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慈诚罗珠堪布 - 图文(6)

2019-03-22 13:58

因缘、有了因果的关系,才能产生。虽然在不观察的情况下,我们都承认因果关系,连目不识丁的农夫,也知道稻种播下去以后,就会生出稻芽,但这些都是未经观察的结论。通过前面三番五次的分析,我们都已经知道,无论怎样分析思维,最终都找不到一个合理的因果关系。

不到”,而应当是发现根本没有因果关系。以前我也说了,“找不到”和“找到空性”

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有误会。如果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就等于是没有因果了。既然没有因果,那又怎样产生呢?如果没有因都可以产生,那随时随地都可以无缘无故地产生,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一切万法是不可能产生的。既然不生,也就不可能灭,所以说“不生不灭。” 烦恼和罪业也不存在,所以说“不垢”;

呢?清净和污垢,是相对的东西,既然没有污垢,就没有清净,所

以说“不净”。

业也不会减少。

业也就减少了。其实,所谓世俗谛的意思,也就是幻觉。在幻觉当中,不空、有相、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但是,除了空性以外,没有相、没有生、没有灭、没有垢、没有净、没有增、没有减,这叫做现空双运。

前面分析抉择了五蕴的空性,下面接着讲空性的本体。

是普通的单空,也即用中观的逻辑推理方式,对色、受、想、行、识分别进行分析思维,从而抉择为单纯的空性;第二种,就是远离一切执着、戏论,远离一切物质、精神之分别的空性。

中无色,无受想行识”,因为远离了一切戏论,所以空性的本体既没有色,也没有受、想、行、识。 俗”,也就是指虚幻;而“谛”字,又表示真实。这种“虚幻的真实”表示什么呢?这就表示,虽然从物质本体的角度

来说是虚幻的,但从凡夫的角度而言,却是真实不虚,而不是虚幻的。

在因缘和合的时候,对境与执着合在一起,就会产生一些实为虚假,却仿佛真实的作用。然而,这一切都只能在虚幻、无明的状态下存在。当我们还被无明统治的时候,才会产生这些现象。在我们脱离了虚幻世界以后,一切都是空性。在空性当中,根本就没有什么色、受、想、行、识。

山或者一条河等等,但实际上却只是由一些红、黄、绿等颜色的荧光点所组成的而已,除了这些光点以外,并没有什么人、山、水等等。

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会切身地感觉到佛陀所说的这一切。 况下留下的呢?在平时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当修行人的内证力量非常强大的时候,外境就会被看得很淡,当外境淡化到一定程度之际,修行人就会有一些感受:我可以随随便便地穿过这堵墙壁,可以轻轻松松地从这栋高楼上跳下去却安然无恙,可以被火烧、被水淹而不会有任何痛苦??

但如果知道自己在做梦,则

即使从梦中的十楼跳下去,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但如果不知道自己在做梦,那么从梦中的十楼跳下去,就很有可能会梦见自己摔得双腿残废,甚至粉身碎骨、一命呜呼??

重要的条件,就是在这个人的心里,绝对不能有任何“我能不能在这个石头上留下脚印”的分别念,一旦产生这样的怀疑,这种念头就会覆盖空性的境界,这样一来,即使是再伟大的高僧大德,踩在岩石上,也只会像普通人一样,而

不可能留下什么脚印。

部分是真实的,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些人为的“手印”、

“脚印”,或者牵强附会地将一些山洞中自然形成的图形,误认为是某些神迹的可能。很多去过溶洞的人都看到过,有些看起来像是佛像的石头,实际上却是洞中岩石上长期滴水,水中的石灰质所形成的石笋、石钟乳,所以,任何事物都既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有智慧的人应该能分清其中的真假虚实。 境为虚幻的有力旁证。

虎之力,我们现在也不可能穿过这堵墙壁。

再比如,我们都知道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空性的,但如果我们用手去摸带电的电线,就肯定会有触电的感觉。 的修行力量,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还是坚固不变的,所以我们就没有办法去改变它;修行人不但知道了这些道理,而且他们的修行也十分到位了,因而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外境,改变一切。

呢?

人也可以看得见,就像前面所说的手印、脚印等等。在这些证悟者的境界当中,世界的确是虚幻的,像做梦一样,他们对外境也不会有什么执着,因而可以随意改变。

为这一切都是荒诞不经的牛皮,但

即使是现在的一个小学生,都知道这些是真实无疑的,因为这些科技成果,已经普遍被我们的日常生活所利用。 讲量子力学、高能物理、现代科技一样,很难理解,即使翻来覆去地用中观的逻辑思维方法去推理半天,他也是将信将疑。但在他们自己通过修行开悟了以后,就谁也不会否认确凿无疑的事实了,因为他们自己已经亲身体悟到这一切了。

等等:

根、耳根的概念,下面介绍鼻根、舌根和身根: 舌头里面有了味蕾等属于舌根的东西,才能感觉到味道,而身体的其他部位,则不能尝到味道。

根”呢?意根没有一个物质的结构。虽然个别的小乘经典认为心脏是意根,但这只是不究竟的说法;现在很多人认为,大脑是意识的来源,其实也不是。到现在为止,即使是医学或者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也不能证明意识是怎样产生于大脑的。现在所知道的,就是大脑的某一个部分在受到破坏之后,就会发生神经错乱、身体的某个部分没有知觉等等之类的问题,所以大家就猜测,意识与大脑有一定的关系,意识可能是从大脑当中产生的。

维和感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大脑是意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虽然实际上是意识本身在感受,但是却要通过大脑,通过眼、耳、鼻、舌、身,才能够感觉到。密宗与藏医都认为,我们的肉眼要看到东西,耳朵要提到声音,就是需要大脑,但大脑本身,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也会不理想。这就像计算机里面缺少了一个软件,就无法完成相应的工作;就像汽车的某个重要零件损坏,也就会出现故障而无法正常行驶一样。意识是依靠肉体来工作的,肉体的每个部位,都有自己的功能,像机器的零部件一样,如果肉体当中最关键的部位——大脑的某个部分受到了损伤,意识就失去了必要的工具,既然失去了工具,也就不可能如愿以偿地完成工作,如果受损的程度很严重,所有的大脑都彻底瘫痪,意识也就只有停顿下来了。 来源于大脑。

它分成六十秒,其中前前的意识,就是后后意识的意根。

一刹那的意识。

精神在内的所有事物。

只需说一个‘无头’,不就什么都包括了吗?!既然没有头,就肯定没有眼耳鼻舌啊!” 在。

什么意思呢?

就包括了有为无为的一切法。

说是因。比如说,这本书现在是一本书,但它却不间断地在运动生灭,每一个前面的刹那是后面一刹那的因;第二种含义,是指物质的特点。每一个物质都有不同的特点,比如,书有书的特点,麦克风有麦克风的特点?? 化,但内在的含义却是一样的。

略的,眼界与意识界之间的其他十六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以及身识界。

直至老死之间的一切缘起都不存在。不仅无明的灭尽不存在,老死的

灭尽不存在,甚至从无明直至老死之间一切缘起的灭尽都不存在。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其中

前前是后后产生的因法,这种顺序或过程,叫做轮回的十二缘起。

——行支,这样一来,也就不会有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

生、老死,前前不存在,就不可能产生后后的法。这一系列的过程,叫作轮回的还灭——涅槃的十二缘起。

和涅槃二者的缘起都不存在,都是空性,因而轮回和涅槃也不存在。

佛,可以获得佛的智慧。如果不能成佛,我们现在学佛就成了毫无意义。

道果”当中的“基”;十二缘起和四圣谛,则是“基道果”当中的“道”;

而佛的智慧,则是“基道果”当中的“果”。

任何障碍;因为没有烦恼障、所知障等等,所以菩萨的心里没有恐惧。为什么呢?因为菩萨的心里已经断除了烦恼障、所知障等等,所以外境对他们就没有任何影响,世间的痛苦、烦恼等等,在他们的境界中都是如幻如梦的,所以他们

:你刚刚还说没有涅槃,为什么此处又说“究竟涅槃”呢?

悟空性,就不可能成就。

RA”的发音,在藏文版的《心经》当中已经把它的意思翻译了。

;“耨柔达RA”,是“上”的意思。

“阿耨柔达RA”合起来,就表示无上。

第二个“三”,也表示“正”的意思;“布达”,则表示觉悟。这个词合起来,就表示“正等正觉”。像“出有坏”一样,“正等正觉”也是表示佛陀功德的一种称号。

中没有,而是以“般若波罗蜜多咒”代替的。

的本体,是证悟空性的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就是有广大神通、有神奇之力的咒语。修持般若波罗蜜多,就可以彻底断除可怕的轮回,获得佛果。

悟空性的智慧,所以能断除无明;因为能够断除无明,所以叫大明咒。 咒,没有什么更上乘的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已经是最顶极的智慧了,所以是无上咒。

能与其等量齐观的;后面的“等”字,表示等同、相等的意思。“无等等”合起来,表示修般若波罗蜜多可以使众生与佛陀同等成佛。佛即是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就是佛。

度去理解。因为前者讲的,是一切法的本体,是从佛的境界而言的;而后者,却是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的。也就是说,我们现有的执着是错误的,相对来说,空性是准确的。

虚幻世界的基础,一切万法的基础,就是空性、光明。空性光明

却是真实存在的,因而可以说是真实不虚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之九

的解释,是前面说过的——般若波罗蜜多咒,是本体空性之智;而这里所讲的“咒”,则是指平时我们所念的,表达本体空性之智的词句。

“达雅他”的意译,意思为如是念诵。

Dei)嘎得(Dei)”,

就是走吧的意思。

“波罗”,也即殊胜的意思,“波罗揭谛”,意即走向殊胜。

“菩提”,也就是佛的果位;“娑婆诃”的意思,是指奠定基础。我们要奠定一个走向菩提、

走向解脱之路的基础。

勉励我们再从资粮道进入加行道。 中的见道。

这句话就是进

一步鞭策我们,不要停留,而要继续向前,从菩萨一地,逐级走向二地、三地??

还有下面一些内容。

萨摩诃萨就是应当这样修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后,释迦牟尼佛便从定中出来了。本来,从佛的境界来说,并没有什么出定入

定的分别,但在我们凡夫的境界中,释迦牟尼佛也会显现吃饭、睡午觉、生病等等,所以肯定也会显现出入禅定等等。 行时,一切如来皆悉随喜。

,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行。”,从而对观音菩萨对舍利子所讲的内容予以肯定与称赞,意思就是说:观音菩萨,你说的好极了!棒极了!事实就是这样的!实情就是这样的!就是应当向你所说的那样去行持般若波罗蜜多。如果这样做的话,诸佛也会随喜赞叹的。

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人、非

人(阿修罗)、干闼婆(也是属于天道的一种众生),大家心里都非常高兴,法喜充满。

开许教”的范围,这些都是后人添加

上去,而不是佛陀亲口说的,但因为是佛陀为了后人便于理解,而开许后来的结集者增加的部分,因而也可以纳入正式的佛经当中,视同于佛亲口所说的言教。

次的解释,甚至还有解释为大圆满的,但这次只是根据我们的需要与熟知范围,将部分内容与现代物理相结合进行了

》的修法。因为仅仅懂得字面,哪怕十分精通其中的逻辑推理方法,

却不懂得修法,就是很大的遗憾。

不值的,在物质

的本体上,都是平等一体的。只是人的理念不一样,有些人认为这个有价值,有些人又认为那个比这个价值更高,但不管怎样,只有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修行。

们自己都非常贪着轮回,就不会向往解脱,一直都会为了挣钱,为了名利,而把整个的人生全部荒废掉,所以,我们必须要修出离心,出离心是修行的基础和动力;其次,就是菩提心,如果没有菩提心,只是为了自己,我们就无法成佛,无法利益众生,因此,菩提心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这两个都具备了,却没有证悟空性,最终也不能成佛,这三者一个都不能缺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慈诚罗珠堪布 - 图文(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矿物岩石学综合复习资料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