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针对厌学学生意志力薄弱的特点,要特别注意启导他们自觉、自制,培养他们自律自强的能力,从而形成习惯。及时反馈、强化动机是培养良好习惯和提高自信心的有效方法,我们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多动脑筋。
5、重视个别特征,实行因材施教
对学生的年龄、性格、厌学特征作综合判断,依据其结果,研究适合每个学生状况的具体对策。教育工作者只要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待,并不断总结、实践、提高,就能从根本上矫正学生的厌学行为。
6、充分依靠学生家长的配合
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方法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很大,为此,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给家长写信,举办教育咨询等活动,使家长科学地了解孩子,形成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7)形成教师间的相互合作
教师间相互合作,师生间关系融洽,学校就会具有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具有吸引力,使身处其中的学生感到心情舒畅,也才能使他们对学校生活有依恋,乐意在学校学习,从而避免厌学的情绪和行为产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当代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也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我们在帮助和教育他们时,更应注意增强科研意识,以科学研究的态度不断地总结、实践和提高,形成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模式,从而不断提高对学生厌学行为进行矫治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
|
参考文献:
刘守旗 《当代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透视》
郑希付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马绍斌 《心理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