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团队合作体制的建立
霍山文峰学校 张宏峰
摘要:建构以“学”为中心的教室文化中强调合作不只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生活态度。合作意味着鼓励学生把相互帮助作为目标,把其他人看做潜在的合作对象,而且把合作当作和竞争与独立并列的经常考虑的办法。营造一个学生自觉合作的学习风气,这不仅是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而且是整个班级都要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关键词:小组团队合作 小组长 学科长 学本课堂
一、分组意义
随着“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型,为了贯彻落实“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开展“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做到让学生思维最大化,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养成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习惯,积极地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展开,发挥组员彼此督促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关注课堂,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尤其是后进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终在成绩上取得进步。 二、分组目的
教育整体趋势是从教本教育走向学本教育,教本课堂走向学本课堂,从个体接受走向合作发现,从少数成功走向团队成功。通过小组合作团队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逐步缩小学生学习差异,
大面积提高学业成就。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提高社会化能力。 三、分组原则
1、根据学生的成绩好差、爱好特长、性格特点、性别等方面,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分成6人小组,每两位学生“互补结对”坐对面,便于合作学习。
2、分组本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使组与组之间的成绩平均分尽量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每小组成员成绩平均,实行分层帮助。例如,不及格,分数较低的同学由90分左右的同学辅导;90分左右的同学由100多分的同学辅导,让组内成员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老师。
3、在小组内选出组长,学科长,各司其职。每小组有责任心,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以确保组内纪律。组长督促其他同学学习,负责“学不学”;每一组内每科成绩最优秀的同学担任学科长,每位同学都担任一科学科长,学科长负责“会不会”。让小组长的口头禅变成“学不学,我帮你”,让学科长的口头禅变成“会不会,我帮你”,组长、学科长起到小老师的作用。(附:表1)
4、小组分工要明确,除小组长外,组内其他成员也要有事做。比如其他人可以是本次合作的发言人、或记录、或收集资料等,每次合作的角色可以改变,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在不同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对于分工合理的小组给予表扬,对小组成员也要给予肯定。用这种评价激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培养小组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
四、集中辅导(对于组长的培养)
小组长的选取很重要,小组长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但是各方面都应该比较优秀,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简单清楚的表达清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其次,选取的小组长不能私心太强,要有责任心,要有为同学们服务的意识,愿意帮助其他学生;再次,小组长要有管理好小组的能力、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协调好各项任务分配工作。
1、要让小组长明白自己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作用。在学习方面,小组长要认真学习,做一个学习上的“领头羊”,严格要求自己,并帮助小组其他成员,使本组成为积极向上的学习小组;在纪律方面,不但要以身作则,还要督促组员遵守课堂常规。在卫生方面,小组长要在下课时及时检查桌面、地面,是否整洁如初,桌椅是否摆放整齐,为全班级创造好的学习环境。
2、要培养小组长的责任心。有的小组长只知道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怕耽误自己学习,在课堂交流过程中,忽略了和本组同学的互助,只是敷衍了事,草草得出结论,导致有的小组成员在讨论的时候出现走神,此时组长并没有进行制止。还有个别的组长,干脆和组员一起说题外话,所以小组长责任意识的培养迫在眉睫。要让组长明白:因为你是班内成绩进步的坚强力量。在不影响自己成绩的情况下,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组内的所有成员,要尊重组内成员,要有耐心、有爱心,在你的帮助下,他们成绩提高,他们会感激你,你也会有一
种成就感。
3、要培养小组长管理能力。小组长是为全组服务的,应从全局着眼,推动全组的工作。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组长要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在交流过程中要进行灵活协调,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表扬时也要有理有据,当有的同学出现有碍学习的事情,组长也要给予批评,但要注意分寸、点到为止,当讨论过程中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组长再表明自己的态度,当没有人发表意见时,组长应打破僵局,带头起表率作用。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在每次小组合作过程中,组长要会对每个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学生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合作精神。
4、选拔组长时,小组内进行民主选举。先公布组长的条件,自荐、推荐相结合。当出现问题时,老师要进行协调争取让各组选出的组长是大家公认的,要能代表大多数同学的意愿。
5、对于小组长的评价,以激励和鼓励为主。在评选组长的时候,一定要激发出学生想当组长的欲望。组长不是终身制的,是动态变化的。每周、每月都要评选优秀小组长。优秀的小组长有权利获得许多班级的许多优待,并且把他的照片张贴的墙壁上。对于组长的工作平时一定要以鼓励和指导为主。
总之,小组合作进行的如何,与小组长作用发挥的如何有至关重要的关系。而对于小组长的培训绝不是一日之功,一定要不断创新方
式方法,加强对小组长的指导和培训。让他们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让小组合作进行到底!如果把每个小组看成是一个小班,那么一间教室就成了若干个小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有效组织管理者,他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各“小班”的学习质量。因此,需要对小组长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训,以充分发挥其在合作学习中的牵引和桥梁作用,真正成为老师们的“小助理”。 五、考评及激励制度
良性的竞争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在组与组之间,定期实行评比制度。严格实行加、减分制度,可以建立小组PK榜。
1、老师给每一小组每月同一基本分(如100分)。上课时,小组讨论及回答问题积极者,加分,反之减分。如主动积极且正确回答问题的+1,答错不加分,但要对其勇敢的站起来回答问题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2、对于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申请外援,由其他组帮忙解决,帮助其他组成员解决问题的+2;若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则由全班同学大范围的共同讨论解决。如果还是解决不掉可以求助大同学(教师)解决。
3、月考或是其他形式的考试中,小组成绩有明显进步者加分,反之减分。小组长多加分(是组员个人加分两倍)
4、在讨论过程中,对于违纪的小组及个人要严格进行加减分以示惩罚。如浑水摸鱼讲闲话的,发现一次-10分;勇于举报的一次+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