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整合人才市场,完善服务功能。根据 “人人都可能成为人才、各行各业都有人才” 的新的人才观,传统的人事局管干部、劳动局管工人这种按“身份”进行分别管理的办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要求(一个人今天是工人,明天可能就是管理者;同样地,今天是管理者,明天又可能变成工人)。可先将市人事局管理的人才服务中心和市委组织部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推荐评价中心合并(待条件成熟时将市劳动保障局管理的劳动力市场职能一并纳入),赋予其更多的职责。比如,客观调查和准确掌握绵阳各类人才状况;根据绵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和绵阳人才发展规划;帮助绵阳企事业单位物色和引进紧缺人才和关键性人才等,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功能,促进人才有效流动。
3、提高政策透明度,增强政策的有效性。
一是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政策透明度。一切与经济发展有关的政策都要在报纸、电视、电台、广场电视屏、街头宣传栏等处公开刊载,广泛宣传;对重大的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人才、经济、社会等一切政策要长期发布在政府公众信息网站上;政府公报也要面向企业公开发行;以推进电子政务为契机,加强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建设,充实政策法规和部门办事规定和程序等内容,并及时更新,使其真正成为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人才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和信息查询的资料库。
二是对已出台的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有关政策进行修订,增强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在人才引进方面,应根据绵阳人才队伍结构和紧缺人才需求状况,分类设定落户条件,不能简单地以大学本科或专科文凭为条件。要重视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降低门槛,欢迎技工技师乃至有专长的高职毕业生落户绵阳工作,为创业者提供坚实的技工人才队伍;在人才使用上,不要平均用力,要紧紧抓住少数关键性人才。管理学的“二八”原则认为,一个组织中,20%的关键性人才做出了80%的贡献,而80%的一般性人员只做出了20%的贡献,因此,必须尽力抓住关键的20%。浙江民营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再次对此作出了印证,他们紧紧抓住少数的关键性人才,给予有效的激励,充分发挥这些关键性人才的脊梁作用,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我们应该学习其经验,在工资报酬、住房、交通、通信等生活待遇,以及家属安排、子女入学就业、个人进修等方面给予更大的倾斜;在人才激励方面,引导用人单位少给予一次性的现金重奖,多采取期权、住房、提供交通工具等具有长期激励效应的激励方式。
4、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担保公司,完善创新创业的制度体系。
一是对现有的政府出资的风险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进行多元化重组。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扩大其规模,增强其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和对外的投资和担保能力。
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吸引外地风险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来绵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本地民营企业投资组建风险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建议市财政对新设立的风险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按注册资本的1%给予一次性补贴;对购买自用办公用房的,根据不同地段每平方米补助300-500元;对租用办公场地的给予1至3年的租金补贴。
三是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良性发展的补贴机制。市财政每年对风险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分别按其对绵阳鼓励类产业投资额和担保余额的1%给予补贴,以促进其对绵阳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
5、改革激励机制,引导科技人员积极创业。
一是要修正激励导向。从市科技研发资金做起,提高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支持比例和资金支持额度;引导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加大对创新创业项目和人员的经费支持力度;要对成果转化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各种激励,无论在薪酬增长,还是职称职务晋升方面都优先考虑。
二是要建立多元化奖励体系。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协会四个层次除现有的科技奖励项目外,都要增加设立“优秀创业奖”,并将其逐渐搞成第一大奖。