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专业9个病种临床路径(6)

2019-03-27 21:31

日期 住院第3–4天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当日) □ 上级医师查房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根据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和适应症 □ ERCP及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 □ 术中根据病情确定是否需要心电、血氧及血压监测 □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完成病程记录 长期医嘱: □ 禁食水 □ 特级护理 □ 静脉输液支持治疗 □ 根据病情确定是否应用抗生素 □ 根据病情确定是否应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重 点 医 嘱 □ 其他医嘱 临时医嘱: □ 必要时复查血常规 □ 必要时复查胆红素、胆管酶 □ 术后即刻、2小时、6小时和24小时监测淀□ 必要时立位腹平片或腹部CT检查 □ 对症支持 □ 其他医嘱 主要 □ ERCP术后护理常规 护理 □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工作 病情 □无 □有,原因: 变异 1. 记录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26

住院第4–5天 (术后第1天) □ 上级医师查房 □ 术后继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出现并发症 □ 出现并发症应转入其他路径 □ 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术后治疗 □ 完成病程记录 长期医嘱: □ 一级护理 □ 根据病情由禁食水向清流食过渡 □ 根据病情确定是否继续应用抗生素 □ 根据病情确定是否停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 其他医嘱 临时医嘱: □ 复查血常规 □ 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 □ 复查淀粉酶和脂肪酶 □ 其他医嘱 粉酶和脂肪酶(有条件),必要时再次复查 □ 对症支持 □ 继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无 □有,原因: 1. 2.

日期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5–9天 □ 上级医师查房 □ 根据检查结果继续调整术后治疗 □ 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治疗是否有效,是否可以出院或进行其他进一步治疗 □ 完成病程记录 出院日 (住院第7–10天) □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评估,确定病情缓解情况,明确是否出院 □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等 □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返院复诊的时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等 出院医嘱: □ 出院带药 □ 定期门诊随访 □ 定期监测胆红素和胆管酶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一级护理 □ 根据病情由清流食逐渐向正常饮食过渡 □ 根据病情确定是否停用静脉输液支持治疗 □ 其他医嘱 临时医嘱: □ 复查血常规 □ 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 □ 复查胆红素和胆管酶 □ 复查淀粉酶和脂肪酶 □ 对症支持 □ 其他医嘱 主要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护理 工作 病情 □无 □有,原因: 变异 1. 记录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无 □有,原因: 1. 2.

27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ICD-10:K51.-01),临床严重程度为中度,临床病程为慢性复发型。

(二)诊断依据。

根据《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美国胃肠病协会对于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英夫利西单抗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作用的报告》(Gastroenterology 2006 Mar;130(3):935–9)。 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 (1)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2)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

(3)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 3.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 (1)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

(2)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 (3)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黏膜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 (1)活动期:

1)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2)隐窝有急性炎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

3)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

4)可见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28

(2)缓解期:

1)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症细胞减少; 2)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 3)腺上皮与黏膜肌层间隙增宽; 4)潘氏细胞化生。

5.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可见肉眼及组织学上溃疡性结肠炎的上述特点。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克罗恩病、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

(1)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 (2)具备1项同时,具备2或3项中之任何一项,可拟诊为本病。 (3)如再加上4或5项中病理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可以确诊。

(4)初发病例、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均不典型者,暂不诊断溃疡性结肠炎,须随访3–6个月,观察发作情况。

(5)结肠镜检查发现的轻度慢性直、乙状结肠炎不能与溃疡性结肠炎等同,应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寻找病因。

临床严重程度的判断:

(1)轻度:腹泻<4次/日,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血沉正常;

(2)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3)重度:腹泻>6次/日,伴明显粘液血便,体温>37.5℃,脉搏>90次/min,血红蛋白<100g/L,血沉>30mm/h。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和《美国胃肠病协会对于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英夫利西单抗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作用的报告》(Gastroenterology 2006 Mar;130(3):935-9)。

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

1.水杨酸类制剂:可选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制剂,每日4g,分次口服;或用相当剂量的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对于直肠或直乙病变为主的患者,可局部给予上述药物栓剂纳肛或灌肠治疗。

29

2.糖皮质激素:对上述剂量水杨酸类制剂治疗反应不佳者应予糖皮质激素,0.75–1mg/kg/天。对于直肠或直乙病变为主的患者,可局部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灌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7–18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51.-01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编码。

2.符合需要住院的指征:临床严重程度为中度,即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轻度:腹泻<4次/日,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血沉正常;重度:腹泻>6次/日,伴明显粘液血便,体温>37.5℃,脉搏>90次/min,血红蛋白<100g/L,血沉>30mm/h。

3.临床病程符合慢性复发型。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粪便培养、粪便找寄生虫;

(3)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乙肝五项、HCV抗体、HIV抗体、血型)、血沉、C反应蛋白;

(4)胸片、心电图、立位腹平片、腹部B超; (5)结肠镜检查并活检。

2.不愿接受结肠镜检查或存在结肠镜检查禁忌症的患者,可选择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3.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粪便找阿米巴,粪便难辨梭菌毒素检测; (2)粪便找结核菌、粪便找霉菌;

(3)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筛查(ANA、ANCA、ASCA); (4)病毒检测(如CMV、EB、TORCH等); (5)肿瘤标志物;

(6)胃镜、小肠镜或小肠造影检查(必要时)。

30


消化内科专业9个病种临床路径(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江苏省盐城市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亲近社会第1课成长在社会第3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