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所共同努力都或多或少需要指挥,凡是人们集结活动的地方都需要管理。校园文化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繁荣校园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工作进行调查研究,预测、决策、总结处理、计划、组织、实施、指挥监督、检查考核等,校园文化管理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国家教育部门对校园建设的发展规划立法和投资。
二是各级各类学校内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主要有管理机构,管理队伍,发展规划,活动管理,设施管理,人员管理和财物管理等。
校园文化管理的目标,任务和原则确定以后,方法问题就摆到了重要位置,什么是方法,方法就是人们认识改造社会所应该用的手段。毛泽东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没有船就不能过河,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只是瞎说一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成校园文化管理所担负的艰巨任务,就是要认真地总结经验,哪些经验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借鉴下来并加以推广,同时还要发挥创造精神,努力探索校园文化管理的新路子和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目标管理法 2、民主管理法 3、指导督导法
目标通常是指某一行动所达到的目的,或者某一工作所达到的某种结果的规格和状态,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一代新人,总体目标确定后,学校各部门要根据实际制定年度目标,分段目标,管理目标依据活动目标,在进行目标管理中注意个人的内在的心理动机和外在行为动机,满足其需要,还要引进激励机制,考核评估,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求得良好的效果。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群众性的活动,校园文化管理中的各个不同环节都需要人去掌握和推动,校园文化管理过程中的指挥调节、控制等,首先是对人的指挥调节和控制,不然就无从实现管理的目标,因此,校园文化管理的核心和动力,只能是调动师生以及他们的积极性。师生员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他们当然有发言权,如果不依靠他们参加民主管理,就可能造成主观意愿和主观愿望脱节,而给工作造成损失,因此,实行民主管理才是科学管理有效的基础,只有实行民主管理,才能经常听到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加符合师生的需要,得到广大师生的关心爱护,需要和支持。
把校园文化建设置于广大师生的监督之下,有利于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水平。
指导和管理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从政治上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正确方向,又要从师生员工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独立,大胆、生动、活泼地开展各项有益活动。
6
因此,在校园文化管理中要宏观指导,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教育方针、政策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指导作用,邀请作家、艺术家、专家、学者、英模、老干部、老革命家等来校作示范表演和指导工作,以提高校园文化质量。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总结推广典型,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员工的文化生活。
校长的职责就是要开展调研、探讨、决策,因为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是对下一代人格培养人才素质的根基,充分地吸取广大师生、社区、家长的智慧,才能创造出丰厚的校园文化大餐,满足学生、社会、家长的需求。
三、构建学习型校园
(一)创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这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校长要带头成为一个爱学习者,做课程改革的领头羊、践行者和学术权威,在老师的管理方面,从注重“制度+控制”向注重“学习+激励”转变,“为多元智能而教”,要求老师在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时,把多种智力领域和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实现基于对生命关怀的“全人教育”,基于对知识学习的“智慧教学”,构建起一个学习化校园。 “如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二)做课程改革问题的解决者,把课程的理念切实变为教学的实践,使得理念和行动融为一体。决策和操作一脉相承,课程转变为教学的举措不能脱节,相互吻合,把教学的理念转变为教学的行为,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评价与内容相辅相成,对课程进行筛选,选拔,促进和发展课程的评价,尝试进行口语交际,朗读训练,作文或数学实践,生活中的数学等单项评价,把课程意愿转化为教学行为。
(三)做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建立起一种探索校本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适行机制,使校本课程落到实处,现在我校的正在开发的校本课程有《法制半小时》、《国学经典诵读》,把“校园书香,厚德载物”的办学理念内化为学校师生的一种文化品牌。 1、书香校园的缘起:
这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教育竞争的一种选择,是区域性教育的一种重新洗牌的严酷现实,在弘扬学校文化的基础上,塑造有自己特色的优质品牌来提高学校自身的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此,我们把目光锁定在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阅读上,因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人的培养,人的塑造和人的成长,左右人一生的就是知识的力量,而提升文化知识的力量莫过于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志同道合”的书友,成为和谐发展的学友,成为开展创新的挚友,
7
于是,便以依据《易经》中的两个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的特点是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君子因此领悟到要效法天道,要自觉地奋发向上,永不松懈);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势的厚实温顺,君子因此领悟到要效法地德,胸怀宽阔,待人厚道,厚德使品德厚实,胸怀宽广,与人为善,载物:即载人,指容纳人教育人)。这个办学理念体现一个社会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 2、书香校园的内涵:
一本书,象征着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每一位老师和学生每天捧起一本本书,与圣贤为友,与大师握手,与知识为友,与经典同行,与时代同行,博学,善思,书山有路“香”为径;自信,奋发,学海无无涯“乐”作舟。 书香校园的内涵体系由“物质书香”(硬件设施,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信息书香”(表现在浓厚的读书氛围,家庭、社会的读书熏陶,和谐的人际沟通,儒雅文明的人格魅力,专题性的文化研究,心灵沟通的教育随笔), “管理书香”(章程制度、常规管理的人文关怀、老师成长的校本培训、学生发展的生命乐园等)。奉行:我读书,我幸福,我快乐,我成长;思路决定人生的出路,读书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二0一二年九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