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刘正义-电气设计笔记 - 图文(8)

2019-06-17 18:41

施工。线路末端应作重复接地(10Ω),——接地问题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试行)》页68第3-13条:可触及的金属灯杆和配电箱等金属照明设备均需保护接地,所有金属灯杆法兰盘和配电箱等金属外壳均应与PE线可靠连接,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另可见《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页8-9-5中3。1。7条:接地(PE)或接零(PEN)支线必需单独与接地(PE)或接零(PEN)干线相连接,不得串联连接。

路幅 16m 16m 等级 照度[Lx] 灯具及杆高 次干道10。 单叉灯150w。8Lx 10m高。 次干道8Lx 单叉高压钠灯150w。12m高。 城市支路16 双叉高压钠灯级 215w+100w。12。5m高。 城市支路15.8 单叉高压钠灯级 150w。10。5m高。 城市次干道 8 单叉高压钠灯150w。10m高。 城市支路16.6 双叉高压钠灯级 2*150w。12。5m高。 5 城市支路 单叉高压钠灯150w。13m高。 城市支路28 双叉高压钠灯级 215w+100w。12。5m高。 城市次干道 8 双叉高压钠灯150w+100w。12m高。 城市主干道 20.5 单叉高压钠灯250w。11m高。 双叉高压钠灯250w+150w。11m高。 间距 50m交错布置 40m交错布置 24m 50m非交错布置 24m 40m矩形布置 24m 35m双侧对称布 置 40m矩形布置 28m 28m 双侧交错布置, 单侧间距60m。 30m非交错布置 35m 40m(快车道16m) 交错布置,单侧 间距60m。 对称布置,双侧 间距33m。 对称布置,双侧 间距30m。 47m(快车道10。5*2) 53m(快车城市主干道 15 道11。5+14。5m) 道路平均照度

E=ΦUKN/SW

Φ——照明器总光通量[Lm]

36

U——利用系数 K——减光系数 N——排列系数 S——路灯间距[m] W——道路宽度[m] 路灯补偿问题——

二十二. 高空间场所的照明设计要考虑:电源从使用层的配电箱中取用比较合适,从灯具安

装层取电源并不合适;要在使用层开/关灯;例,内庭处的照明画法:灯具画在最上层,开关画在最下层,上下线路要沟通。即使由装饰公司负责,设计人也要考虑垂直路径的予埋管,否则会给施工造成麻烦; 大空间场所的照明宜平行于窗控制。

大会议室照明宜考虑分区控制、调光控制。 二十三. 金卤灯的点亮时间有多长?

二十四. 水幕在上,灯具在下时,灯具要用IP6X。 二十五. 检测中心的无菌室要不要设紫外线杀菌灯?

二十六. 暗房门口设“正在工作”指示灯,室内水池上方设拉线开关控制的三色灯或红灯。

——见《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中11。9。6。15条。

二十七. 待装修场所照明设计,宜将应急照明设计作出,普通照明应说明按多少照度,在单

位面积上已预留了多少容量,配电箱内已预留了几个回路。

二十八. 照明灯具金属外壳应接PE线。另《强条》明确规定安装高度2。4m以下的带金属

外壳的灯具应接PE线。 二十九. GB50034-2004中7。2。12:“当采用Ⅰ类灯具时,灯具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可靠接

地。”什么是“Ⅰ类灯具”?见[HB-566]:“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靠基本绝缘,还包括一种附加的安全措施,即将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与设施固定布线中的保护(接地)线相连接。”(也可见NPD-917)——查灯具样本可知,大多民用灯具都是Ⅰ类灯具。以PHILIPS 03年样本为例,P18,19,30,31,84,92,131等都是Ⅰ类灯具。“金源灯饰”样本上也有表示。

控制(袁,屈)

一,

二, 早先设计院是出“外部端子接线图”的,现在,设计院不出,安装工程公司似乎也不出

此图,全由现场施工人员自行解决。

三, 96SX501图集(01D303-3/P22-26)P10~12,P16,P44 ,P46和P56的图有问题,热继电器动

作于跳闸也动作于信号,见P7上说:“工作泵故障备用泵延时投入”。吕光大的JD13-311~312,JD13-318, JD13-324~325似乎也不能用。——?

四, 控制线路图优先采用国家标准图集,但,要列出图集号、页数、方案号等,要准确,有

对应性。在无国家标准图可供使用时,应自行设计控制线路图。不能靠控制要求的文字说明来代替控制线路图。

控制线路图的画法要规范化:横式画法的水平间距25mm,垂直间距15mm,等。

控制线路图中,为什么所有控制接点都设在线圈的左边,唯独热继电器的接点设在线圈的右边?

37

控制电路的中性线上不必加保护电器。99D303-2页4上说:“风机控制回路的隔离电器和断路保护电器为熔断器。中性线上一般不装开关电器,只在《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中6。5。2条4款要求:“每套住宅应设置电源总断路器,并应采用可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开关电器。”目的是保障非专业人员维修时的安全。

五,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第2。6。4条 “自动控制或联锁控制的电动

机,应有手动控制和解除自动控制或联锁控制的措施;远方控制的电动机,应(在《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电气》P71的6。2。5中将自动控制、联锁控制或远方控制三种控制方式都改为“宜”,似有问题,《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中10。2。4。4条也是如此)(《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P675行10中也将其改为“宜”,似有问题)有就地控制和解除远方控制的措施;当突然起动可能危及周围人员安全时,应在机械旁装设起动予告信号和应急断电开关或自锁式按钮。”——设计应考虑此要求,目的是保障安全,特别是维修时的安全。但,要注意这些都是针对控制线路的要求,不是指主回路,不必在主回路中加隔离开关或其它开关电器。 “不在现场设按钮盒,只在配电箱上设带锁按钮。”——想法出奇,但,与规范要求不吻合。

施工图中应标注出控制按钮盒的位置及型号,控制线的规格,不是予留管子就完事儿了。

防雷(周,罗)

一, 能否用焊接钢管作接闪器?具体做法什么样?

利用金属屋面作接闪器时,金属屋面的厚度应按规范加以限定。 IF3避雷针是什么样的?

二, 平面图上要有各点标高(坡屋顶的屋脊和屋沿,平屋顶的屋面和女儿墙,机房屋顶

等凡标高不一样的地方都应予标注)。不同标高接闪器之间的衔接关系要交待清楚。标高和敷设部位改换符号(——×——)可为看图人提供立体概念。

GB 50057-94中第4。2。4条要求平面图上要有测试点位置。每栋建筑设2~4个即可,宜靠近变电所、电源进线、弱电线路进线处。并不要求每根引下线处都作测试端子——只在采用人工接地极时,才要求每根引下线处都作测试端子。测试端子应做在外墙上。 钢结构建筑物的测试端子的作法也应有所考虑,总不能用一次就刮一次漆皮吧?若有外包物则更应考虑具体做法。

为测试点和增加接地极而设的予埋件不是一个东西,是两码事儿,别混为一谈。前者在室外地坪上,不是每根引下线都要作;后者在室外地坪下,每根引下线都要作。

三, 雷击次数纪录仪。

四, 采用CADWELD(卡特威尔)放热焊接工艺。

五, 内部的柱子不应用作引下线(见GB 50057-94中第3.3.3条)。地面上各层可靠在退

层的屋顶平面上向外扩的办法解决。地下室的面积若比上面一层的面积大一块,则作不到这一条。——从理论上讲,各处的钢筋是互相连通的,设计人只是从图面上解脱自己的干系而已。

38

对地面上三幢住宅、地面下是一个地下室的工程而言,引下线只能在地下室内部,也可在地下层顶板处转换。

利用柱内钢筋作引下线时要注明钢筋规格。

北京煤炭院说:暗装断接夹子参见《建筑电气通用图集》92DQ13第13~29页。 应用柱子内部的钢筋作引下线时,不可能设“暗装断接夹子”。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不能利用结构钢筋,因为避雷针要求是独立的,只有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可以利用结构钢筋。 六, 防雷区的界面处应注意:

七, 体量不大的建筑物,有条件时宜执行GB 50057-94中第6。1。3条的要求。按第三

类防雷建筑物设计。

八, 建筑物高度与防雷高度不是一个概念。建筑物高度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

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而,防雷高度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建筑物最高点的建筑高度”, 应计及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的高度,并要注意建筑物各部位的高度是不一样的。

九, 建筑物防雷等级要与避雷网尺寸,引下线间距等相关问题吻合一致。

十, 屋顶避雷网如何做?

十一,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中12。9。8。4条的要求,为什么在GB50057-94

中无?

十二, SPD放在何处为好?电源进线处,末端配电箱及重要设备处三级安装SPD。

电源进线为电缆时,是否也需用SPD?

变电所在楼内,高压侧已有SPD,低压侧是否还要装SPD? SPD宜奘在总开关柜内,不宜装在电容器等柜内。

99D562页4-05上SPD在总开关的后面(IEC的资料上也是如此),便于维修;页4-10上则在总开关的前面。

SPD前面的低压断路器的作用是什么? 室外设备用的配电箱内宜设 SPD。(见GB50057-94第3。5。4条三款) 电梯用的配电箱内是否需加SPD?似应是电梯控制柜内应有的措施。 各点处SPD的选型实例: 生产厂家 变电所 总进线配层配电箱 终端配电屋顶配电电箱 箱 箱 DEHN TNS 230/400 C65N/3P C32

39

C65N/3P 25A,PDr8 D420-40/4 PB-100/4 PAG40P (TDX)AG40(TDDG275-160/X) 4P Up=2。5 1-NDM1-61-NDM1-633C-25/4,C-25/4,1T11-B/381T21-B/385 5 十三, 应注意使用《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初步设计及施工

图设计中应交代“雷电防护等级”,并依此确定各项技术措施。

接地(周,范)

一, 关于接地形式,规范有明确要求。GB50057-94第6。4。1条:“当电源采用TN系统时,从建筑物内总配电盘(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系统。”变电所在楼外,其电源进线一定要作重复接地,並要说清具体作法(见《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752页3行)。也可见《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第14.5.3.1条。GB50054-95第4。4。4条的条文说明在P61上的图4。4。4中也有表示。GB50057-94第6。3。4条:“穿过各防雷区界面的金属物和系统,以及在一个防雷区内部的金属物和系统均应在界面处做符合下列要求的等电位联接。”

IEC规范上并无“重复接地”之说。确切地说法:本工程采用TN-C-S接地系统,电源线进户后做总等电位联结(MEB)。PEN线必须先接PE母排,然后通过一连接板(线)接N线母排。同时,PE母排接MEB端子板(箱),通过MEB端子板(箱)与基础钢筋构成的接地装置连接。《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的8。4。3条有此要求。理由可见王厚余编著《低压电气装置的设计安装和检验》P17。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第十四章“接地”中似乎也找不到“重复接地”字样。

王厚余编著《低压电气装置的设计安装和检验》P39上有句话:就降低预期接触电压的数值而言,做总等电位联结降低的值为做重复接地降低值的3。5倍,这充分证明做总等电位联结的效果远优于做重复接地。

接地系统的类型,粗分是三种,细分是五种,虽说都可用,但按规范的说法,新工程优先采用TN-S或TN-C-S。个别地区供电局要求用TT系统,只能依其要求执行。各种类型的优缺点见WHY-10~18。

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是指从变压器开始到用电设备之间的电气系统而言,与建筑物的内外没有关系,不能说“建筑内配电系统接地型式为:TN-S制”,变压器在外时应该说是TN-C-S 或TN-S,变压器在内时应该说是TN-S。 “┄┄均应按规程接地。”这是一种过时的,不明确的说法。按《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中的说法:何为“接地”? “接地” 就是接PE线;何为

40


电气-刘正义-电气设计笔记 - 图文(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六年级数学下册电子备课 - 图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