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计算的印刷信息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3)

2019-03-16 14:09

3.1.1.10 服务化

云计算的服务化包括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 -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简称SaaS,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的成熟,而在21世纪开始兴起的一种完全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著名的SaaS供应商salesforce公司提出的SaaS 并运用于CRM行业,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SaaS供应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服务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服务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服务商提供的服务。用户不用再购买软件,而改用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且无需对软件进行维护,服务提供商会全权管理和维护软件,软件厂商在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应用的同时,也提供软件的离线操作和本地数据存储,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购的软件和服务。对于许多小型企业来说,SaaS是采用先进技术的最好途径,它消除了企业购买、构建和维护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需要。SaaS之中的软件“Software”本质上是指应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严格上来说SaaS应该叫做AaaS(Application as a Service)或者BaaS(Business as a Service),这是因为SaaS出现的时候,系统软件和平台软件还不能也还没有作为服务来提供。

随着SOA、联合身份管理技术(Federated Identity Management)以及托管集成技术的发展,IT资源的物理位置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Internet基础设施正使企业内外的界面模糊起来。对企业来说,如何使软件与硬件技术的发展更快速、方便地应用于企业,快速实现企业不断变化的业务流程,快速集成与展现不同来源的业务数据,成为了当前企业应用IT技术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往那种从新购买软件硬件,从头建设的方式,从需求分析、选型、设计、开发、实施、测试到上限需要,大多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时间,除了投资高、见效慢以外,风险还很大,往往是项目刚完成,业务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修改。

因此,企业需要利用SaaS软件服务模式实现降低投资、迅速见效、按需扩展、管理成本低的管理应用,无需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硬件、软件、集成实施服务,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实现企业信息化,可以通过复杂性和费用大大降低的浏览器获得套装软件的大部分功能。

对企业用户来说,SaaS的优势在于:

从技术方面来看,企业无需再配备IT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又能得到最新的技术应用,满足企业对信息管理的需求,降低了公司管理的复杂性与成本。 从投资回报率来看:相对于而传统管理软件通常是买家需要一次支付一笔可观的费用才能正式启动来说,企业只以相对低廉的“月费/年费”方式投资就可以开始使用SaaS软件服务,不用一次性投资到位,不占用过多的营运资金,从而缓解企业资金不足的压力,并且不用考虑成本折旧问题,还能及时获得最新硬件平台及最佳解决方案。当企业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使用该种应用功能时,也不会面临

大量已购置的设备、软件、人员的处理问题。

从用户使用的角度看,SaaS供应商是按照客户所租用的软件模块与用户数量来进行收费的,因此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按需订购软件应用服务模块,按照公司规模订购用户许可,所订购的模块与用户数量的多少,完全可以随着企业经营发展、规模变化等情况随时调整,真正做到既需即用。

从软件操作的角度看,只要能连上互联网,企业员工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软件应用提供的管理功能,提高了管理效率,方便了企业更好地拓展业务。

从维护和管理方面来看,由于企业采取租用的方式来进行业务管理,不需要专门的维护和管理人员,也不需要为维护和管理人员支付额外费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企业在人力、财力上的压力,使其能够集中资金对核心业务进行有效的运营。 在客户通过SaaS软件服务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对于软件厂商而言就变成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因为以前那些因为无法承担软件许可费用或者是没有能力配置专业人员的用户,都变成了潜在的客户。同时,软件服务化模式还可以帮助厂商增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降低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加快产品或服务进入市场的节奏,有效降低营销成本,改变自身的收入模式,改善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软件服务化(SaaS)无论是对客户还是对厂商而言,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6】

将会给客户和厂商之间带来双赢的大好局面。

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a-Service,简称PaaS,是云计算一种重要的服务模式,其核心是将计算环境和应用程序的运行平台作为一项服务进行提供。PaaS的实现方式是将中间件平台、及其组件和运行环境进行封装。 例如,如果客户拥有Java应用程序,或者个性化的一个应用需要电子地图组件,传统上必须购买和配置服务器硬件和操作系统,以及应用服务器软件和电子地图组件等,还必须购买Oracle数据库等系统软件,才能提供一个综合的计算平台,其应用软件才能够运行。而现在,云计算就可以提供客户一个应用运行的平台,而客户无须关心平台的配置硬件环境和软件系统,只要部署到PaaS之中的平台实例或者电子地图的接口上(WebService)就可以按照租用的方式来运行系统了。

基础设施即服务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简称 IaaS是将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在操作系统层面将计算基础设施(CPU/内存和存储/操作系统)等以出租的方式在虚拟网络VPN下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模式。

3.1.2印刷业中云计算的应用

前不久,惠普公司研发出一种全新的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印刷解决方案,首次实现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将网络信息传输到印刷设备并将所需内容印刷出来的功能。仅需99美元,用户就能通过智能手机、iPad、上网本等任何能连接网络的设备实现印刷。这无疑加速了印刷业的发展速度,成为云计算与印刷业结合的优秀案例。

国内著名印刷解决方案制造商方正电子也于近日推出基于云计算的方正虹云色彩管理网络服务平台,此平台具备强大地数据计算、数据存储和管理的能力,能够为众多的印刷企业提供及时快捷的应用服务,从而为印刷企业找到了一条快

速、高效、安全的色彩管理之路,为印刷企业的发展带来持续地动力。

尽管目前云计算在想法、设计、软硬件水平和相关技术等方面并不完善,但云计算的加入的确从某些方面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希望此能带领印刷业走上更美好的前程。

云计算软件能提升企业内外管理效力。市场的竞争,资金的流通,使得信息越来越重要,信息已经成为人力、物力、财力以外的第四资源。现代设计印刷企业的管理可以包括:销售管理、供应管理、库存管理、物料需求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事与工资管理、设备综合管理、信息管理、客户资源管理等内容。因此,如何来管理设计印刷企业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各种设计印刷行业的最紧迫的问题,采用一套设计印刷管理软件来管理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所追求的经营目标均可以永两句话来说明:最佳的客户服务水平,最少的投入和最高的产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对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充分地利用,即对资源进行计划和控制,这些资源利用得好与坏,直接影响企业得经营效益。

目前,国内外已推出了多种设计印刷管理系统,以高度集成性、实用性、方便性、可扩展性和稳定性,克服了设计印刷行业的软助。

不可否认,管理软件对与设计印刷行业作为传统轻工业和辅助性制造业门类的产品显得过于沉寂了;至少目前对于国内大多数设计印刷企业而言,还是相当陌生的。管理系统的实施渗透到印刷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带去了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对企业业务处理流程不断趋于合理化,给设计印刷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 技术路线

4.1 资源整合

云计算资源的管理模式上采用池化的办法,把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按照不同的标准组织成不同的资源池。通过资源池的管理模式,云计算管理员无需去考虑具体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配置。在一个资源池内,通常可以包括服务器、存储空间、网络端口等,这样,在一个资源池中我们就可以为某一个应用系统提供它所需要的所有计算资源。通过云计算的自动化功能,云计算的管理员可以方便、快速的在资源池中定制化的选择应用系统需要的计算资源数目。在云平台里对于业务应用资源的分配,主要看业务的应用类型,比如单一业务运行,占用资源比较大的时候,像数据库系统。可以采用多路服务器为该单一业务进行服务,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对于资源占据不大的业务,则可以选用高端服务器进行资源整合,将其划入同一资源池为业务进行服务。

(1)计算资源:单台物理服务器的计算能力最大化,以便于进行资源池资源动态分配,有别于传统的部门级和企业级服务器,建议选择性能更加强劲的多路平台。

(2)存储资源:统一SAN存储系统:成熟的SAN网络技术,使用存储虚拟化技术进行不同SAN协议和网络的融合,采用存储虚拟化引擎,最终向云计算平台

提供统一的数据存放接口。适合于对于海量数据存放的性能和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区域卫生业务应用系统。

分布式存储系统:适合海量存储业务需要。印刷信息云计算平台建设完成之后,对于数据存放的容量有很高要求,因此,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可以具备很好的容量扩展性、大并发处理能力和网络大吞吐量。分布式存储系统通过将数据IO分配给多个IO节点并行执行,从而大大提升整体的数据吞吐容量。所需磁盘阵列提供IP、FC、IB等多种主机接口,主机带宽最大可达512GB/s,提供PB级海量存储空间。适合于对数据存放的容量和并发、吞吐有较高要求的印刷业务应用系统。

4.2 云计算的虚拟化

虚拟化即基础设施的虚拟化(Virtualization),核心是传统已经成熟的集群技术和分区技术的结合。集群计算(Cluster Computing)是将多台服务器虚拟为一台服务器的技术,目的是提高计算能力和提升设备的容错、实现负载均衡。集群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等系统软件平台。而分区计算(Partition Computing)是大型主机和UNIX小型机上一种成熟的技术,就是将一台服务器虚拟为多台服务器,每个虚拟单元叫一个分区,各分区之间是相互隔离的,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只不过,现在低端的INTEL架构的PC服务器也支持虚拟化而已。虚拟化目前还包括网络虚拟化(VPN)和存储虚拟化(SAN/NAS)等技术,与服务器虚拟化一起,构建为一个完整的计算资源虚拟化环境,在虚拟化管理系统的控制下,实现动态的可配置的智能系统。

目前,虚拟化已经成为云计算服务商提供“按需服务”的关键技术手段,包括基础网络架构、存储资源、计算资源以及应用资源都已经在支持虚拟化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只有基于这种虚拟化技术,才可能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存储计算及应用资源的合理分配,并利用虚拟化实例间的逻辑隔离实现不同用户之间的数据安全。安全无论是作为基础的网络架构,还是基于安全即服务的理念,都需要支持虚拟化,这样才能实现端到端的虚拟化计算。

从网络基础架构的角度(如状态防火墙的安全隔离和访问控制),需要考虑支持虚拟化的防火墙.不同用户可以基于VLAN等映射到不同的虚拟化实例中,每个虚拟化实例具备独立的安全控制策略,以及独立的管理职能。从安全即服务的角度,云计算服务商联合内容安全提供商提供类似防病毒和反垃圾邮件等服务,也必须考虑配合VMware,等中间件实现操作系统层面的虚拟化实例,同一服务器运行多个相互独立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每个用户的保密数据在进行防病毒和反垃圾邮件检查的时候.数据不能被其他虚拟化系统引擎所访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

当前,软件产业内的行业发展趋势十分明显,一种新的软件提供方式,即软件即需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简称SaaS)的软件提供方式,将迅速发展成为企业软件领域、特别是中小企业应用领域的主流方式。 SaaS的出现,使软件的交付模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客户购买的是服务,而不是以前的软件产品。在销售模式方面,用户不用再购买License,只需租用对应的功能服务,客户没有必要为同一个功能购买多个License,让企业的拥有成本降到最低。SaaS的这种租用模式可以使整个企业信息化的门槛降到最低,让那些高不可攀的信息化应用成为可能,并切实了解到信息化的好处和作用,使信息化的普及成为可能。

4.2.1 ISV在SaaS转型中的技术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把软件作为一种服务,通过internet来提供给最终用户正在逐渐成为软件行业的发展潮流。

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企业再也不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和精力来维护复杂的IT系统,而是把这些都外包给专业的软件公司,然后通过购买相应的服务来获取IT支持。在这种高度的分工中,企业摆脱了IT技术的烦恼,专心于业务的发展,而专业的软件公司则专注于企业业务需求的分析和相应的IT支持。 在这种新的运营模式下,传统的独立软件供应商(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简称ISV)分发、部署软件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为了应对这种变化,ISV必须在软件架构上改变思路。

SaaS模式与传统软件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互联网和多租户,因此ISV最大的挑战也来自这两个方面,ISV必须应对把软件搬到互联网上以及单实例、多租户模式所产生的种种问题。

4.2.2 SaaS生态链

SaaS模式下,不仅企业和IT公司的分工更加明确,IT系统内部也会进行高度的分化。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在SaaS潮流下,未来的软件服务业会形成一个更加紧密的生态链。在这个生态链上,各个角色分工高度明确,他们互相支持,互相依赖,紧密合作,共同向企业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

对于这个生态系统,微软的描述如图1所示。“最底层的‘Classic’Hosters提供底层的物理支持,例如机房、设备、带宽等;‘SaaS’Hosters则解决账户的结算,对ISV进行管理等运营支撑问题;中间的ISV则面向最终用户,提供相应的SaaS服务。”微软开发平台合作部经理吴这样解释这个生态系统。作为微软在中国研究SaaS技术的主要力量,吴所在的开发平台合作部一直致力于研究SaaS技术,并对微软的SaaS业务合作者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进一步的分工合作,平台运营商承担起了软件在线运营的一系列艰巨的任务,提供服务性能和可靠性的保证,解决带宽、存储、运营的基础支撑,而这些都是高技术含量,高成本投入的。而ISV则可以在现成的运营平台上进行架构,这样就可以抛开那些面向互联网、面向服务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SLA的承诺,安全性和带宽、服务器等),专注于单纯的应用开发和客户需求的满足。

在微软描述的SaaS生态系统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在面向最终用户的中间层存在着两种角色,一种是ISV,一种是集成商(Aggregators),集成商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现有ISV提供的SaaS应用的集成上,从而形成新的服务。

4.2.3 ISV的技术挑战

单实例、多租户模型可以说是SaaS应用的本质特点,通过这样的模型,供应商实现了低费用,规模效应的商业模式。但是这就要求供应商能够承担多租户带来的挑战,一方面是多租户同时使用时的承载,另一方面还必须满足多租户不同的个性化需求。


基于云计算的印刷信息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六下第一单元 负数 - 图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