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实习报告(2)

2021-11-11 20:27

2 主要自然地理概况

2.1 地质地貌概况(地层时代及分布、断裂活动、地貌类型等)

滇中干热河谷区 新生代火山活动区 滇东喀斯特地貌峡谷 区 滇西中山峡谷区

图二 云南省地形地貌图

2.1.1东川(2015年11月12日上午)

目标:小江河谷区。

东川海拔2150米,前进,海拔一直不断的降低,小江河床逐渐出现,路过月亮村,之后到达海拔1400米,小江上游的大白河,12点50的时候看到了最大一条泥石流沟,大白泥沟,随后来到东川区,海拔1180米。小江断裂是川滇活动地块和稳定的扬子地块边界,沿金沙江和小江近南北向延伸。它北起滇川边界金沙江的巧家县北,经东川、宜良,向南延至建水一带,最终并入红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平面上具有两侧窄,中间宽的纺锤状结构,北段宽1~2km,中段宽5~20km,南段宽2~3km。小江断裂可分为三段:北段起自巧家北,向南止于蒙姑达朵一带,由单一断层面组成,断层带核部碎裂岩宽100~200m。中段起自东川

小江村,小江断裂在该点分为东西两支,近乎平行向南延伸。西支经乌龙、苍溪、甸沙、杨林、汤池,一直延伸到大松棵和澄江;东支经东川、功山、寻甸、宜良,延至徐家渡一带。二者在徐家渡一带又并在一起,呈辫状向南经华宁、盘溪、建水延伸,最后并入红河断裂。小江断裂是一条构造成熟度较低的断裂带,尤其是断裂中南段。该段带内有多条次级断层,彼此雁行排列,形态复杂,不仅断裂阶区多,断层面陡且转弯亦多,这些部位常处于闭锁状态, 应力易强烈集中而引发强震,1500年以来仅在小江断裂的云南段上就发生10多次大于6级的地震,均发生于断裂中南段。

 

图三 小江河谷区域图

2.1.2红土地(2015年11月12日下午)

下午从东川出发,目标:红土地。从海拔1180米到海拔2430米,在这里,我们看到古地理变迁的痕迹。

“红土地”位于昆明市以北偏东方向,属昆明市东川区管辖下的红土地镇。从昆明到达景点中心行程约250公里。主要景点在海拔1800至2600之间,景色优美,是摄影圣地。但是这个地方,在200万年前,2400高程的这里,却是一条河谷。山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数不清的鹅卵石,这正是曾经沧海的象征,后来因

为地质的变迁,由于欧亚大陆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这里海拔被逐渐抬升,曾经的河谷变成了现在的红土高原。而且这里的红土中富含铁,所以土才会呈现这种鲜红色,而且在石头中还能找到不少的玛瑙。

2.1.3乌龙公路进去百米左右(东川,2015年11月13日上午)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断层,有红色,黄色,白色以及灰白色的岩石,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一种时期。这里是小江断裂带其中之一也是非常著名的断层。(如图四)

 

图四

 

我们可以看到的黄色的断层,大约是寒武纪时期的,而落石则是正旦纪。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是地壳的最重要构造之一。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至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

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小江河谷断裂带就是沿着这条断层产生的。

是什么力量导致岩层断裂错位呢?原来是地壳运动中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而形成的。岩层断裂错开的面称断层面。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时,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地垒;常常形成块状山地,如我国的庐山、泰山等。而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岩块相对上升时,形成地堑,即狭长的凹陷地带。

断层对我们特别重要,因为断层的突然运动是发生地震的原因,也就是为何这里基本每年都会发生地震,因为小江断裂带的活动而且还在不断的活动中。 而在我们坐车行进的路上,又看到了更长更加明显的断层。(如图五)

 

图五

 

2.1.4达躲泥石流沟(东川103°55’E,26°16’N,2015年11月13日上午)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

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但是在东川这里,却在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泥石流,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因为东川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

(1) 地形:陡,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坡面地形是泥石流固

体物质的主要源地一,其作用是为泥石流直接供固体物质。沟坡坡度是影响泥石流的固体物质的补给方式、数量和泥石流规模的主要因素。一般有利于提供固体物质的沟谷坡度,在我国东部中低山区为10-30度,固体物质的补给方式主要是滑坡和坡洪堆积土层,在西部高中山区多为30-70度,固体物质和补给方式主要是滑坡、崩塌和岩屑流。

(2) 植被稀疏,有丰富的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 (3) 短时间内可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 (4) 小江断裂带对泥石流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也学习了泥石流沟的组成,泥沟为辫状河床,将泥石流限制在沟里,否则很容易形成危害,另外中间每隔5-10米会建立一个横坝,起减速作用,将泥沙沉积下来,起到水泥分离的作用,至于我们看到泥石流沟中的水虽然浑但是浓度并不大。

 

另外,在此处可以看到好多岩石,种类丰富,有火山喷发形成的铜矿,铁矿,铅,以及锌(西汉时期开始开采),另外可以看到有明显纹理的沉积岩,阳光照射下有丝 般光泽的变质岩,那是因为粘土矿在地表稳定,但在高温下不稳定。这里我们看到最多的变质岩类型就是千枚岩以及板岩,属于低级变质物,软,容易破碎,很不稳定,所以正是因为此处含有大量千枚岩以及板岩,才形成了组成软,不坚硬的山体结构,容易爆泥石流。我们看到的铅岩是本次实习中看到最古老的岩石,新远古生代时期。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社会保障作业Microsoft Word 文档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