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2)

2012-06-22 11:49

九年级下册《动荡的中东地区》一课时,结合2011年的利比亚事件,分析“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不感觉历史枯燥无味,而是活鲜鲜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为什么本来是一件小事,却引来这么多大国的介入?”用现实中的敏感话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从历史的角度讲现实问题,是符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原则的;其次,学生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也感到比较困惑,如果我们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本文来自:免费范文网(www.77cn.com.cn) 转载请注明出处!

3、比喻法

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学生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难:有些历史概念、历史术语艰涩难懂,有些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他们会感到历史过于“深奥”从而“敬而远之”,那么怎才能揭开“深奥”历史的神秘面纱呢?我在历史教学中尝试使用了比喻这一方法,发现如果运用得当,会解决以上问题,达到课标要求。

比如,我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时,讲到“同在世界经济危机面前,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暂时摆脱了危机,而德国却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一问题时,我做了这样一个比喻:美国德国好像是两个人,两人得了同一种病,美国的体质强,做了手术就好了,而德国体质较弱,手术也不行,为了缓解病痛,他去打别人,用这样卑鄙的手段让他一时忘了病痛。”通过这样一个比喻,学生知道了美国的经济实力强能够通过自身调节摆脱危机,而德国经济实力较弱,只能通过发动对外战争转嫁经济危机。

4、多媒体法。

历史课教学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它丰富的表现力、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可以营造一种充满趣味的、让学生自觉参与并能够同学生产生心灵呼应的直观教学情境。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充分利用它们,与教材互相对应,互相补充,构成完整、系统的历史教学体系这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和实践活动中去。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的学习兴趣。

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力越大,学生学习兴趣就越大,他的意图越容易贯彻,达到预期目的和教学效率的可能性也越大。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首先,

浅谈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绿色课堂教学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