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2)

2019-06-11 20:42

业水平保持在自然率的水平上。现假定经济面临不同的外生冲击因素: (1)外国收入减少; (2)石油价格上升。 (三) 课后练习

1.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2.简述税收的增加对利率、收入、消费和投资的影响。 3.简述货币供给的减少对利率、收入、消费和投资的影响。 4.宏观经济中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区分。

5.在何种情况下,AS曲线是水平的、垂直的、向上倾斜的?

6.试举出若干中国经济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总需求冲击和总供给冲击如何导致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五章 商品市场均衡与IS曲线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经济增长的概念,会比较其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以及研究经济增长的方法;

2.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包括模型的假设前提,基本方程,两个问题的回答和最后的结论;

3.掌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包括理论的假设前提,基本方程,理解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动态过程;

4.掌握新剑桥经济增长理论:包括理论的假设前提,基本方程,理解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动态过程;

5.掌握普尔普斯的资本的黄金分割律;了解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6.了解经济周期理论,会用乘数—加速数模型解释经济周期中四个阶段的形成原因。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概况

1.主要内容

经济增长理论概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什么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经济增长的源泉:资本、劳动、技术进步。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

1.主要内容

经济增长模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1.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没。 2.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 3.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6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1.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假设。 2.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公式。 3.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1.新剑桥模型的基本假没。 2.新剑桥模型的基本公式。 3.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比较三种模型的假设前提的区别。 第三节 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化(选学)

1.主要内容

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缺陷;新经济增长理论;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应用所学理论谈谈如何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第四节 经济周期

1.主要内容 经济周期。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的阶段;经济周期的分类;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概况;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解释经济周期四阶段如何形成的。 (三) 课后练习

1.经济增长的源泉有哪些?

2.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

3.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率对一个经济稳定状况的收入水平,以及一个经济的增长率有什么影响?

4.为什么说技术进步是长期中人均产出持续增长的唯一源泉? 5.新经济增长理论在以往的基础上有什么发展? 6.有那些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7.经济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分别有什么特征?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六章 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充分就业的含义;

2.了解自然失业的含义与分类;

3.理解紧缩性缺口与膨胀性缺口的含义; 4.理解凯恩斯对需求不足失业的解释; 5.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和分类;

7

6.掌握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理解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有哪些;了解政府针对通货膨胀而采用的政策;

7.掌握phillips curve(分为长期和短期)以及价格调整曲线; 8.了解不同学派对菲利浦斯曲线的不同解释及政策含义;

9.了解恶性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它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以及制止的措施。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失业理论

1.主要内容 失业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失业的定义与衡量;充分就业的含义;自然失业;周期性失业; 隐蔽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失业的经济损失。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各种类型的失业。

第二节 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

1.主要内容

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货币的职能、类型与数量;货币的数量方程式;通货膨胀的概念;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通货膨胀的分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解释通货膨胀的实质。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1.主要内容

通货膨胀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理论;

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工资的推动,利润的推动,进口的推动; 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理论;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比较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和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主要内容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凯恩斯的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

菲利浦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比较各学派对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观点。 (三)课后练习

1.自然失业率由哪些因素决定?

2.简述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之间的差别。

8

3.货币有哪些基本职能?通常有哪些指标可以用来测算货币数量? 4.说明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为什么菲利普斯曲线所反应的替代作用可能消失? 5.如何区分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6.判断通货膨胀的性质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有何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七章 IS—LM模型与总需求曲线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财政政策的内容与作用:包括理解什么是自动稳定器;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工具有哪些;了解财政政策的作用以及局限性;

2.比较功能财政和平衡预算财政思想;掌握对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的理解;了解公债和赤字的关系;

3.了解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掌握凯恩斯的三大货币需求理论;熟练掌握银行的存款创造原理,理解基础货币、货币供给和货币创造乘数的概念及相关关系;

4.掌握货币政策及其工具;理解什么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陷阱及其形成的原因;了解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5.了解供给管理政策的内容与作用。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1.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需求管理、供给管理; 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第二节 财政政策

1.主要内容 财政政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内在稳定器; 赤字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财政政策有哪些手段?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第三节 货币政策 1.主要内容 货币政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货币政策的基础知识;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机制,工具与运用; 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9

货币政策有哪些手段?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 (选学) 1.主要内容

供给管理政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收入政策:工资—物价冻结,工资—物价指导线,税收刺激计划; 指数化政策:工资指数化,税收指数化;

人力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完善劳动市场,协助工人进行流动; 经济增长政策:增加劳动量,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平衡增长。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供给管理政策的基本内容。 (三) 课后练习

1.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宏观经济政策是怎样发展和演变的? 2.财政政策为什么存在挤出效应? 3.说明影响政府预算赤字衡量的问题。

4.银行的存款是怎样创造货币的?货币创造乘数与哪些量有关?又是如何决定的?

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失效,各有什么局限性? 6.简述各种供给管理政策。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八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开放经济的含义;

2.掌握国际收支的三个主要项目; 3.掌握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

4.理解开放经济中总需求与封闭经济中总需求的区别; 5.掌握总需求与出口变动对内在均衡与外在均衡的影响; 6.了解对外贸易乘数,出效应与回波效应; 7.了解对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开放经济理论概况

1.主要内容

开放经济理论概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开放经济的含义;开放程度的衡量;开放条件下的总支出; 对外净投资与净出口。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开放经济中的总支出与封闭经济有何异同? 第二节 国际收支

1.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编制图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则;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10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目录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