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学校除了有陶艺专用教室外,分别还有剪贴画教室、手工制作教室,这为我们上课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学生在不同的专用教室上课,每个教室由各教师负责根据自己教室特点进行布置,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根据本校及地区定位,我们发现教材中有一些内容完全不符合实际,我们把教材中的内容删去,调整。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将教材进行有机地调整。
将现行美术课程校本化,不仅把零散的点的学习串连了起来,而且将串连的线编织成了一张网,更利于学生进行块状的、系统的学习,这是看得见的好处。 经过长期实践,我们以课程标准的导向为航线,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找到了整合后的课程特点:课程的时代性,课程的生活性,课程的趣味性,课程的独特性。
3.嵌入特色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本次美术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的突破点在于:“第一,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学习;第二,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第三,指定导向性内容标准,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从以上所述中,我们发现美术课程标准制定的是导向性的内容标准,给学生的美术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所使用的湘版美术教材每册都留有20%左右的空间,为不同地域的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留出一定的空间,同时也为广大美术教师能把自己对美术教材的认识和自己的经验投入教学工作留出用武之地。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除了应灵活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外,还应积极开发新的校本课程。具体分析我校特色和师生特质等情况,我们一是要整合现有美术课程,二是要建设开发新的校本课程,目前对“陶艺、手工、剪贴画”三个内容重点进行了探索研究。
4.创建社团
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因而,我们研究的重点阵地在课堂上,但是我们还应为学有余力、在美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组建了如“版画社团”、“手工社团”、“陶艺社团”、“儿童画社团”等课外社团,每周固定时间辅导学生进行各种美术创作活动,以更大地拓展了校本化课程的实效性,增加了课程实施的宽泛度
四、执行教师
李渊德、张玉玲、侯向栗、张燕、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