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山入首,乾水朝堂。
六十六世(烈七世)纯佑公 妣项氏
文义公之子,生于西汉武帝元光五年辛亥(公元前130年)七月十八日巳时,在汉武帝时,官河南副史。卒于西汉宣帝甘露元年戊辰(公元前53年)九月初九辰时,享寿七十八岁。娶项氏,生于汉武帝元朔元年癸丑(公元前128年)五月初十丑时,卒于汉宣帝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七月十四日卯时,寿80岁。夫妇合葬许州东郊,庚山甲向。生一子: 。
六十七世(烈七世) 公 妣李氏
纯佑公之子,在汉宣帝时为许州牧。生于西汉武帝太始元年乙酉(公元前96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巳时,卒于西汉成帝鸿嘉四年甲辰(公元前17年)十二月十二日寅时,享寿八十岁。娶李氏,生于汉武帝太始元年乙酉(公元前后96年)十月十二日戌时,卒于西汉成帝永始元年乙巳(公元前16年)八月十二日寅时,享寿八十一岁。生五子:保、俨、朝、倬、儒。夫妇合葬许州东南岸旁,丙山壬向。
保公妣韩氏,在汉成帝为河东(在山西西南部)太守。其孙闻公,妣汪氏,在光武帝时平莽立功,封中书舍人,后为官山东,山东支流子孙皆其后裔;又其孙猛公,为大司马,平莽立功,光武帝时为大司马,赐金鱼袋,出仕广东,后山西立业;朝公,妣黄氏,在西汉成帝时,为黄门侍郎;儒公,官侍郎。
六十八世(烈九世)俨公 妣陈氏
? 公之次子,生于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壬戌(公元前59年)九月二十八日巳时,在汉成帝时为朝散大夫。卒于新莽天凤五年戊寅(公元18年)四月十五日卯时,享寿七十八岁。娶陈氏,生于西汉神爵二年辛酉(公元前60年)七月二十九日卯时,卒于新莽地皇元年庚辰(公元20年)六月十三日吉时,生二子:长逢兴,次逢治。
逢兴公,楠公(字天槛),娶谌氏,生一子:稔。其孙吉、卿二公,从天柱公讨莽立功,吉公封西安太守,卿公封户部尚书,二公在陕西立业。
六十九世(烈十世)逢治公 妣孙氏
俨公之次子,生于西汉成帝河平元年癸巳(公元前28年),卒于光武帝建武三年乙卯(公元57年)八月十六日卯时,享寿八十六岁。娶孙氏,生三子:长楠(字天槛)、次桂(字天柱)、三树(字天栋)。
天槛公,娶陈氏,生三子:长任、次远、三道。随天柱公讨莽立功,封任公朝奉大夫,仕四川(益州)布政司,子孙四川立业;远公为官荆州,子孙荆州立业;道公内阁掌印。天栋公,子孙湖广立业。
七十世(烈十一世)桂公 妣徐氏
逢治公之次子,字天柱,光武帝封镇蛮大将军。公年十九,身长九尺,腰寸八围,骁勇异堂。孺子婴帝时,王莽篡汉,壬午(公元22年),刘秀兄弟起兵讨莽,出榜招募天下武勇之士,公揭榜集族中兄弟叔侄,往兵部衙中领令征讨。公率宗支,由广陵起兵(即今江苏扬州),癸未(公元23年)在昆阳大战中,公奋发神威,与光武帝一起,攻入敌阵,勇猛威武,与兄弟叔侄,杀死莽军主将,打败王莽包围之军队,获大胜,立大功勋。平莽后,光武帝封公为镇銮大将军,敕赐金铜宝图,加光禄寺正卿,又追封三代,兄弟叔侄均受封爵。公生于汉平帝元始五年乙丑(公元5年)九月十九日子时,卒于汉明帝永平十六年癸酉(公元73年)正月十五日未时。娶徐氏,生一子:焕。徐氏生于汉平帝五年乙丑十月初九日亥时,卒后与夫合葬许州东郊。
附注:光武帝封天柱兄弟叔侄各人的官爵封浩公为会稽太守,封秀公为银青光禄大夫,封达公为金青光禄大夫。此三公系运亨公之七世孙。
封闻公为中书舍人。后为官山东,传山东省子孙支流皆其裔孙也。封猛公为大司马,赐金鱼袋,为官山西,子孙在山西立业。此二公系保公之孙也。
封吉公西安府太守,封卿公为户部尚书。在陕西立业,此系处兴公之孙也。
封任公为朝奉大夫,仕益州(今四川)后仕四川布政局,子孙四川立业;远公为官荆州,道公为阁掌印,子孙世居荆州立业。此三公系楠公之子,天柱公之亲侄也。
封锜公为御前将军,为广东总戎,后子孙迁广西立业,此系运亨公之裔孙,亮公之五世孙也。在隋文帝平江南时,岭南主帅鍾士雄,在陈后主叔宝处任伏波将军,陈后主虑其后覆,质其母于都下,隋平江南,乃遣蒋氏归,既而同郡虞子茂等作乱,士雄将应之,以母言遂止。
今考查广西,鍾山县石龙乡六田村是其派系裔孙。在他处及广西南宁市志,有蒋氏神道碑及合掌石刻的史料。
七十一世(烈十二世)焕公 妣刘氏
天柱公之子,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七年辛卯(公元31年)正月初四日午时。公举孝廉,在东汉明帝时为山西山阴县令,敕授文林郎。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五年癸卯(公元103年)四月十八日丑时。娶刘氏,生二子:长增、次垣。
垣公妣傅氏,东汉时任江南太守。生四子:长卿,为江南太守;次造,为六卿侍郎;三逵,官大夫;四绅,官将军。
七十二世(烈十三世)增公 妣陶氏
焕公之长子,字益寿,生于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壬戌(公元62年)三月,隐居不仕。卒于东汉顺帝和六年辛巳(公元141年)十二月。娶陶氏,生二子:长铣,次镳。铣公任官都督府,妣谒氏,生一子:德柱。
七十三世(烈十四世)镳公 妣裴氏
增公之次子,东汉和帝永元五年癸巳(公元93年)六月二十八日丑时生,官任陕西金县县令。东汉桓帝延熹六年癸卯(公元163年)五月二十一日殁。娶裴氏,生于东汉和帝永元七年乙未(公元95年)三月四日,卒未详,生二子:长县、次绵。
绵公,生一子:邱。邱公妣孙氏,生二子:长宁、次宁。邱公任江南太守,其子宁公和守公俱为县令。
七十四世(烈十五世)县公 妣曹氏
镳公之长子,生于东汉安帝延光元年壬戌(公元122年)四月十五日酉时,在东汉桓帝时为郾师令(在河南省)。卒于东汉献帝建安六年辛巳(公元201年)十月六日午时。娶曹氏,生于东汉安帝延光四年乙丑(公元125)三月十二日巳时,卒于东汉献帝建安十年乙酉(公元205年)七月初八卯时。生二子:长余,次立。
余公,在东汉灵帝时为郾师令,妣周氏。
七十五世(烈十六世)立公 妣荀氏
县公之次子,生于东汉桓帝元嘉二年壬辰(公元152年)二月初二日卯时,在东汉灵帝时,任江苏扬州都督。卒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庚子(公元220年)五月十二日辰时。娶荀氏,生二子:长宏、次宿。
宿公,平生为人贤明宽厚,尊祖敬宗,追报祖先功德,撰修族谱,遗贻后昆,芳名流芳百世。宿公妣宋氏,生二子:长廷、次挟,子孙在扬州立业。
七十六世(烈十七世)宏公 妣朱氏
立公之长子,生于东汉灵帝光和三年庚申(公元180年)四月十八日未时,在汉献帝时,曾任会稽太守,博学贤哲,后隐居不仕。卒于三国蜀汉延熙二十年丁丑(公元257年)九月。娶朱氏,生殁失考,生一子:斌。
七十七世(烈十八世)斌公 妣刘氏
宏公之子,生于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辛卯(公元211年)八月十七日,隐居不仕。卒于晋武帝咸宁五年己亥(公元279年)五月十八日辰时。娶刘氏,生于建安十五年庚寅三月六日辰时,卒于晋武帝太康八年丁未(公元287年)三月七日,生二子:长大有,次大仁。大仁公妣姬氏,生二子:长员、次兴。
七十八世(烈十九世)大有公 妣姒氏
斌公之长子,三国蜀汉后主刘禅延熙元年戊午(公元238年)七月十二日午时生,西晋时官会稽太守。西晋怀帝永嘉六年壬申(公元312年)八月十六日巳时卒。娶姒氏,生二子:长贡、次贵。贡公,妣胡氏,生二子:玉、白。
七十九世(烈二十世)贵公 妣孔氏
大有公之次子,公生于西晋武帝咸宁元年乙未(275年),西晋时为会稽太守。此时因西晋八王之乱,酿成北方少数民族的侵入,史称“五胡乱华”(即匈奴、羯、氐、羌),公元309年,匈奴人建立的汉国,进寇洛阳。公元311年攻陷洛阳,怀帝被掳,后遭杀害。公元316年,攻陷长安,愍帝出降,被俘,受尽侮辱,后遭杀害。中原大乱,民不聊生,尸横遍野,田园荒芜,此时族居南京(今洛阳)凤阳府、颍川颍上县、许州、长社等处,共有九百余丁,因天下鼎沸,多隐居不仕,亦多迁他郡,烈系鍾圣、鍾善、鍾贤和接系鍾宠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迁徙江南。许州、长社屡被荼毒,宗谱换藩,莫知源流。
公卒未详,娶孔氏,生二子:长才、次先。
八十世(烈二十一世)先公 妣闵氏
贵公之次子,在东晋时为扬州县令,公心仁厚,追报祖德,思念水源木本之功德,在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在宿公都督府中,寻出宗谱,方知源流,后公罢任,不忍离祖业,仍归颍川,恪守祖墓。公生于西晋怀帝永嘉元年,丁卯(公元307年)六月,卒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癸巳(公元393年)九月十七日寅时。妣闵氏,生殁待考,生一子:酉。
八十一世(烈二十二世)酉公 妣孙氏
先公之子,生于东晋成帝咸康元年乙未(公元335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午时,官东晋扬州县令。卒于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丙辰七月十七日丑时。娶孙氏,生二子:长简、次范。
八十二世(烈二十三世)简公 妣朱氏(有谱载“诸”氏)
酉公之长子,公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乙丑(公元365年),卒未详。妣朱氏,生三子:圣、善、贤。因东晋恭帝禅位,草寇乘机作乱,盗贼四起,鍾氏一门,皆荡析离居,元熙二年(公元420年)五月二十一日辰时,圣、善、贤公兄弟三人,携谱过江避难。善公移浙江绍兴府会稽县;圣公移江苏宁府(今南京)上元县;贤公移居江西虔州(今赣州)。世传颍川离许州城三十里,有祖坟三十六穴,松柏三百余株,坟前有石狮石象,明珠山朝拱。这时简、范二公,仍居故土。
八十三世(烈二十四世)贤公 原配黄氏 继配马氏
简公之三子,字公节,号希贤,在晋末任扬州都督,公智勇双全。贤公渡江后在江西宁都州竹坝斜立家,鍾氏裔孙在宁都州建有鍾氏家祠,位于江西东南部,与闽地宁化接壤。贤公为入赣始祖,也是入闽始祖。
贤公奉诏入闽,任建州(今福建建瓯)黄连(宁化)令,带家携子朝,居宁化石壁村。后,因闽地陆戎蜂起,贤公节度闽中(晋安郡),诰授武威大将军。他教子用兵恩威兼施,督兵剿灭,平定扰乱,使闽地人民安居乐业。祖妣马太夫人,是一位非常仁慈善良,聪慧贤德之婆太,每当贤公父子出征时,经常劝夫督子,以人命为重,万不可草菅人命,枉轻之囚,及
密告邻里挂葛藤免遭扰乱之阴德;贤公、朝公父子先后出仕四川时,每当灾凶之年,又嘱远、道、逸孙儿施粥、米救济灾民,邻里都感恩称颂马太夫人之仁德,后马太夫人葬于九龙岗,癸山丁向,成为一代名墓。
公生于东晋孝武帝太乙二十年乙未(公元395年)五月初五日戌时,卒于宋明帝泰始五年己酉(公元469年)八月十五日寅时,原配黄氏,继配马氏。马氏生于东晋安帝隆安二年戊戌(公元398年),卒于宋顺帝昇明二年戊午(公元478年)二月十九日卯时,生一子:朝。妣马氏祖坟,在公元1935年,***108旅少将旅长鍾彬将军,驻长汀时重新创建有塔式宏伟的马太夫人纪念碑。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现改建为长汀中学教学楼。1993年,世界宗亲会长鍾维炫等在广东蕉岭三圳镇顺岭村另建一座宏伟高耸的鍾氏贤公妣马太夫人纪念碑,甚为壮观。
八十四世(烈二十五世)朝公 妣欧阳氏
贤公之子朝,字会正,入闽始祖。在南北朝宋文帝时,有功王室,袭父爵为都督大将军,诰授武威将军,公随父立籍闽地宁化石壁村,后在南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丙午(公元466年)见鄞江白虎村(白石村)地形秀丽,遂同母马氏,及妻欧阳氏,携三子远、道、逸筑室安居(后被拆建为长汀县衙)。马氏辞世,卜葬祖母马太夫人于九龙岗,癸山丁向,眠狮望月形(今长汀中学校舍教学楼)。
公生于南北朝宋少帝景平元年癸亥(公元423年)十二月初七日丑时,卒于梁武帝天监三年甲申(公元504年),娶欧阳氏,生三子:远、道、逸。
道公妣伍氏,官荆州剌史,生一子:大仁。
逸公妣李氏,官至中书令,生一子:大义。
八十五世(烈二十六世)远公 妣孙氏
会正公之长子,生于南北朝宋孝武帝孝建二年乙未(公元455年)三月十六日午时,在南北朝齐武帝时,官侍郎,封六部尚书。卒于南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乙巳(公元525年)八月十四日辰时,生三子:诠、诉、谥。
八十六世(烈二十七世)诠公 妣张氏
远公之长子,生于南北朝齐高帝建元三年辛酉(公元481年)八月十六日巳时,卒于南北朝梁武帝大清三年己巳(公元549年)九月二十六日子时,娶张氏,生一子:荩。
八十七世(烈二十八世)荩公 妣柳氏
诠公之子,生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五年丙戌(公元506年)十月十八日卯时,在南北朝梁武帝时为山西山阴县令,后升平阳府(山西临汾西南)太守。卒于南北朝陈寅帝太建九年丁酉(公元577年)八月十九日寅时,娶柳氏,生一子: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