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基础知识(7)

2018-09-06 13:33

刚上班时,他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从不叫苦叫累。出一趟班就是70多公里路,一走就是一整天,有时还得在农户家过夜,小佘太的气候非常恶劣,冬天气温低,春天沙尘暴肆虐。由于小佘太到处是沟沟岔岔,夏秋两季一下急雨,从沟岔里就会突然涌出一股洪水,非常危险,防不胜防,洪水过后,道路更是泥泞难走。全二平往往是卷起裤腿,扛着自行车走。就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骑自行车行走,由于到处是大沟大坡,上坡需要使出全身的力气猛蹬,下坡则需要双手握紧车闸,稍不留神就会摔倒跌伤。在小佘太骑自行车一天行走70多公里路的艰辛,常人是难以想象的。全二平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凭着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坚强的意志,不管是寒冬酷暑、扬风搅雪,还是大雨山洪、飞沙走石,都能将党报党刊和各种邮件及时准确地送到单位、村庄、村民手中。全二平跑乡邮的最初几年,硬是跑烂了三辆自行车,邮局给配备了一辆,自己买了两辆飞鸽自行车。各个村社的社员们没有一个不认识他的。村社里的老人们常说:“看人家二平,那才是个好娃娃,干啥像啥。”他走到每一个山村,那些盼等外面音信的山里人就早早迎出来嘘寒问暖:“二平这么早就来了,外面天气冷,快进来暖和暖和。”

1996年,由于工作需要,全二平的投递范围扩大,由他负责整个小佘太八个村委40多个自然村社的投递工作。为了更好地尽一名邮递员的职责,做到迅速、准确、安全、方便,他于当年5月自筹资金8000元,购买了一辆摩托车,在没有任何补助的情况下坚持完成自己的职责,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家人曾劝他找乡政府和邮局谈谈,补助一些摩托车油款,他却说:“我们乡的老百姓生活水平还不高,况且乡政府的财政也很紧,就等于我把钱捐给老百姓了,邮局是服务单位,我送信送报给单位挣不了钱,我也张不开这个口。” 2006年,由于跑的路程太多太长,加上路况不好,这辆摩托车已经报废,全二平又自费买了一辆新摩托车继续奔波在乡邮道路上。

全二平在从事乡邮工作期间,常常会遇到一些收信人地址不详、姓名不清的无着邮件,凭着自己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他不怕多跑路,走弯路,四处打听,走村进户硬是把这些信件准确地送到用户手中。由于全二平一丝不苟的辛勤工作,乡亲们十分信任他,在农忙季节为了节省村民的时间,全二平总是帮助他们代邮代取各种信件包裹。乡亲们都称全二平是老百姓“放心的邮递员”、“贴心的邮递员”。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无怨无悔地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乡亲们。每次出班,总会有人搭车办事,总会有乡亲让他捎这捎那。每次回村,邮包里满是乡亲们让他捎的物品,因此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购货车”。为了让乡亲们少跑冤枉路,还经常替他们领取包裹和汇款,乡亲们都感动地竖起大拇指,说他是新时代的“活雷锋”。他的回答却再简单不过:“都是些顺路顺手就能办的事,何必让老乡们跑那么远的路呢?”他不但做好了本职工作,有的本不是责任范围内的邮递任务,他也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西梁是离政府所在地最远的一个村民小组,西梁的邮件按规定送到杨圪楞村主任家中即可,有顺路方便的时候再捎到西梁。但是凡遇到急件(如电报)、特快(如大学录取通知书),他总是亲自送到西梁。杨圪楞到西梁还有一二十公里的山沟河漕羊肠小道,甚是难行。全二平近年来往西梁送急件、特件20余次。去年秋天,有西梁王培雄二女儿的一封装有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信件,按规定送到杨圪楞村主任家中就行了。但是,全二平想农家子弟能考上大学确实是一件喜事、大事,为了让学生及家里早点得到喜讯,早点做好入学的准备,他硬是不顾山沟刚发过洪水道路不通和众人的劝阻,毅然拿上信件骑上摩托车向着西梁奔去。洪水过后,山沟河漕不是泥浆就是虚沙,骑一段、推一段,一二十公里路程足足走了6个小时,当把录取通知书送到学生手上时,全二平已成了泥人。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王培雄一家人,紧紧握住疲惫不堪的全二平的双手,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扶残助困的楷模

他是“绿衣使者”,更是“爱的化身”。他在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长年倾心照顾邮路沿途四位孤寡残疾老人,让孤残老人重享天伦。他把责任与博爱化作人性的春雨,撒遍邮路,撒遍山乡。他二十七载济困扶贫的感人事迹像拂面的春风,吹遍了山乡大地。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巴彦淖尔市邮政局创建了26条爱心邮路,帮扶着30多位孤寡老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因三年自然灾害,任秀菊和她的老伴从千里之外的河南省迁到了全二平所在的乡,两位老人膝下无子,举目无亲,以帮助乡邻打短工为生,宽厚仁慈的全二平父母见两位老人居无定所,便把他们留在自己家里住了下来。过了几年,两位老人凑了些钱,挨着他家盖了间一门一窗的小土房子,两家成了隔墙邻居,交情甚好,二老常常受到全家的热心关照。几年后,任秀菊的老伴病逝,只剩下已经双目失明七十多岁的任秀菊老人孤苦伶仃地生活着。在父母言行的感召下,当时只有八岁的全二平主动要求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照看任秀菊老人,仁慈的父母很赞同他的想法。从此,全二平和老人住在了一起,给老人把水一担一担地担回来,把柴从几公里外的山上一捆一捆地背回来,烧水、做饭、洗衣服、缝洗被褥更是日常事务。逢年过节他把老人领到自己家里,每年清明节领着老人去给她的老伴扫墓;每年雨季来临之前,自己组织同伴给老人维修屋顶和院墙。一天深夜,老人突然发高烧,全二平急忙穿上衣服,叫家人看护着,自己骑上自行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走了十多公里来到乡卫生院请医生为老人治病,就这样整整折腾了一个夜晚,老人才转危为安。此后,全二平经常用父母给的零花钱给老人买一些药品。看着任秀菊病弱的身子,全二平就把自己家里仅有的几只产蛋母鸡杀掉给老人补补。每当谈起这些,老人总是含着感激的泪水说:“我一个河南人,来到内蒙古,无亲无故认了这个孙子,虽说不是亲儿孙,却比亲儿孙还亲!”

1990年农历7月20日中午,任秀菊老人乘全二平下地干活,自己摸索着下地烧水做饭,结果却引起火灾。全二平一进院就见浓烟从屋子里直往外冒,他扑进屋子,将老人从火中救了出来,撕下身上的衣服,又去扑正在燃烧的大火。火最终扑灭了,但老人却是大面积的中度烧伤,整个胸脯脱了一层皮,双腿被烧卷曲了,两只手被烧得失去了知觉。同时,全二平的双手也被无情的大火烧得满是水泡,此情此景使全二平流下了悲痛的眼泪。在家人的护送下他又雇车把老人送到乡卫生院进行住院治疗,医药费除了政府给补贴一部分外,其余全部由全二平负担。出院回家的第三天,老人对全二平说,被包扎的腿部异常疼痛。全二平将纱布拆开一看,已经有不少的蛆在脓血中蠕动,全二平一点儿一点儿清理干净后敷上药,每两天清洗换药,直到两个月后伤口愈合。此后,老人的赡养又有了新的难度,老人吃饭须一口一口地喂,大小便失禁不能自理,全二平像对孩子一样又是端屎又是送尿,索性成了一个完全的保姆照顾着老人,直到1992年老人九十岁去世,全二平承担了老人的安葬费及一切后事的大部分费用。

人物通讯基础知识(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专访实例二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