制样地,以县为总体,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控制全县活立木总体蓄积量;样地调查统一采用角规控制检尺的方法进行。 1.9.2 林地区划系统与林班编号
**县1996年进行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便于查找、比较资源变化状况,林地区划系统沿用上期区划系统。调查的林班网、林班号原则上沿用上期区划的林班网、林班号;但对上期区划不合理或由于行政界线变动的林班作局部调整。由于行政界线变动而影响林班增减的,林班编号按上期顺延或顺减进行编号,如文龙乡的105林班在中山村;文井镇的169、170、171林班在山心村。林班按村委会从北到南、由西向东顺序编号,编完一个村,再编另一个村;小班编号先编林业用地,再编非林业用地。无量山保护区、哀牢山保护区单独区划、编号;**林业局的文龙林场、大湾山林场和五林场统一编号。 1.9.3 资源统计和制图
本县有行政单位13个乡(镇);管理区划单位3个,其中1个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林业局。根据**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第一次会议精神,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和**林业局作乡级对待;**林业局的文龙林场、大湾山林场和五
10
第一章 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林场作村委会对待。由于**林业局下设的三个林场分布在文龙、文井和者后三个乡(镇),且地块十分分散,不单独成图。为此,全县统计单位16个,制图单位15个。
1.9.4 全县各级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和保护区界线
本次调查的县级行政界线由**县民政局提供;县境内的的乡(镇)、村、国有林、责任山、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区、森工局界线均由**县林业局提供。
1.9.5 全县土地总面积
根据**县民政局提供的县级行政界线,利用GIS软件量算面积。所求面积(445730hm2)与县民政局提供的面积(446585hm2)对比精度为1/522,达到规定精度(1/500)要求。所以,本次调查面积以县提供的为准,即为446585hm2。
1.9.6 森林分类经营区划问题
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界线按县林业局提供的为准,比例按2004年省林业厅批准的比例不变,即34.7:65.3。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按《**省**彝族自治县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区划界定图的范围确定,面积为49896.5hm2;地方公益林按《**彝族自治县地方公益林布局规划方案》确定。
1.9.7 “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的林种问题
“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和退耕还林工程的林种原则上按设计林种确定,但营造的经济树种或兼用树种是生态林的,且造林株数达不到生态林株数要求的按经济林确定。
11
第一章 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1.9.8 起源为飞播的问题
**县的飞播造林是指森林采伐后,采取人工促进更新且人工措施达到50%以上的林地。飞播造林地块由当地林业部门提供,龄组、蓄积量计算按天然林标准。
1.9.9 专业调查有关问题
根据**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第一次会议精神,不再提供专业调查报告,但要做能满足编制立地类型表、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表、土壤亚类、下木、草本关系表的补充性调查;森林消耗量直接利用**县2004年编制 “十一五”采伐限额时的调查成果。 1.9.10 关于农地上的森林问题
农地上的森林是指有土地承包证的耕地、轮休地上人工造林或天然更新达到有林地、灌木林地标准的森林。调查时作林地调查记载;统计时作林地统计,计算森林覆盖率;成图时按有林地和灌木林地着色和标示符号。
12
第二章 基本情况
第二章 基本情况
2.1 地理位置及行政隶属
**彝族自治县(下简称**县)位于**省西部,思茅市北部,澜沧江以东、哀牢山以西。地理位臵为东经100°24'—101°15',北纬23°57'—24°50'之间。东与楚雄州的楚雄市、南华县和双柏县接壤,西以澜沧江为界与临沧市的云县隔江相望,南与思茅市的镇沅县毗邻,北与大理州的弥度县、南涧县相邻。南北跨度73km,东西跨度61km。全县土地总面积446585hm2。 **县行政隶属思茅市,辖锦屏、文井、漫湾、大朝山东镇4个镇和安定、文龙、龙街、林街、太忠、景福、曼等、大街、花山9个乡,共有169个村委会, 2345个自然村。
锦屏镇是县委政府所在地,距省城昆明477km,距思茅市279km,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2.2 自然条件
2.2.1 地形地貌
**县地处**高原南段,地势北高南低,呈现由北向南倾斜之势。境内无量山与哀牢山是横断山的余脉。哀牢山与无量山东西对峙,层峦叠嶂,从山顶到山脚,地势随海拔下降逐步变得平缓。境内相对高差较大,无量山最高峰——笔架山顶峰,海拔高达3371m,大朝山东镇的文肖河口与澜沧江汇合处海拔仅有795m,相对高差2576m。县境内群山连绵起伏,整个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倾斜的高原山地。
**县的主要山脉有无量山、哀牢山和打雀山。无量山是澜沧江与川河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