妣韩氏、廖氏、孙氏,生殁待考。夫妇合葬于兴国殷富岗松山圩、丙山壬向。生五子:智(智春)、庶(庶秋)、天?、天禧、天祉。
谭有村锺屋
锺氏颍川堂之--廣西靈山太平 (正業堂)
齐公系-之七代玄孙-钟十七郎(义明公之七子)第八代孙(烈六十一世)钟宣玉(号宝山),于明崇祯年间携妻妣谢氏夫人从大埔县(小靖)千山拔涉迁廣西靈山县城居住后迁本县旧州镇狮岭村鉴山塘开基创业。后有第四世良助公等四个房系部门裔孙迁居靈山县太平镇谭有村居住, 至今已将近400年左右的历史。
享有粤西胜景名山--“六峰山”即县人民医院旁为我锺氏祖墓得凤朝鸣风水大穴立【皇清锺門宣玉公之墓】,每年逢清明,重阳节前后都有海内外宗亲前来扫墓,缅怀祖德。
本族字辈:由宣玉公之子 奇英 (二子奇鸣迁广西扶缓县开基)继始。 「奇闻良毓 士光永昌 在钦源芬 宜继实。。」(字辈待续)今发展二十六代(烈八十七世),逾约2000人。
本房系长房直系,堂号:(正業堂) (新業堂)等。
清末中期村中塾师先生钟鸿昌建有具备规模的“鴻昌鍾公祠”(该祠堂两进格局远远看去就譬如一只寿仙龟,祖祠大门向南(坐北向南),后有靠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大岭案山、中有明堂、水流曲折,离门7米处是一条蜿蜒的小溪河流(名为三北江),流自祠门前涡旋而流,东南角有棵火炼树,跨过小溪河岸是果园菜地更远处是田地,祖祠坐北处原是一处高小山丘(现已建起了水泥房屋)祠西北处是桑圆地,东面是一条通直的马路〔原东面祠门前种有一棵梨木树);东面有别人家的祖祠;西面是别人家果园、晒谷禾塘和牛栅屋。自古有“河岳山川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可谓地杰人靈,风水地貌,钟灵毓秀于其中矣)。
另有四个房系宗亲兄弟散居:太平镇谭有村、沙田派、土地背、旧州狮岭村、暗山塘村、枫木村、北龙村、双额岭、沙坪镇七里那午村等地。
据《颖川钟氏族谱》载,烈系三十世贤公,节度闽中,掌管军事和民政,原居江西赣州,生子朝公。朝,初为黄门侍郎。时因闽地陆戎蜂起作乱,父子率兵追剿,因平乱有功,升任福建宁化都督府,随军住籍宁化石壁。后朝公承袭父爵,举家迁长汀白虎村。其裔孙派居武平、上杭、兴宁、蕉岭、梅县、潮州、江西等处。至六十八世礼公,生一子浚。传至九十三世尚公,生三子,长子钟山,生子:友文、友武、友勇。友文、友勇于宋英宗四年同登进士,友武于宋神宗熙宁三年登进士。武公,携儿移武平县象洞庄中坊千家坪。其九代孙钟胜公,于南宋间,由武平昭信乡负五代祖骸至大埔茶阳开基创业为始祖。初居长治马兰畲(今洋门辖),后移茶阳小靖(今太宁)村。另据新修颍川《钟氏族谱》记载:\始祖胜公,于南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移居潮州府饶平光德乡(今大埔)恋州都长治马兰畲。生三子:长子镛,移揭阳;次子钦,生三子,派下居兴宁、龙川、河源、东莞;三子义明,生七子,俱以数目字为名。长子十一郎移大埔小靖(今太宁);次子十二郎裔迁西河大靖等地;三子十三郎裔派居兴宁、潘田、长乐;四子十四郎,移西河漳北大溪背,后裔移福建平和象湖山;五子十五郎,移大埔古村;六子十六郎,移三乡石寮,后裔分移程乡(梅县)、松口、大埔桃源等地;七子十七郎,移大埔百侯。今大埔之钟氏,均是胜公所传。
〔分布〕大埔钟姓分布于茶阳、桃源、湖寮、西河、丰溪林场等地,农业人口约6400人。
〔郡望〕颍川郡,现在河南省许昌市。
〔堂号〕颍川堂。
〔堂联〕钟姓专用堂联:
颍川世泽
太傅家声
上联指秦末钟离昧之长子接,因避仇而单姓钟,居颍川长社,并成为当地望族,后裔以\颍川\为堂号。下联指三国魏钟繇。繇, 任黄门侍郎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明帝时擢\太傅\,人称\钟太傅\。是著名书法家。 ----------------------------- 金陵世德
越国流徽
上联\金陵\即应天府南京。商纣王无道,微子奔周,后武王封微子启于宋(其地即南京),是为宋桓公。宋桓公就是伯宗的曾祖父。下联指唐中宗时越国公钟绍京。绍京,江西南康人。其子钟贤为福建都督大将军。钟贤之子钟朝,初为黄门侍郎,后因平乱有功,升任福建宁化都督府。
----------------------------- 高山流水第
舞鹤飞鸿家
上联寓意春秋钟子期。子期洞悉音律,伯牙鼓琴,子期听之。
伯牙意在高山,子期曰:巍巍乎若高山!伯牙志在流水。子期曰:荡荡乎若流水!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下联寓意三国钟繇。繇,魏太傅,定陵侯,著名书法家。他博采众家,尤精隶、楷,受王羲之推崇,世称\钟王\。有繇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之说。 ------------------------------ 概述
宗族文化是一个姓氏道德情操、精神风貌,文化底蕴和生产、生活的一种民俗文化。中华古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了华夏五千多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国民族中是罕见的,它积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而形成的传统文化,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其主流是健康的和积极的,充满着友善、亲情、祥和、纯朴的真情。当然其中也夹杂着一些落后、迷信的成份。由于“文化革命”期间,受“左”的错误思想影响,把传统文化,包括宗族文化,良莠不分,视为“四旧”进行扫除。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古老的宗族民俗文化继而兴盛起来,成为进行有益活动的重要内容,传承、发扬光大了宗族文化,有的正与发展地方经济、招商引资,团结海内外亲友紧密结合起来。
发祥于中原大地的钟姓,原来就是颍川望族,具有浓郁的、古老民族文化优良传统,与其他姓氏的客家先民生产、生活在一起,把各自丰富的多姿多彩、风格感人的民族文化,交融在一起,使传统的民族文化,更为绚丽夺目。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保留,又有创新,组成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宗族文化,乃至成为当今时代的历史文化宝贵遗产,供人们欣赏。
本主题由 Huangss 于 2011-10-1 22:19 移动 收藏0 分享0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最新评论
点评 回复 引用 发表于 |只看该作者 2011-10-25 20:22
我们家的历史都给你挖出来,真牛!
点评 回复 引用 发表于 |只看该作者 2011-10-25 20:21
我们家的历史都给你挖出来,真牛!
点评 回复 引用 发表于 |只看该作者 2011-10-11 21:50
旧州姓钟的顶楼主
点评 回复 引用 发表于 |只看该作者 2011-9-30 09:17
有点复杂
点评 回复 引用 发表于 |只看该作者 2011-9-29 11:45
辉煌的历史!
点评 回复 引用 发表于 |只看该作者 2011-9-29 11:03
留给历史学家考查。加分走人。
点评 回复 引用 发表于 |只看该作者 2011-9-28 22:22
看了一下子,原来我们都是黄帝子孙.......
颛顼,号高阳氏,乾荒之子。姬始,中国上古五帝之一(五帝中另外四位:黄帝、帝喾、唐尧、虞舜)。为罗氏的姓始祖生有圣德,能专正天人之道,故号颛顼。《山海经》、《史记》等记载,颛顼是黄帝的曾孙,生于若水,十五岁,佑伯父少昊初为政,20 岁时,黄帝驾崩,颛顼继承中央天帝之位,开始统领四方诸候,在位七十八年,寿九十八岁,死后葬于河南濮阳鱼付禹山(今河南省内黄县境内)。四川省雅安泰经县鹿鹤埧曾有“颛顼帝故里”以古牌楼,据一些专家考证,若水确实在今荥经县境内。颛顼一生崇尚文治,主要功绩是:文治安石,始建中央(国家)统治机构,在全国设立九师。规范宗教事务,始以民事纪官,教民耕种,大力发展农耕,创制历法定婚姻,制嫁娶,整顿社会秧序武功方面,平共工,征九黎,定三苗,初步完成了华夏的统一。颛顼是炎黄,联盟的重要首领之一。他的曾孙祝融(吴回)为帝喾时的火下官,掌管民事。周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他为祝融,被后人尊为火神。祝融的后裔分为已、董、彭、秃、妘、曹、斟、毕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他的子孙周初被封在宜城(今肖北省宜城县)建立罗国。公元前690 年,罗国被楚国所灭,祝融子孙前列逐渐向南迁移,为不忘之国恨,罗子国的遗臣遗民们遂以原国名为姓,故后人尊遗颛顼为罗姓得姓始祖。古籍《世本》去:“罗氏,本自颛顼,未𦚯受封于罗,国为楚所灭,子孙以为氏。”故罗人尊颛顼为得姓始祖。又说,颛顼,样子有些怪异,但神通广大,他与玄冥(其叔父)共同管理着始方一万二千里宽的土地,世称北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