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钉。操作阀门要缓慢,停用时增压阀门要关严。充装排设两处防静电接地点,并与厂区接地干线可靠连接。
3.3.5氧气瓶安全对策措施
1、氧气瓶的检验
氧气瓶入厂须带有质量检验合格证。氧气瓶必须每三年定期检验一次,有怀疑时及时检验;阀门修理时要严格去油;垫片、垫圈要用规定的材质,不得改用未经安全试验的材料;充氧软管必须用铜合金或不锈钢,不准用橡胶 软管;充氧用的灭火器药剂不得含油。氧气瓶用肥皂水检验。
2、氧气瓶的充装
1)充装管理人员和充装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严格遵守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
2)氧气瓶设置充装超压报警装置,保证氧气瓶充装达到折合20℃时的压力,不准超过氧气瓶允许的工作压力;
3)压力表、安全阀定期校对,保持灵敏准确; 4)使用后的瓶内,必须留有0. 5MPa以上的剩余压力;
5)氧气瓶的充气速度不得大于6m/s,且充装时间不少于30min。开关阀缓慢进行,充填场各部均禁油,严禁烟火;
6)氧气充装台所用工具、接头、阀门采用铜质材料; 7)充装时所用密封材料由不燃和不产生火花材料制作; 8)严禁在压力下修理或拧动氧气瓶的零部件;
9)充装间或氧气瓶着火时,必须立即切断氧气的来源,积极组织抢救,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10)充装间的地面设置为平整、耐磨、防滑地面。
3、氧气瓶的使用
1)开、闭氧气瓶时,人员站在侧面,使用适当的工具慢开、慢闭; 2)瓶嘴、瓶身严禁沾染油脂,如果操作人员手上、衣服或所用有工具上沾有油脂时,禁止接触氧气瓶;
3)在使用中发生故障时,立即停止使用,标明故障,送供应部门修理。冬季使用中发现瓶阀冻结时严禁明火烤,应用开水解冻。
4、氧气瓶存放
本项目氧气瓶口均装设两个防震圈以防震动和撞击,氧气瓶上配有安全帽。氧气瓶竖立放置,并且设有栏杆和防倒链防止跌倒。
空瓶和实瓶存放区设置为和充装间相邻,其面向充装间的墙为240mm的钢筋混凝土防护墙。氧气瓶存放区房间的门窗向外开,地面平整不滑。温度维持在35℃以下。在明显处设置“禁止动火”的标志。氧气瓶堆放区20米内,禁止堆放任何易燃物和进行明火作业。
5、氧气瓶的运输
1)氧气瓶搬运中要将其戴好安全帽、防震圈,轻装、轻放防止震动,严禁抛、滑、滚、碰,不准一个人用肩扛;运输工具设置安全标志,氧气瓶必须可靠固定,瓶头部朝向一方。夏天运输,必须做好防曝晒措施。
2)氧气瓶和易燃品、油脂或带油污的物品,不得同车运输。
3)运输氧气瓶的车辆,必须具备相关部门核准的必备条件,车上严禁烟火。
3.3.6电气系统安全对策措施
1、氧气充装站和液氧罐区按22区火灾危险场所进行电气安装,电机、电气、仪表采用IP55防护等级,照明电器灯具、配电装置、接线盒采用IP5X
防护等级。
2、灯具采用BAD56型隔爆型防爆灯。风扇采用CBF400型隔爆型排风扇,带增安型电机接线盒。
3、电缆接头及电缆沟内电缆涂阻火涂料。电缆沟保持通风良好。 4、生产区、配电间等场所设置应急照明灯具,应急时间设为30分钟。 5、电气线路靠建筑物墙外敷设,采用非铠装电力电缆或钢管配线眀敷。敷设电气设备的沟道、电缆或钢管、在穿过不同区域之间墙或楼板外的孔洞,采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封堵。
6、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可靠接地,接地干线设有不小于两处与接地体连接。
7、各种电气开关等设置漏电保护装置。电机、风扇设置过载、缺相等保护装置。
8、配电室按照防止火灾、防止洪涝、防止漏雨、防止风雪和小动物进入等五防措施设置,并保持良好通风。
9、各电气设备设置单独的配电柜或分路开关,以利于故障、清理、维修时断开电源,保障安全。
3.3.7建筑及储罐防雷措施
本建设项目的充装间确定为第二类防雷建筑,设计采用避雷带的方式防直击雷,避雷带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避雷引下线采用构造柱内四对角主筋(直径Φ10mm),引下线上与避雷带焊接,下与接地扁钢连通,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为10Ω。建筑中电气设备的接地保护方式采用TN-S接地保护方式,设备上的电机利用专用PE线作保护接地线。采用4mm×50mm热镀锌扁钢做水平接地体,水平接地体距外墙3m,埋深0.8m。采用L50mm×50mm×5mm热镀锌角钢作接地极,接地极水平间
距应不小于5m。防雷防静电及电气保护接地均连成一体,组成接地网,接地电阻设计为4Ω。所有防雷及接地构件均应热镀锌,焊接处须防腐处理。液氧采用储槽直接接地进行防雷。
3.3.8建筑防火、防爆措施
工程各建、构筑物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氧气站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各建筑物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设安全疏散门。工程存在火灾隐患的场所主要的液氧贮槽区、充装间及配电间等,按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充装间、液氧贮槽区为乙类,配电间为丁类。
充装站设有5-6m环形道路,可确保消防车辆畅通无阻。工程沿环形道路设DN150环状消防管网,设置2处室外消火栓,2处室内消火栓。室内消防水量10L/s,室外消防水量15L/s。
氧气站厂房火灾为C类,液氧罐区为B类。充装车间内设置一套火灾自动报警装置,设置6个MF/B8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配电间设置感烟探测器和适量手动报警按钮,设置2个MT/2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设置风机通风、降温。
另外严格控制管道中的氧气流速,所有过氧部件必须除锈脱脂,进行彻底清洗。电缆涂防火涂料,局部采用阻燃、不燃电缆及桥架,电缆通向配电室的孔洞采用防火堵料封堵。
充装间与实瓶间、空瓶间设置耐火时间为2h的非燃烧体隔离墙和丙级防火门。充装车间设置“丁”字形钢筋混凝土防爆墙,墙高2.5m,厚240mm,防护墙深入充装平台下500mm。
3.3.9劳动安全卫生方面对策措施
1、排放液氧时,操作人员须穿戴好防护用品。操作时站在阀门的侧面,避免被液氧低温液体冻伤。
2、厂房通风设计符合《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1997的要求。
3、定期用260型便携式可燃气体及氧气报警仪监测充装车间等场所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严格执行安全卫生制度。
3.3.10安全管理方面对策措施
1、进入氧气区域人员严禁携带火种。若氧气区域的设备检修需动火前,必须化验动火设备内部及周围大气中的氧含量≤23%,并按规定办理“动火许可证”后,方能动火。
2、开、关氧气阀门时,缓慢进行,且操作人员必须站在阀门的侧面。 3、更换与氧气接触的设备零部件、管道和仪表前,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三氯乙烯脱脂处理。
4、新建氧气管道、容器和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特别是脱脂,焊缝拍片检查,内壁机械杂质清除等环节要严格把关,符合标准,投用前应按规定办理相关安全验收手续。
5、低温液氧有冻伤的危险,接触低温液氧时,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大头鞋及布手套等防护用品。
6、低温液氧不能随地排放,避免发生人身、设备冻坏或发生其他事故。
3.3.11其他方面对策措施
1、厂区按《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的规定设置应急疏散等安全指示标志,做到醒目清楚。
2、防机械伤害:对于裸露的设备转动部分设安全防护网罩等防护措施。空瓶区、实瓶区设置防护围栏。
3、凡从事人力搬运货物的工种,遵守国家有关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