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调查中,如何有效地走近被调查者,如何有效地访谈调查,既是关键环节,也是困难环节,需要讲求艺术与技巧。 接近被调查者的技巧:
(1)交友式接近方式(2)求同式接近方式(3)自然式接近方式(4)直接式接近方式(5)迂回式接近方式
访谈调查技巧:P70-71 (五)毛泽东论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页。 “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
——《毛泽东选集》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1页 “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想地‘想办法’,‘打主意’。”
——《毛泽东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毛泽东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 “我们地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
——《毛泽东文集》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1页 “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
——《毛泽东文集》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2页 “调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因为有那么多的花嘛。??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解剖一个‘麻雀’。” ——《毛泽东文集》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4页 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详尽深刻地论及到调查研究,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等著名论断,也探讨了调查的技术问题:(1)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2)调查会到些什么人;(3)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4)要定调查纲目;(5)要亲身出马;(6)要深入;(7)要自己做记录。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六讲 思想信息的获取方法(下) 一.观察体验方法 (一) 与之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1)考察、观察、体察
考察是认识主体把握认识客体时常用的一种实践方式,近似于“调查”。 观察是考察的一种具体方式,强调的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对象的考察。 体察是考察的另一种具体方式,强调认识主体从客体的角度感知、认识客体。 (2)经验、体验、体认
经验是进行实践的人在实践中对实践的认识,是人类实践的成果之一。
体验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对他人经验与自身直接实践成果的一种反思性心理过程。
体认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到的某种选择性结果,并且是对这种结果的一种高度认同和确信。(是体验的进一步发展)
- 11 -
(3)观察、体验、实验
观察强调考察的自然性和不受干预性。 体验强调考察的亲为性和反思性。 实验强调考察的人为性和可控性。 (二)观察体验方法的内涵把握
观察方法: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体验方法:观察者设身处地感知现象,并能对现象的因果关系采取正确推理的方法。 观察方法和体验方法是两类有所区别的方法,观察体验方法是其统称。 (三)观察体验方法的具体类型
(1)按方式和途径分:直接观察法、间接观察法 (2)按性质与特点分:定性观察法、定量观察法 (3)按目的和计划分:主题观察法、转向观察法 (4)按方法外部特征分:描述性观察法、分析性观察法 (四)观察体验方法的实践应用
实践应用的原则;实践应用的程序;实践应用的局限 (1) 实践应用的原则 ① 客观性原则 A. 要求:实事求是
B. 问题:主观性 ♀主观方面:德行因素、认知因素(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情绪效应) ♂客观方面:非重复性
② 全面性原则:系统、联系、辨证地加以观察 (2)实践应用的程序
① 循序程序:选题 → 设计方案 → 确定方法 → 实地观察 ② 递进程序:观察现象 → 初步判断 → 深入观察 → 进一步判断 (3)实践应用的局限
表象性、条件性、非控性 二.思想预测方法
(一) 思想预测方法的内涵
预测:就是“鉴往知来”,就是人们通过事先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对未来某种不确定的东西或未知的情况作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设想或判断,以指导人们的方向和实际行动。
思想预测法:就是根据以往的和调查所得知的思想资料,选择科学、实用的预测方法,对人们的思想发展大致趋势和可能出现问题的倾向进行判断,并将判断结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予以运用的思想信息获取方法。
(二) 思想预测方法确立的依据
① 理论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 ② 历史依据: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预测实践。
③ 现实依据: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需要、增强科学化和有效性的现实需要。 (三)思想预测的条件和步骤 思想预测的条件:
① 主观方面 A. 掌握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 B.具有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能力 C.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 D.具备较强的思想信息驾驭能力 ② 客观方面 A. 丰富的思想信息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
- 12 -
B. 熟悉国际国内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发展 思想预测的步骤:
确定思想预测目标 → 收集思想信息资料 → 熟悉形势和环境 → 选择预测方法 → 作出思想预测 (三)思想预测的具体方法 1、方法划分
① 按预测的性质分:确定性预测法、概率性预测法、不确定性预测法
② 按预测的作用分:判断性预测法、因果预测法、规范性预测法、类推预测法、征候预测法 2、几种具体方法
(1)判断性预测法:① 个人判断法 ② 集合意见法:依靠预测者的经验、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预测 (2)因果预测法: ① 一果多因 ② 一因多果:依据因果之间的联系开展预测
(3)规范性预测法:以社会发展需要和预想的目标为基础,来估测实现目标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思想倾向,倒推至目前的状况,提前打招呼并作好预防。(近似于目标管理)
(4)类推预测法:从共同因素的发觉与类似现象的发展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叫类比法或引申法) (5)征候预测法:通过觉察思想苗头的产生来觉察未来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七讲 思想信息分析方法(上) 一.思想信息分析的有关基本理论问题 (一)思想信息分析的内涵
分析: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思想信息分析:教育主体对获得的思想信息或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因素,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甄别、剖析、推理和概括,进而把握相关对象的问题的基本特征、内部联系和本质性质的思维活动过程。
(二)思想信息分析的作用 1、承接思想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2、把握思想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3、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观与客观相一致
注意把握地位与作用的关系,及地位与作用在用语上的相互转化。 (三)思想信息分析的条件
1、 客观条件:丰富的思想信息(历史与现实)① 全面 ② 客观
2、 主观条件:① 足够的相关知识准备、② 过硬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 科学的分析方法 (四)思想信息分析的特点
1、动态分析(动态性):思想的能动性 2、深度分析(复杂性):思想的内在性 3、相关分析(参照性):思想的开放性 4、比较分析(求同/异性):思想的多样性 (五)思想信息分析的优化
1、把握思想信息分析的重点 ① 客体(教育对象)的思想信息 ② 环体(教育环境)的思想信息
创设思想信息分析良好的主客观条件 ①客观条件:丰富而真实的思想信息资料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 ② 主观条件:不断提高思想信息分析能力 二.思想信息分析方法之一:矛盾分析法
- 13 -
(一)矛盾分析法的内涵探讨 矛盾分析法:
按照唯物辨证法矛盾原理,依照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分析事物内以及事物间对立统一关系的方法。或者说是用符合矛盾运动规律的思维分析事物矛盾及其关系的方法。
思想信息的矛盾分析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或矛盾的学说去观察和分析思想现象的科学方法。
(二)矛盾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是矛盾分析法得以确立的科学理论基础。 矛盾学说: 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
3、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4、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5、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三)矛盾分析的基本步骤
1、矛盾的一般处理:
发现矛盾 → 认识矛盾(矛盾关系、矛盾性质、矛盾转化)→ 解决矛盾
2、思想矛盾分析
发现思想矛盾 → 区分两类矛盾 → 把握矛盾特性(分析主要思想矛盾、分析主要矛盾主要方面、分析思想矛盾的转化)
(四)矛盾分析的主要方式
方式一:坚持从统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分析思路 第一步:对统一的问题作一分为二的解剖 第二步: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三步:进一步分析矛盾性质,提出解决办法
方法二:从对立中把握统一,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和统一性 第一步:分析矛盾对立面中的统一因素 第二步:分析对立面统一的条件 第三步:创造条件促进矛盾的统一和修复
方法三:坚持从矛盾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中分析和处理问题 第一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矛盾存在的特殊性 第二步:善于将矛盾的个性(特殊性)上升到共性(普遍性) 第三步:在共性与个性的辨证统一中解决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八讲 思想信息分析方法(下) 一.思想信息分析之系统分析法 (一)思想信息的系统分析法的内涵
系统分析法:按照系统原则将分析对象放到系统中加以分析的方法。
思想信息的系统分析法: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信息作为一个系统加以分析的方法。 (二)思想信息的系统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系统论奠定了思想信息的系统分析法的理论之基。 1、系统的内涵及其理解
- 14 -
系 统: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
(1)要素——系统的组成部分
(2)结构——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方式 (3)功能——系统具有的作用、功效 (4)整体——系统的本质特征 2、系统的特点 (1)整体性/集合性 (2)结构--功能性 (3)层次性和关联性 (4)开放性/环境适应性 (5)动态性/自我调试性 3、系统论的基本主张 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
如何看待“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亚里斯多德)?
基本思想方法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 (三)思想信息的系统分析法的具体运用
方式一:整体分析 方式二:要素结构分析 方式三:相关性分析 方式四:动态分析
1、思想信息的整体分析(系统的整体性)
步骤一: 把分析对象置于与之关联的多要素构成的整体之中 步骤二: 分析对象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与其他要素的关联 步骤三: 从整体目标、整体功能和全局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思想信息的要素-结构分析(P90-93) 要素分析
结构模型分析、结构层次分析、结构优化分析 常态模型:思想信息的结构模型分析 最底层:道德教育是基础 ↓ 思想教育是根本 ↓ 政治教育是主导 ↓ 最高层:心理教育是延伸 3、思想信息的相关性分析
步骤一: 对分析对象进行多向度的要素层次分析,把握系统要素的层次性 步骤二: 分析要素间、要素与系统间、系统与环境间的相互关联 步骤三: 立足对相互联系的要素所开展综合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思想信息的动态性分析 动态分析:
(1)具备辨证、发展的分析思维 (2)及时更新关于对象的信息 (3)注意关注系统终端信息反馈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