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和课程建设规划(2)

2019-04-01 19:26

(三)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1.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以“加强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模块化重构,能力培养按照螺旋式推进,教学过程将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一体化,“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工学结合模式,推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落实1+X证书制度。

2.人才培养策略

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采取的人才培养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设置模块化。根据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构成,构建专项能力教学模块,并由此确定各教学模块包含的课程。同时,根据不同的技术方向构建课程模块,分为JAVA方向平台模块和.NET平台方向模块,确保学生能够习得当前流行技术路线之一的开发能力。

(2) 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产学结合”,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依据职业岗位要求设置课程。在确定开设的课程时,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将实际开发项目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同时,让公司技术人员直接参与教学活动。

(3)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任教师组成适合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求的师资团队,使得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符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要求。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中,学生可以在校期间到企业从事顶岗工作,使学生的学习与技术实践紧密结合。

(4)注重实践教学,加强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要求进一步加大,实行层次化分阶段的技能训练方案,将实践教学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课内实验,突出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是技能课程的实训教学,突出专业综合技能培养;第三是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突出个性化的能力培养;第四是毕业实习/设计环节,与岗位对接,突出职业综合素质培养。

(5)大力推行教学改革。实现软件工程与其他课程内容的整合,突出软件工程课程的“工程实践性”,推行课程网络化建设,构建立体化教学环境。

(6)实行“1+X证书制”,使学生毕业时除取得毕业证书外,还要取得至少一本以上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把考证相关的内容纳入教学与实训教学计划之中,以提高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

(7) 实施“课程考证+项目开发+答辩”的考核模式改革。学生学习专业主干课程的同时,要参加课程相关资格证书考试。考试通过的可以申请期末考试免考。期末考核以项目开发的形式进行,每个学生要自主开发一个应用程序,并要通过答辩小组的答辩。通过考核模式改革使得教学与考核相互促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编程技能。

(四)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适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到2015年,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专任教师达到12人;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力争达到80%;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60%。坚持“引聘名师、培养骨干、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实行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健全管理机制,采取“引、聘、送、下、带”和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措施,致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具有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拟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逐步从软件开发企业引进具有高、中级职务的研发人才。招聘若干211工程大学软件工程硕士,严把教师入口关,实行教师招聘试讲制度,多方面综合考核。引进或培养晋升副教授1-2人。

2.聘请8名以上的企事业专业技术骨干作兼职教师并请他们来校上实践性课程或专题讲座,每学年不少于6人次,每学期安排8个学时有关软件开发的专题讲座。

3.选拔部分骨干教师送到重点院校的对口专业进行深造,攻读学位,重点是针对从企业引进的实践应用能力强而理论相对薄弱的教师。

4.每学年选取1—2名教师下企事业单位参加为期不少于半年的相关业务工作,或假期安排部分教师接受不少于2周的相关职业资格培训,以扩大“双师型”

教师比例。

5.以老带新,实施传帮带。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并以老教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导师,指导中青年教师,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实习、实训、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6. 建立主讲教师制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程教学,每门课程都安排有一名或多名主讲师。

7.进一步推进教师的职业资格认定工作,专业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可选择性地参加系统分析师、项目管理师、软件设计师、软件测试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等类别的资格考试,其中以软件设计师为主体。并为获得证书的教师争取相应的工资待遇。

(五)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在已有实训室的基础上,新建软件测试实训室、嵌入式软件开发实训室,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开拓、巩固和完善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实训室重点建设项目详见表2。

表2 校内实训室建设项目一览表

实训室名称 软件测试实训室 嵌入式软件开发实训室 预期效果 软件测试教学与实训 嵌入式软件开发教学与实训 完成时间 2012年 2012年 新建一批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要求。学生实习期间,我们将聘请企事业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并派出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到实习单位和企事业兼职教师一起共同指导及管理学生。校企合作内容包括由企事业指派技术/业务骨干作为基地的实习实训指导老师与管理者,实施工学交替及顶岗实习;与企事业合作开发课程和科研课题;教师辅助或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为企事业单位培训业务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则安排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习。

(六)教研教改

教研工作重点开展高层次的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规划类教学改革立项研究及科技创新性的研究。既要在宏观层面上深入研究专业的定位与规划,又要在微观层面上不断探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关于在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资源、课程实践、课程考核、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力争到2015年,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新增省级成果1--2项,院级成果2-5项,教师年均撰写论文20篇以上,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

(七)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

建立并完善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鉴定站,逐步把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为学生推荐报考费低、认可度高的资格证书考试。到2015年,要求毕业生必须取得一种以上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八)招生就业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开拓新思路,力争新生入学报到率超过全省同类院校的平均水平;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全省同类院校的平均水平,力争每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

(九)社会服务

1.科研服务

科研方面主要与企事业合作开展应用型课题研究,为地方经济服务。力争到2015年,取得省级成果2-4项,市级成果3-5项。

2.培训服务

开展为企事业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年均为企事业单位培训员工100人以上。

六、保障措施

(一)充分发挥软件工程专业顾问委员会的指导作用

成立的软件工程专业顾问委员会,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构建理论与实践

教学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后,在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共同研究应用型课题等方面要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

(二)成立系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完善管理机制

为促进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将成立计算机系专业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骨干组成。本小组负责根据专业顾问委员会的建议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教学标准)及其详细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完善本专业建设的管理机制,每学期递交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对各项工作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与评定。

(三)资金投入与管理

教研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专业顾问委员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从学院专项经费中支出,其它费用从学院重点专业建设经费中支出。各项开支由学院及系领导严格审核把关,以确保专业建设的顺利开展。


软件工程专业和课程建设规划(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关于大学生考研原因的调查分析1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