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农机化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思路(3)

2010-06-17 21:23

    (二)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十五”期间,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京郊已由试验示范阶段,成功过渡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阶段。2002年确定4个区(县)为农业部第一批保护性耕作试点单位,试点面积8万亩。载止到2005年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到了11个区(县),春玉米、夏玉米、冬小麦、豆类保护性耕作总面积达到120万亩。

    (三)全面推进饲草饲料作物机械化生产和秸秆综合利用

    为了满足京郊青贮种植的需要,“十五”期间,先后从白俄罗斯引进了18台波列斯叶-250型青贮收获机、17台葡萄牙产的青贮收获机械,使全市青贮玉米机收面积达到70%,同时引进了袋式灌装青贮工艺,使青贮机械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市牧草机械的拥有量达到了391台,实现了20多万亩紫花苜蓿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

    同时,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秸秆二次转化利用水平,形成了秸秆饲料、秸秆养菇等多种秸秆转化利用途径。2005年全市60%的小麦秸秆实施粉碎还田,有40%通过机械收集开展综合利用,连续四年全市实现了秸秆全面禁烧。

    (四)把农机服务组织建设作为农机发展的根本来抓

    “十五”期间,我们对全市能承担5000亩以上作业能力的大型服务组织和乡镇、村队农机服务组织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了解了这些服务组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确立了以大型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的农机化发展模式。同时,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在郊区组建了畜牧、林果、农环、蔬菜机械化专业推广分站,使农机专业化推广机构得到加强。载止到2004年底,全市有各种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61088个,其中县级农机农业服务组织6个,乡镇农机作业服务组织56个,村作业服务组织1379个,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5093个。

    (五)以环保为重点,示范推广农机化新技术

    2008年××将举办奥运会,环境保护需要优先考虑。因此重点引进推广了以下几种农机环保技术:一是研制了搅龙翻抛式有机肥制作机等畜禽养殖场污水粪便处理设备,成功建设了7处有机肥制作点,有7台有机肥制作机投入使用;二是针对原植保机械跑、冒、滴、漏、农药残留量高以及浪费大量农药等现象,改进原有机型,引进新型植保机械,在京郊果园、菜田推广,到2005年共更新了300台(套),使机械化植保作业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围绕建设绿色奥运的理念,开展了首都绿化工程配套机械化技术研究,为首都的绿化美化提供了高效的作业机械;四是引进美国约翰迪尔免耕播种机15台,进一步提高了免耕播种质量,减少了农业扬尘污染。

    (六)积极争取农机化专项资金,为农机化发展注入活力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机化发展注入活力,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对农机化的支持。“十五”期间,通过农机化发展项目,全市每年政府资金投入都在2000万元以上,仅2005年就争取到农机化项目专项资金2551万元,上述资金主要用于保护性耕作机具、青贮收获机械的购置、改制、改装;蔬菜、林果等中小型机械及植保机械的购置及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建设。

    三、2006年农机化工作思路

    2006年农机化工作要以推动都市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增收步伐,改善农业生产手段,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民富裕、农村繁荣为指针,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依托、以农机大户为基础,按照整合现有农机资源,改装、改制现有机械、填平补齐急需机械的原则,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农机管理规范化、农机服务管理社会化,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全面提升都市农业机械化水平。


2005年农机化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思路(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09年图书馆工作总结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