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有产业管理部门,到1992年,就发展为23所有校级产业管理部门。15年来,高校校办产业发展较快。据2004年时212家校办产业的统计,销售收入总额36.08亿元,居全国第七位。其中科技型企业98家,占企业总数的46.23%,销售收入30.79亿元,占产业总收入的85%。2004年度山东省高校校办产业利润总额8681.93万元,居全国第12位。销售收入过亿的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2.73亿元,山东大学6.32亿元,分别为全国第6位和第20位。第一个省属高校校办产业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是山东农业大学。至2005年,山东省高校校办产业资产总额为42.15亿元,销售收入总额达45亿元。详见下表
16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校办产业统计表
产 企业收入 业 总额 其中成本及费单 创汇位 用总额 (万数 (个) 美元) 总计 其中科技企业 经营 性质 生产型 商贸型 其他 学校独资 投资 性质 国内联营 外资联营 校内 学校 210 97 101 21 88 170 40 0 208 2 流转税 利润总额 净利润 企业留利 纳税合计 总额 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 其他税金及各种附加 11 本年减免税? 12 项目 1 2 3 424472.2 377293.14 378224.17 14811.83 31436.19 308180.1 116292.09 0 424417.36 54.84 4 10911.9 10896.68 11014.75 -103.1 0.25 4188.82 6723.09 0 10925.31 -13.41 5 5267.29 5649.45 5718.86 -111.03 -340.53 2119.29 3148 0 5280.84 -13.54 6 3991.82 3643.75 3642.49 23.74 325.58 2525.77 1466.05 0 3998.05 -6.23 7 21596.87 19591.23 19742.23 134.03 1720.02 13477.81 8119.05 0 21594.68 2.18 8 9 10 450143.92 1164.62 401851.24 1163.95 403529.25 1163.95 14906.01 31708.66 326068.7 0 0.67 0 15727.42 9364.1 2404.77 3464.67 400.03 14535.54 8887.58 2049.75 3005.95 400.03 14631.04 9013.49 2069.77 3042.01 400.03 102.3 994.09 73.25 277.36 9.92 325.08 21.81 400.58 0 0 10769.64 4883.02 653.61 2054.56 338.62 4957.78 0 1.86 4481.08 1751.16 1410.11 61.68 0 1.86 0 0.14 0 0.19 0 0 124075.22 1164.62 0 0 450102.29 1164.62 41.63 0 15725.57 9362.24 2404.64 3464.48 400.03 山东省教育厅教学供应处提供
隶属 院、系、所 17
二、高校校办产业改革与规范化
山东省高校校办产业大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颁布之前成立,事企不分、产权不清晰、管理不规范等现象比较突出。从2003年开始,实施改革。
据2003年发布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改革的基本目标:从2003年5月开始,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校企分开,规范管理,加快发展”的目标,以资本为纽带,“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照章纳税”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高校教学、科研和校办企业经营相互促进、规范运作、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同年,省教育厅成立了山东省教育系统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并组织落实教育系统省属企业深化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与配套政策,审议高等学校强化企业改革与发展方案。
同年11月,省教育厅召开全省高等学校校办产业改革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改革工作。
2005年,教育厅会同省发政委、国资委、财政厅、人事厅、科技厅、工商局等七厅局出台了《关于促进高等学校校办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协调省直有关部门,推进校办企业改革。
到2005年底,山东省高校已有12所基本改革、改制结束。山东大学组建了资产经营公司,建立起规范校办企业运营风险的防火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组建了资产经营公司,成立了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了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清房核资、资产评估工作基本结束;青岛大学制定了产业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已完成经营性与非经营性资产的划分,成立了学校独资的资产经营公司。
三、大学科技园
2002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采取有力措施,吸收国内外著名高校来我省举办“一园多校”、“一校多制”的大学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园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确认办法按照省科技厅、省财政厅鲁科文字[2002]290号文件执行。
山东大学科技园建设起步于1993年,2001年5月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占地1670亩,由创业园、科技产业园和济北开发区三部分组成。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联合成立的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2002年7月获得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的标准;石油大学科技园、山东建筑大学科技园正在建设之中。
18
2002年,烟台大学与北大、清华联合创建 省级大学科技园,开展了技术培训,高新技术孵化等工作。
四、中小学勤工俭学
1.勤工俭学工作
1991年4月20日,山东省勤工俭学协会在莱阳召开了常务理事会,研究制定全省勤工俭学,“八五规划”和落实措施。5月4日,省教委邀请省计委、经委、劳动局、人事厅、编委、财政厅、工商局、税务局等部门就勤工俭学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座谈。6月5日至8日,省教委在即墨市召开了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了1990年全国农村学校勤工俭学语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了“七五”期间勤工俭学的基本经验,研究部署了“八五”勤工俭学工作任务,表彰了全省290个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和个人。9月24日,省勤工俭学理论研讨会在高密召开。11月,省教委发出《山东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八五”规划》。
此后,中小学勤工俭学较快发展。到1992年全省勤工俭学总收入达到49485万元。
1993年2月5日,《山东省校办企业会计制度》在全省试行,12月20日和30日,省教委分别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校办产业的意见》和《山东省级办产业经济合同管理暂行法》。
1995年3月27日至29日,全省校办产业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发展校办产业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了近年来山东省发展校办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明确以后的发展思路和指导原则。10月,全省中小学校办企业界定工作会议暨山东省勤工俭学协会第三届年会在济南召开。会上汇报交流了各地贯彻全省校办产业工作会议情况,研究部署了全省校办企业界定工作。
1996年3月26日至28日,全省中小学骨干校办企业厂长座谈会在淄博、济南召开。与会代表介绍了经验,讨论了“九五”规划,参观了淄博市临淄区骨干校办企业现场。
同年4月11日和5月6日,省教委分别印发《关于勤工俭学、校办企业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发展校办产业的若干意见》。
1999年5月,山东省教育内部市场开发经验交流会在临沂兰山区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了临沂的勤工俭学工作。会议标志山东勤工俭学工作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勤工俭学部门开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化。
2000年,在滨州召开全省校园经济开发现场会。会上提出以“开发校园经济,校好劳动教育”为口号,以“与校园美化绿化相结合为基本特色,推进中小学校园经济活动向纵深发展。
19
2001年,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充分利用勤工俭学项目资源,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单项基地、特色基地和综合基地三个层次,要求每个县(市区)建立一个综合基地,每个乡镇都有特色基地或单项基地,学校要搞好校园经济开发。
2002年5月,省教育厅在青岛组织了华东地区勤工俭学协作会议。会议交流了经验,就工作形势和任务交换了意见,参观了崂山双台中学的校办纸箱厂(2002年产值过亿,利润过千万),他们厂校一体的股份制改革和管理模式,受到会议的肯定。
2003年,省教育厅、农业厅、国土资源厅三厅局转发了国家教育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的文件:《关于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场所建设的意见》,提出贯彻落实的要求。
至2005年,各市都建立了综合性素质教育基地,各县(市区)相继解决劳动实践场所的生产用地问题。各地普遍加强了学校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教育工作。有60多个县(市区)结合学校种养项目组织编印了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注重了对劳动课教师的培训工作。
聊城市政府要求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保证新建小学拥有5亩、新建中学拥有10亩的劳动基地。开展“校园绿色工程”,提倡在农村中小学校园广栽速生杨。
滨州市制定了统一的校园经济工作标准,提出了重点种养项目意见,市、县、乡、校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达标。
沂水、岚山、五莲、无棣等县区,把学校开发校园经济,搞好供产销服务作为勤工俭学管理部门的基本任务,以服务促发展,助管理。沂水县实施了“校园经济带动工程”,通过开展“两园葡萄种植”,推动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中央电视台、《人民教育》、《现代教育导报》等媒体给予报道。
2. 勤工俭学成效
至2005年,山东省共有12123所中初等学校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其中农村学校8860所。有农林牧渔基地1165个,总面积66242亩,工业建筑企业1099个,第三产业企业5635个。全年勤工俭学总收益3.98亿元,补助教育经费实际投入2.91亿元,接纳学生参加劳动实践943万人次。详见下表。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