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效果,立足于整个生态系统。
2、经济学观点 不要求彻底消灭害虫,只要求将害虫数量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净活动收益=挽救资源的价值-活动费用。
3、容忍哲学 允许一定数量的害虫存在。强调各种防治措施的协调,强调自然控制因子,特别注意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力求少用或不用农药,不造成环境污染。 IPM的局限性:
(1)综合管理着重强调多种防治措施的综合应用,包括生物的、化学的及经营管理措施,对如何提高系统本身的自我调控能力强调不够,主要是考虑害虫发生时如何防治,而不是强调如何使其不发生或少发生.
(2)综合管理中的经济阈值是基于害虫发生危害引起经济损失时的虫口密度,没有考虑害虫的发生趋势,相当于火燃起来了才救火,而不是消灭每一个火星.
(3)综合管理中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着重压低虫口密度于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没有考虑这些措施的长期作用,没有把每一个措施都作为增加系统稳定性的一个因子,所以出现年年防治,年年有虫灾的现象.一些生物剂或天敌被当成农药一样使用,Tshernyshev(1995)认为大量释放天敌,对系统稳定性是有害的。 IPM与TPM的区别在于:
⒈TPM主要针对卫生害虫,也针对少数危害严重的大害虫,如光肩星天牛,杨干象。对多数农林害虫实行IPM。⒉对化学防治的态度。都反对单纯使用化学农药,TPM主张化学防治为主,辅以不育技术;IPM则考虑尽量避免使用化学防治。⒊对生物防治的态度。IPM强调自然控制,生物防治助增自然控制。TPM不反对生物防治,但怀疑态度。⒋费用和收益上,TPM更注重长期效益,IPM多考虑短期效益。⒌TPM注重消灭技术,,而IPM着重于生态学原则。
其他害虫控制策略有:害虫综合防治(IPC)、有害生物生态管理(EPM)、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SPMF)、
2、在林木和果树上吸食类叶部害虫有哪几类?如何防治这些害虫?(14分) 美国白蛾防治方法:
1.加强监测,加强检疫。对来自疫区或疫情发生区的木材、苗木、鲜果以及包装箱填充物
和交通工具等必须严格检疫。
2、幼虫尚未分散及卵和蛹,剪去受害枝烧毁;可施用40%辛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4000倍液喷杀幼虫。对带虫原木等可采用56%磷化铝片剂或溴甲烷熏蒸处理,用药量分别为15g/m3和20g/m3,熏蒸72h和24h。
3、生物防治。利用白蛾周氏啮小峰防止美国白蛾。白蛾周氏啮小峰(Chouioia cunea Yang)1980年发现,1989年发表,寄予美国白蛾蛹。体长1mm,繁殖力高(每♀产卵680粒),出峰量高(每个寄生蛹出峰最高可达365头),♀:♂=45~96:1。寄生力强(可以咬破寄主化蛹的薄茧而达到虫体产卵)的特点,几乎具有优良寄生蜂所有的优点。一般1头雌蜂可寄生消灭1头美国白蛾,找到了较好的替代寄主。 除保护利用天敌外,可用苏云金杆菌防治。 尺蛾类防治方法:
1、以蛹越冬,可人工挖蛹、采摘卵块,利用成虫飞翔力不强,在寄主干部潜伏的特点捕杀成虫。 2、灯诱成虫。
3、利用幼虫下树化蛹越冬及成虫羽化上树习性,涂毒环阻杀或干基绑草或塑料薄膜诱集成虫产卵和幼虫,集中杀灭
4、幼虫危害期药剂防治。对一年代数多的昆虫应抓住第一、二代的防治,降低虫口基数。幼虫期药剂防治应在3龄分散之前,喷洒50%杀螟松乳油、80%敌敌畏乳油、90%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50%亚胺硫磷乳油1000-2000X ,均有良好的效果 松毛虫类防治方法: 1、改善松林环境,综合防治
2、天敌的保护和利用:保护杜鹃、大山雀等鸟类和蜘蛛;松毛虫黑卵蜂、松毛虫赤眼蜂均为卵期寄生蜂,可人工繁殖和散放。BT、白僵菌、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有些已商品化生产,用于大面积防治
3、物理和人工防治:灯诱成虫;人工摘卵、捕虫、采茧;在树干胸高处捆塑料薄膜阻止越冬幼虫上树
4、化学防治: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常量或超低量喷雾,1-2ml/亩,20%灭幼脲1号胶悬剂,25-50克/公顷,效果达 80%以上,残效期长。
毒蛾类防治方法:
1、灯诱成虫,舞毒蛾秋冬季节刮除卵块
2、杨毒蛾和舞毒蛾幼虫有白天下树、晚上上树习性,干基部涂毒环毒杀幼虫,或树干上束草诱杀幼虫,并集中烧毁
3、药剂防治:幼虫3龄以前用常规性药剂集中杀灭。对杨、柳毒蛾越冬幼虫可用60%甲胺磷乳油、25%茂果乳油等1000X毒杀。
4、生物防治:保护食虫鸟类、寄生蜂、蝇,并使用BT、青虫菌等生物制剂
森林昆虫学试卷库(二)
一 解释名词:(21分,每题3分)
寡食性;补充营养;性二型;趋化性;复寄生;再猖獗;孤雌生殖 二 简述:(24分,每题8分)
1 何为生物防治?包括哪些方面?其优缺点是什么? 2 试绘蝗虫内部消化系统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3 何谓植物检疫?说明其重要意义。确定检疫对象的依据是什么? 三、指出下列害虫的分类地位(目、科)、世代情况、越冬虫态、越冬场所、为害虫态。(18分)
春尺蠖;山楂叶螨;华北蝼蛄;舟形毛虫;白杨叶甲;桑天牛。 四 分析题(12分)
在害虫防治中,单纯依靠化学防治会产生哪些问题?为了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如何治理森林害虫? 五 论述题(25分)
1 我国都有哪些省份发生了美国白蛾灾害?根据此虫的发生规律,设计综合治理方案。(13分)
2 我国林木蛀干害虫包括哪些类?以危害较严重的一种为例,说明如何治理此类害虫。(12分)
森林昆虫学试卷库(二)答案
一 解释名词
寡食性:能食一科内或近缘科的多种植物。
补充营养:有的昆虫幼虫期生殖腺已成熟,羽化后即交配产卵。有的成虫期须取食,生殖腺才能成熟。这种成虫取食现象称补充营养。
性二型:指两性成虫在第一性征以外的形态上,甚至在生活习性上的差异,包括体型、构造、色泽等方面的不同。
趋化性:昆虫对一些化学物质的刺激所表现出的反应。 复寄生:同一寄主寄生两种以上寄生物。
再猖獗:由于大量使用农药杀伤天敌,造成害虫再猖獗,或杀伤次要害虫天敌而使其变为主要害虫。
孤雌生殖:不经两性交配即产生新个体。 二 简述
1 何为生物防治?包括哪些方面?其优缺点是什么?
生物防治法是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以防治害虫的方法。如:以虫治虫,以微生物治虫,以鸟治虫,以其他动物或植物来治虫等。
优点:对人畜植物安全,没有污染,不会引起害虫的再猖獗和抗性,对一些害虫的发生有效的抑制作用。
缺点:成本较高,效果缓慢,有一定局限性。 2 试绘蝗虫内部消化系统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3 何谓植物检疫?说明其重要意义。确定检疫对象的依据是什么?
也称法规防治。就是根据国家法律,设立专门机构,采用各种检疫及其它措施,严禁危害性病虫的输入,传出和传播,严格封锁和就地消灭新发现的新害虫和病害。
如我国的苹果棉蚜,葡萄根瘤蚜,梨园蚧,桃小食心虫等都是从日本传入的,棉铃虫是从美国传入的,美国白蛾是从朝鲜传入的。
根据:(1)是否有人为传带的可能;(2)本地区是否有该虫的分布,或者是否具备适于该虫分布的自然条件;(3)危险性病虫害的危害性质及防治的难易程度;(4)根据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要求。
三、说明下列害虫的分类地位、世代、越冬虫态、越冬场所、为害虫态。
目 科 世代 越冬虫态 越冬场所 为害虫态 春尺蠖 磷翅目 尺蛾 1年1代 蛹 土壤 幼虫 山楂叶螨 蜱翅目 叶螨 1年7-10 成螨、若螨 树皮 成、幼螨 华北蝼蛄 直翅目 蝼蛄 3年1代 成、若虫 土壤 成、若虫 舟形毛虫 鳞翅目 舟蛾科 1年1代 蛹 土壤 幼虫 白杨叶甲 鞘翅目 叶甲 1年4代 成虫 土壤 成、幼虫 桑天牛 鞘翅目 天牛 2或3年1代 幼虫 树干 成、幼虫 四 分析题
在害虫防治中,单纯依靠化学防治会产生哪些问题?为了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如何治理森林害虫?
在害虫防治中,单纯依靠化学防治,引起抗性,残毒,再猖獗和环境污染。 要治理好森林害虫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系统生态学研究 针对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研究害虫的自然控制机制,系统稳定性与多样性的关系,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子等。
(2)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机制 从生物学,行为学,生态学等不同方面研究天敌与害虫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类型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什么样的天敌才能在害虫爆发的初期起作用,天敌释放的最佳方式,最佳时间,最佳数量等。
(3) 防治指标研究 研究系统失去平衡的临界点及其确定方法和指标。
(4) 生态管理信息系统及预测系统研究 研究适用于生态管理需要的信息系统和预测系统,以便随时对系统的动态进行监测和预测。
(5)生态管理技术研究 在系统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人工生态系统设计,并研究能增加系统稳定性和降低害虫增长率的经营管理措施。 五 论述
1 我国都有哪些省份发生了美国白蛾灾害?根据此虫的发生规律,设计综合治理方案。 我国国内分布:天津市,辽宁,河北,山东,上海市,陕西,北京。
发生规律:我国1年2代,结茧化蛹越冬。5月羽化。成虫夜间活动,产卵于叶背,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