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还有行为矫正法、文化传递法等具体方法。 局限:
立论基础拼凑痕迹明显方法缺乏具体操作程序忽视社会物质生产 (三)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特点 1、原则方法的特点:
(1)价值性与学科化的统一 (2)公开化与渗透性的统一(3)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 2、具体方法的特点:
(1)宗教方法的传承性 (2)学科方法的多样性 (3)教育方式的渗透性 (4)选择方法的自由性 三.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简单比较
(1) 古代宗教方法是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共同起点,但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方法”比西方的宗教方法更为先进。
(2)中国自古至今注重“自省、慎独”,而西方近代则转向重外在权威。 (3)中国古代重“教化法”,西方古代重宗教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讲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与改革 主要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继承与改革的必然性 (一) 对必然性的理解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内在规定 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并提升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二)几种错误认识
借口变化而否定传统的观点 无视变化而固守传统的观点 脱离实际谈继承改革的观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及其具体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继承的党史视野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几个方法论文献 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继承的党史视野 1、广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继承 2、狭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继承 3、继承党的历史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几个方法论文献
1、《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古田会议决议的一部分)
系统总结了党成立以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全面分析了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倾向: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具体分析了每一种错误思想的表现、根源及纠正办法。
比如,对于主观主义,毛泽东提出纠正的方法是:主要是教育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一)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二)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三)党内批评要防止
- 6 -
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
又比如:关于个人主义,毛泽东指出个人主义表现为报复主义、小团体主义、雇佣思想、享乐主义、消极怠工、离队思想等。提出纠正的方法是:主要是加强教育,从思想上纠正个人主义,再则处理问题、分配工作、执行纪律要得当。并要设法改善红军的物质生活,利用一切可能时机休息整理,以改善物质条件。个人主义的社会来源是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在党内的反映,当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说明这一点。 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毛泽东在文章中已经在一定意义上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并且这些都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总结出的方法。 2、《反对本本主义》
阐明了坚持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的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赋予调查研究以方法论理论色彩。
“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想地‘想办法’,‘打主意’。”——《毛泽东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同上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同上,第111-112页 3、《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毛泽东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页。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是瞎说一顿。”——《毛泽东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4、《矛盾论》与《实践论》
这两部哲学著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哲学方法论的指导,比如关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辨证性原理等,都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关系密切。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辨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辨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论》(《毛泽东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297页。)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论》(《毛泽东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9页。) 5、延安整风的几篇文章
这几篇文章标志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成熟,毛泽东系统地总结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等。
“对待思想上的毛病和政治上的毛病,决不能采用鲁莽的态度,必须采用‘治病救人’的态度,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8页。 “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7页。
6、《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提出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不同性质的矛盾,创立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 7 -
“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我们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消灭宗教,不能强制人们不信教。不能强制人们放弃唯心主义,也不能强制人们相信马克思主义。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毛泽东思想基本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5页。 (三)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既要承继理论,也有继承方法。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关键在于继承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及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针。 1、基本方针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2、主要原则方法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言教与身教相结合
(3)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4)依靠群众,齐抓共管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实践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本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与时俱进。
邓小平立足实践、放眼时代,深刻论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浓郁的时代性、实践性、辨证性、系统性、多样性、综合性等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里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主要涉及邓小平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贡献。 1、把善于学习、解放思想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相结合
“学习什么,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邓小平文选》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3页。 2、说服教育与执行制度相结合
“历史经验证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而不是透彻说理、从容讨论的办法,去解决群众性的思想教育问题,而不是用扎扎实实、稳步前进的办法,去解决现行制度改革和新制度的建立问题,从来都不是成功的。”——《邓小平文选》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3页。
“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然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邓小平文选》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文选》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9页。 3、发扬革命精神与重视物质利益相结合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3页。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的需要,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67页。
“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毛泽东文集》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
- 8 -
“革命是在物质利益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邓小平文选》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4、依靠群众与以身作则相结合
“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随时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邓小平文选》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页。
思想政治教育“要做的有针对性、细致深入和为群众所乐于接受。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凡是需要动员群众做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必须从自己做起。” ——《邓小平文选》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页。
自学群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探索。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条件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坚持贴近时代和实践 (3)坚持加强研究与探索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趋势
(1)分化和综合相统一 (2)社会化 (3)现代化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五讲 思想信息的获取方法(上)
一.思想信息及其获取的有关问题概览 (一) 思想信息的内涵
信息本意为“音信”、“消息”。从本体论讲,信息是指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
从认识论讲,信息是主体所感受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等。
依据现代信息理论,人的认识过程完全可以表现为信息过程。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讲:“人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周围世界,在脑和神经系统中调整获得信息,经过存储、校正和选择等过程后进入效应器官,效应器官根据接受信息和已经存储的信息决定将来的动作。”,可见,信息是与人的思想认识、意识行为息息相关的精神媒介。
思想信息: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得到利用,并进行传递、交换的信息。 (二) 思想信息的特点:
中介性:就功能来讲,思想信息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联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及其它要素的一种方式。 主观性:就性质而言,思想信息是一种精神信息,是人们思想活动的表现。
客观性:就内容来讲,任何思想信息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广泛性:就分布来讲,思想信息分布在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分布广泛。
载体性:就存在而言,思想信息的存储、传递等需要借助于语言、文字和人的行为,离不开一定的载体。 (三) 思想信息的类型
从思想信息的存在状态看,思想信息可以分为静态形式和动态形式两种类型。 静态形式(是指在时间序列的断面上呈现出来的三种状态)
已经形成的信息;正在形成的信息;将要形成的信息
三者关系:时序关系、相互转化关系、连续性关系、相互作用关系 动态形式(是指思想信息在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相对稳定状态;显著变化状态。 两者关系:相互转化、螺旋上升
- 9 -
(四) 思想信息的获取 获取的途径:
(1)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客观条件入手 (2)从人们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入手 (3)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 (4)从分析社会环境入手
获取的时机:主要在阶段转折、事件交替、矛盾冲突和偶然事件发生的时候 获取的方法(依据思想信息存在的状态): (1)社会调查法——已经形成的信息 (2)观察体验法——正在形成的信息 (3)思想预测法——将要形成的信息 二.思想信息获取方法之一:社会调查法 (一) 社会调查方法的内涵、作用和要求
内涵: 社会调查方法是指人们深入社会生活实际,认识社会、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总称。 作用: 获取思想信息,为分析和解决思想问题提供前提 要求:实事求是
(1)敢讲真话,力戒弄虚作假。 (2)相信群众,力戒居高临下。
(3)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力戒偏听偏信。 (二)社会调查方法的类型划分
(1)按调查途径分: 直接调查、间接调查
具体方法是:访问调查法、书面调查法、个别调查法
(2)按对象的范围和选择对象的方法分:普遍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典型调查法 (3)按时间顺序分:预测方法、文献调查方法 (三)几种常用的调查方法 1、访问调查法 ( 询问调查法 ) 内涵:
优缺点:优点:灵活性强,富有弹性
缺点:在于受调查者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 具体形式:
(1)开调查会 (①内涵 ② 特点 ③ 要求 ④局限性) (2)个别访问 (① 内涵 ② 特点 ③ 类型 ④ 局限性) 2、书面调查法 内涵:
优缺点:优点:广泛性、独立性 局限性:信度方面、效度方面
具体形式:问卷调查(问卷设计、问卷发放、问卷统计、问卷分析) 民意测验 略讲:
3、普遍调查法:内涵、优缺点、适用范围 4、抽样调查法:内涵、优缺点、关键、类型 5、典型调查法:内涵、特点、关键 6、文献调查法:内涵、特点、关键 (四)调查的艺术和技巧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