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何谓菩萨。能行一心而无杂行。何谓菩萨。善求法宝。何谓菩萨。善出毁禁犯律之罪。何谓菩萨。能障烦恼。何谓菩萨。善能随顺。入诸大众。何谓菩萨。善开法门。何谓菩萨。先得因力。不失善根。何谓菩萨。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罗蜜。何谓菩萨。能舍禅定。现生欲界。何谓菩萨。于诸佛法。得不退转。何谓菩萨。行于三界。教化众生。使增善根。不断佛性。
尔时世尊。赞虚空藏菩萨言。善哉善哉。能问如来。菩萨之事。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唯然。世尊。愿乐欲闻。领纳听受。
佛告虚空藏菩萨。复有四法。坚固其心。而不疲倦。何等为四。一者于诸众生起大悲心。二者精进不懈。三者信解生死如梦。四者正意思惟佛之智慧。菩萨有此四法。坚固其心。而不疲倦。
复有四法。所言决定。而不中悔。何等为四。一者决定说法了知无我。二者决定说诸生处。无可乐相。三者决定常赞大乘。四者决定说罪福业。不失果报。是名为四。
复有四法。增长善根。何等为四。一者持戒。二者多闻。三者布施。四者出家。是名为四。
菩萨复有四法。无所怖畏。威仪不转。何等为四。一者失利。二者恶名。三者毁辱。四者苦恼。是名为四。
菩萨复有四法。成就白法。何等为四。一者教人令信罪福。二者布施不求果报。三者守护正法。四者以大智慧。教诸菩萨。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能了知。从一地。至于十地。一者久种善根。二者离诸过咎。三者善知方便。四者懃行精进。回向菩提。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知方便。何等为四。一者顺众生意。二者于他功德。起随喜心。三者有罪悔过。四者劝请诸佛。转大法轮。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化众生。何等为四。一者常求利安众生。二者自舍己乐。三者和柔忍辱。四者能除憍慢。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能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何等为四。一者常忆念十方一切诸佛。二者所作功德等。以施之一切众生。常为菩提。三者亲近善知识。四者称扬大乘。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能具一心。而无杂行。何等为四。一者离声闻心。二者离辟支佛心。三者求法无散。四者如所闻法。广为人说。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求法宝。何等为四。一者于大法中。而生宝想。以难得故。二者于大法中。生救药想。疗众生病故。三者于求法中。生财利想。以不失故。四者于大法中。生灭苦相。至涅盘故。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出毁禁烦恼之罪。何等为四。一者得无生法忍。以诸法无来故。二者得无灭忍。以诸法无去故。三者得因缘忍。知诸法因缘生故。四者得住忍。无异心相续故。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障烦恼。何等为四。一者正忆念。二者障诸根。三者能得善法力故。四者独处远离故。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能随顺。入诸大众。何等为四。一者求法不求胜故。二者常生恭敬。心无憍慢。三者唯求法利。不自显现。四者教人善法。不求名利。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开法施。何等为四。一者守护正法。二者自益智慧亦益前人。三者常行善人之法。四者示人垢净清白。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得先因力。不失善根。何等为四。一者见他人阙不以为愚。二者于瞋怒人常修慈心。三者常说诸因缘。四者常念无上菩提。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罗蜜。何等为四。一者常以法施施导与人。二者不说他人毁禁之罪。三者善知摄法。教化众生。四者解达深法。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能舍禅定。现生欲界。何等为四。一者其心柔软。二者能得诸善根力。三者不舍一切众生。四者常能善修智慧方便之力。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于佛法得不退转。何等为四。一者虽受无量生死。不生厌离。二者常能供养无量诸佛。三者修行无量慈心。四者信解无量佛慧。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不断佛性。何等为四。一者为诸众生不退本愿。二者受信施行。三者大欲精进。四者常能深心行于佛道。是名为四。 菩萨摩诃萨游于三界。行种种行。利益众生。常修出世不断佛性。说是大乘四法之时。四万天人皆发三菩提心。二万五千人得无生法忍。四万八千菩萨得达法界忍。善人佛慧。
尔时。佛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言。汝今应当。受持是经。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当何名之。云何奉持。
佛言。此经名为。大通方广。能破魔境。坏外道军。消除烦恼。能
解五欲邪见繋缚。破三界狱。放诸生死。向涅盘舍。润益久涸正因种子。雨大缘因六度法雨。增长众生三乘芽华。成就一乘菩提极果。善男子。汝问经名。我说如是。汝当受持。
尔时。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从过去。无量佛所。无量会处。无量众中。闻种种法。种种事。种种相。种种乘。未曾闻此。希有之法。希有之事。希有之相。希有大乘。我当受持。使不断绝。世尊。如来常住。法僧不灭。三界众生。自生自灭。不见如来。及以法僧。唱言灭度。我等今者。承佛威神。游于三界。顺俗时宜。假唱灭度。世尊。我等今者。于佛灭后。当与八万久远慧法身大士流通此经。使法界众生。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一时成佛。犹不放舍。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灭后。浊恶世中。若有受持读诵。书写经卷。得几所福。
佛言。善男子。若人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珍宝以用布施。不如闻此经名。福胜于彼。复置是事。若人以十千世界。满中珍宝。以用布施。不如有人。摄持经卷。福多于彼。复置是事。若人以十方世界。满中珍宝。以用布施。不如有人。书写大乘方广经典。乃至一字一句。或复一偈。福多于彼。复置是事。虽施无量国珍宝。不如至心。读诵一偈。复置是事。虽施十千世界。满中众生命。不如至心解义一句。为人说一偈之义。福胜于彼。所以者何。财食布施。是世间布施。长养性命。不出世间。大乘法施。长养众生。菩提道根。能续三乘。智慧常命。善男子。读持是经者。本虽恶人。今是善人。本虽苦人。今是乐人。本虽缚人。今是脱人。本虽未度。今是度人。本虽无智。今是论师。本虽有漏。今是无漏。本虽凡行。今是圣行。本虽失道。今入圣道。身虽凡夫。读持
是经。智同圣慧。本虽烦恼。读持是经。共诸佛如来。同有涅盘。 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本是凡行。今是圣行。本是烦恼。读持是经。共诸佛如来。同有涅盘。破戒五逆。诽谤正法。读持是经。断除烦恼。同得涅盘。此义难明。唯愿世尊。当为说之。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善问。我能善答。善男子。一切众生以。不値佛故。邪见犯戒。诽谤正法。若佛在世。终无犯戒。诽谤正法。何以故。譬如长者。唯有一子。爱之甚重。若父在时。日夜教令。事事顺之。其子孝顺。受父教令。都无所犯。若父远行。不时来还。其子忘悟。多有所犯。以不时来。唱言死灭。悲啼(口+睪)哭。复似起逆。愁愦失心。忘父本教。似若不顺。谓如谤法。其父久时。远行来归。而子欢喜。忆父本教。受持不犯。以得见父。信知不死。不名堕逆。捉父本敕。顺教而行。不名诽谤。善男子。长者即是如来。一子者即是一切众生。令者即是教戒。远行者即是余化。不见父故即是唱灭。愁恼故即是障蔽。不持故即是犯戒。唱灭故即是逆罪。迷理故即是诽谤。如来世尊。余化回来。众生见之。即生信心。知佛不灭。佛为说法。还得本心。不名犯戒。以不知灭。不名堕逆。顺教人行。于理得解。不名谤法。 善男子。读持是经者。即能消除无量生死烦恼重恶之罪。闻是经名即得闻佛。见是经者即得见佛。持是经者即持佛身。行是经者即行佛事。说是经者即说佛事。解是经者即解佛义。若行佛事善解佛义。如此之人永无烦恼。何以故。得値是经断除烦恼。
善男子。若八万劫以为一日。以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以此岁数。过百千亿劫。得値一佛。复过是数。得値一佛。此经难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