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 按发热条件选择导线和电缆的截面
1.三相系统相线截面的选择
电流通过导线(包括电缆、母线等)时,由于线路的电阻而会使其发热。当发热超过其允许温度时会使导线接头F?处的氧化加剧,增大接触电阻而导致进一步的氧化,如此恶性循环会发展到触头烧坏而引起断线。而且绝缘导线和电缆的温度过高时,可使绝缘加速老化甚至损坏,或引起火灾。因此,导线的正常发热温度不得超过附录表17所列的各类线路在额定负荷时的最高允许温度。当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通常用导线和电缆的允许载流量不小于通过相线的计
算电流来校验其发热条件,即
≥
(6-20)
导线的允许载流量,是指在规定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导线或电缆能够连续承受而不致使其稳定温度超过允许值的最大电流。如果导线敷设地点的实际环境温度与导线允许载流量所规定的环境温度不同时,则导线的允许载流量须乘以温度校正系数Kθ,其计算公式为:
Kθ=式中,为导线额定负荷时的最高允许温度;为导线允许载流量所规定的环境温度;为导线敷设地点的实际环境温度。
6.5.2 按发热条件选择导线和电缆的截面
这里所说的“环境温度”,是按发热条件选择导线和电缆所采用的特定温度。在室外,环境温度一般取当地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在室内,则取当地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加5℃。对土中直埋的电缆,取当地最热月地下0.8~1m的土壤平均温度,亦可近似地采用当地最热月平均气温。按发热条件选择导线所用的计算电流时,对降压变压器高压侧的导线,应取为变压器额定一次电流I。对电容器的引入线,由于电容器放电时有较大的涌流,因此应取为电容器额定电流IN.C的1.35倍。
中性线和保护线截面的选择
(1)中性线(N线)截面的选择
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中性线,要通过系统的三相不平衡电流和零序
电流,因此中性线的允许载流量应不小于三相系统的最大不平衡电流,同时应考虑谐波电流的影响。一般三相线路的中性线截面A0,应不小于相线截面A的50%,即
A0≥0.5A
(6-22)
6.5.2 按发热条件选择导线和电缆的截面
2.中性线和保护线截面的选择
(1)中性线(N线)截面的选择
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中性线,要通过系统的三相不平衡电流和零序电流,因此中性线的允许载流量应不小于三相系统的最大不平衡电流,同时应考虑谐波电流的影响。
一般三相线路的中性线截面A0,应不小于相线截面A的50%,即
A0≥0.5A (6-22)
由三相线路引出的两相三线线路和单相线路,由于其中性线电流与相线电流相等,因为它们的中性线截面A0应与相线截面A相同,即
A0=A (6-23)
对于三次谐波电流较大的三相四线制线路及三相负荷很不平衡的线路,使得中性线上通过的电流可能接近甚至超过相电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性线截面A0宜等于或大于相线截面A,即:
A0≥A (6-24)
(2)保护线(PE线)截面的选择
6.5.2 按发热条件选择导线和电缆的截面
保护线要考虑三相系统发生单相短路故障时单相短路电流通过时的短路热稳定度。
根据短路热稳定度的要求,保护线(PE线)的截面APE,按GB50054-19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规定:
1)当A≤16mm2时APE≥A(6-25)
22时2)当16mm <A≤35 mm APE≥16mm 2(6-26)
23)当A>35mm 时APE≥0.5 A (6-27)
注:对于电力变压器低压侧截面较大的PE线,亦可按满足热稳定度的条件,即公式(6-45)进行选择或校验。
(3)保护中性线(PEN线)截面的选择
保护中性线兼有保护线和中性线的双重功能,因此其截面选择应同时满足上述保护线和中性线的要求,并取其中的最大值。
例6-6有一条采用BLX-500型铝芯橡皮线明敷的220/380V的TN-S线路,计算电流为50A,当地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0℃。试按发热条件选择此线路的导线截面。
6.5.2 按发热条件选择导线和电缆的截面
解:此TN-S线路为含有N线和PE线的三相四线制线路,因此不仅要选择相线,还要选择中心线和保护线。1.相线截面的选择
查附录表13-1得环境温度为30℃时明敷的BLX-500型截面为10 mm2的铝芯橡皮绝缘导线的=60A>=50A,满足发热条件。因此相线截面选A =10mm2。
(2)N线的选择
按A0≥0.5A,选择A0=6mm2。
(3) PE线的选择
2。由于A <16 mm2,故选APE=A =10 mm
所选导线的型号规格表示为:BLX-500-(3×10+1×6+PE10)。
例6-7上例所示TN-S线路,如采用BLV-500型铝芯绝缘线穿硬塑料管埋地敷设,当地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5℃。试按发热条件选择此线路的导线截面及穿线管内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